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与新生

2015年06月03日 13:51  《财经天下》周刊  收藏本文     

   联想集团[微博]5月21日发布的2014/2015财年全年财报似乎表明,这家创办于31年前的公司正处于它的全盛时期。6000万台的个人电脑销量让联想集团连续8个季度占据PC全球第一的王座;在受到质疑的智能手机领域,它也以7600万部的销量排名全球第三;服务器亦是全球第三。它的营业额达到了这家公司有史以来的最高峰:463亿美元——相当于每天联想在全球的销售收入达到1.3亿美元。杨元庆自己说,这是“创纪录”的财年。当然,它的利润仍然单薄,净利润在增长了22%之后为9.97亿美元。

  以营收来衡量,它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公司之一了。当然,创办于1984年的联想早已经是中国标志性的公司。它也是中国最为全球化的公司,无论是从营收来自海外的比例衡量,还是从管理团队中的中外人员比例衡量。自从收购了IBM[微博]的PC业务之后,杨元庆就已经将联想集团的官方语言定为英语。

  但它不是没有自己的焦虑。而且,在很多旁观者看来,它面临的挑战是会让人为它担忧的。虽然联想集团在它起家的个人电脑业务上,一步一步从中国市场第一做到亚洲第一,接着再借助于当年那场蛇吞象式的并购,击败惠普[微博]、戴尔[微博]等公司成为全球第一;但是当它成为全球第一时,却发现个人电脑已经不再是用户最为青睐的终端机器。另一个更为巨大的市场开始出现:智能手机。可以说是凭借着在智能手机领域的突破,苹果公司成为了以市值计全世界最大的公司。在中国市场,小米凭借着出售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成为了全球未上市的估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在联想集团的历史上出现过不计其数的被称为“变革或死亡”的时刻。而现在,在联想集团刚刚度过有史以来最好的财年之时,似乎又到了这样一个时刻。

  我们曾经访问过的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微博]说:“我觉得在高科技领域的话,一定是15分钟阳光下,而且永远也留不下来。就算你一个大公司还在成长,但是小公司一定成长更快。哪怕你的垄断是成功的,仍然是慢慢地在推进的。人会被最好的机会吸引走。最厉害的人进入什么领域,那个领域就会发生变化。今天我觉得在创业领域吸引了顶尖的一批人,他们的IQ我认为是最高的。这个变化发生时,大公司就会失血。所以没有什么基业常青。一个好的企业就应该待在它的15分钟阳光下,尽量地享受这一刻,做了不起的事情。然后 really love and enjoy the moment。”

  联想集团已经享受过自己的15分钟阳光下时刻了吗?

  杨元庆显然不这么认为,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他回应说:“基业常青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即使是互联网公司,他们也不希望自己干个5年就死了,然后再换一家公司接着干。关键是企业要与时俱进,要能够不断地去变革自己,赶上潮流,或者是在潮流中寻找更多的商机。我相信永远都有基业常青的公司,而且联想希望自己做一个基业常青的公司。”

  在这一期的封面故事中,我们试图通过对杨元庆的访问以及对联想集团“转型”尝试的了解,来描述一个世界500强公司如何试图延续基业并且捕捉变幻不定的风向。杨元庆已经连续几年提出联想的“转型”问题了。这个词语的频繁出现,表明它已经成为“国际化”之后联想最重要的命题。杨元庆和他的团队试图从产品和组织方面做出变化,让联想集团可以和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一样,在正在发生的商业变局中变得更为强大。

  一些小小的例子证明了杨元庆和他带领的公司的确是想要拥抱新世界,比如他对社交网络态度的变化。他在2014年的11月7日开通了微博——这个日期一定是让他印象深刻,以至于他可以脱口而出。他鼓励所有的联想同事都“移民”社交网络。再比如,在各地联想集团新财年的誓师大会上,他都会兴高采烈地拿出手机来自拍。

  联想集团的努力显然不是孤例。它的焦虑和“转型”也为很多公司与人分享。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自然现象。一个公司成长到一定程度,必然会面临如何继续发展、甚至如何像一家新的明星公司一样增长的困惑。正像一个人生长到成年期,必然会面临如何仍能像年轻人那样保持对新事物敏感的困惑。只是在我们生活的当下,这种困惑会更加强烈,因为变化也更加剧烈。

  我们作为合作伙伴参与了正和岛2015年岛邻大会主题的讨论。正和岛的创始人刘东华[微博]先生将这一年的主题定为“大树新生”。用他的话说:不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大树企业”,还是在近几年迅速崛起的新生代“大树”,如今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有些已经取得很多辉煌,长成参天大树,但是有些老了,甚至病了濒临死去,如果不转型、不创新、不升级,就有可能变成“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生”是美好的期望。中国很多曾经的传奇公司如今都面对着类似的问题:零售业如苏宁、国美;制造业如海尔、TCL[微博]、创维[微博]、海信;地产业如万达[微博]、万科、SOHO中国等。它们是否能够像那些正在试图颠覆他们的公司如京东、小米、乐视等那样,完成自我的颠覆和新生?我希望本期杂志报道的联想集团的尝试能够为这种努力带来启发;当然,同时我们也会去收集更多的案例,在未来为读者呈现。

  ——李翔

文章关键词: 财经经济发展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载458人客船在长江翻沉 权威解读5大疑问
  • 体育FIFA主席布拉特宣布辞职 演说:足球赢了
  • 娱乐梳理赵薇的人情流水与账面流水:友钱通吃
  • 财经中韩九成商品将零关税 不含化妆品
  • 科技北京交通委约谈滴滴:专车快车违法
  • 博客高级船长:东方之星倾覆原因分析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浙大学生实习路上离奇失踪九年生死未卜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叶檀:利率下行 股市慢牛是战略大局
  • 冉学东:PSL是输血地方政府另类管道
  • 说钱:汇金第二次警告 你听懂了吗
  • 刘光宇:地产开发商涨价无异于找死
  • 易宪容:A股投资为何成为无风险利率
  • 永新人:高房价是一种新型的剪刀差
  • 徐斌:央行有意抑制疯牛让空头窃喜
  • 马跃成:深圳房价何以再次起跳?
  • 吴国平:神创板有望超越沪指的逻辑
  • 易宪容:A股持续上行趋势短期内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