体制内医生抱团下海:医院或沦为设备场地提供方

2015年06月09日 00:50  中国经济周刊  收藏本文     

  文章导读: 在医生多点执业逐渐放开后,越来越多的体制内医生开始“蠢蠢欲动”。

  p60

  医师多点执业,医院“沦为”设备、场地提供方

  【产业·公司】 蠢蠢欲动的“医生集团”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燕|北京报道

  在医生多点执业逐渐放开后,越来越多的体制内医生开始“蠢蠢欲动”。

  今年3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宏涛发起组织了“体制内医生集团”,通过建立一个互联网平台,对签约医生根据预约特定需求的患者进行调配,安排诊疗服务。

  5月8日,一个由北京的6家大型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心律失常专业的骨干组成的“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宣告成立,成为我国心内专科领域第一个专科医生多点执业平台。

  5月15日,落户在广州的 “私人医生工作室”也正式揭牌运营,“坐堂”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3位专家正式接诊。

  实际上,探索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的医师在国内前几年就已经出现。2012年年底,国内知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从上海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职位上辞职,之后先后任职于两家民营医院。2014年7月,他创办了国内首个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

  体制内医生抱团下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生必须在其注册医院行医。2009年新医改推行以来,虽然有关推进医生多点执业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但是实质推进却困难重重。

  目前,新的多点执业方案并未出台,但是个别省市已经明显放宽了有关医生多点执业的限制。以北京为例,根据2014年7月北京市卫计委发布的《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北京医生多点执业已不再需要单位审批,执业地点数量不设上限,管理层人员也可参与进来。而这一壁垒的打破,被业界看作是盘活医生资源的重大举措。

  “体制内医生集团”、“私人医生工作室”等机构并不是独立运营在医院体制之外,而是采取了医生组成集体和第一执业地点之外的医疗机构合作的方式。也就是说,这些集体中的医生仍然在体制内。

  而在张强看来,他的医生集团目的是要为国内自由执业的医生打造一个平台,“医生本身就是品牌,我们的目的是帮助他处理除了看诊手术以外所有的事情,类似与医院签约、法律支持、团队建设等等问题,来帮助医生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服务。”张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目前张强医生集团已经拥有7个外科专科科室,旗下的10多位医生都是自由执业。与传统医院不同的是,张强医生集团只承接门诊和手术服务。同时,为每一名签约医生都提供了专业的服务团队,包括护士、秘书及麻醉师,由集团出面与不同的医疗机构签约,来解决医生手术时需要的空间、设备、机械等问题。

  在张强医生集团中,医生和医院的关系不再是单一雇佣关系,医生通过保险公司或患者获得收入,收入标准按照国际通行的CPT-CODE标准(标准化医疗服务薪酬计算方式,即按照服务时间与难度权重计算医生的报酬),医院仅仅成为提供设备和空间的场所,医生成为医疗服务中的核心资源。

  新一轮的医改中,“解放医生”成为一个热门词汇,医生待遇不高被指为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医疗腐败的根本原因。张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他希望可以通过“医生集团”这个平台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自由执业,另一个则是医生收入阳光化。

  合作伙伴多为民营医院,患者多为自费病人

  虽然张强一直在推销“自由执业”的理念,但是目前国内官方文件中从未出现过“自由执业”的提法。2013年,深圳卫计委向广东省卫生厅报送过一份名为《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的方案,但仅两个月,深圳市政府专门派人前往将方案撤回,原因至今尚不得而知。

  在业界看来,医生实现自由执业可能会成为改变我国固有医疗体制的关键一步。医生市场化能够为医生的服务提供正确定价,改变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以药养医”的现状。

  张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过去的医疗体制下,医生的服务诊疗费用定价很低,医院通过医生的劳动来实现药品的高附加值,以药品的高利润拉动医院的经济效益。在医生集团目前的运营模式下,医生并不与药商发生关系,处方药由签约医疗机构提供。“我们的原则是合理性减少用药,以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没有了对药价的依赖性,医生开药就有了保障。”

  虽然药费减少了,但是诊疗费用并不便宜。由于国内目前医保都是和定点医院直接挂钩,而“医生集团”定位于入驻高端民营医院,其患者势必与常规医保绝缘,占主流的无疑是自费病人。张强坦言,目前来找他的患者大多持有商业保险,他也希望将来医保可以进一步开放,将费用下调。

  在张强医生集团的运营模式下,主打的品牌是医生个人而不是集团本身,这与以往患者冲着医院去的传统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对此,弘晖资本管理及创始合伙人王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医生无疑是医院的核心资源,他非常赞成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医生个人品牌的最大价值化。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生多点执业逐步放开后,越来越多的医生脱掉了“脚镣手铐”。“无论是多点执业抑或自由执业,对打破过去固有的医疗体制结构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医生资源的自由流动。” 庄一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庄一强说,目前的多点执业其实还是“加班执业”,医生大多是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其他地点执业,因为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每一个医院的医生工作绝对都是满负荷的。但是医生单位时间内的诊疗时间是有限的,目前来看多点执业从根本上来说并不能增加供应。

文章关键词: 产经经济管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周永康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
  • 体育NBA-勇士2-2骑士 世界杯女足90分钟绝杀
  • 娱乐《指环王》克里斯托弗-李去世 享年93岁
  • 财经广东收费公路日均亏789万运营管理费增加
  • 科技喵星人获聘网店主管 上班负责卖萌
  • 博客4名留守儿童疑喝农药死亡该谴责谁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就业红绿牌专业 高考查分 往年分数线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叶檀:为什么小微企业贷款费用那么高
  • 水皮:看宏观 牛市终结的三种可能
  • 刘光宇:开征房产税对楼市6大好处
  • 齐俊杰:股市楼市全面化解通胀风险
  • 董登新:A股不是赌场的八大证据
  • 易宪容:政府能驾驭狂奔的A股吗?
  • 天天说钱:4只黑天鹅可能威胁股市
  • 叶荣添:特别警告 A股将迎千点下跌
  • 苏鑫:深圳房价涨是股市和楼市的博弈
  • 李山泉:为什么A股加入MSCI不会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