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鲍勃·迪伦成为摇滚音乐家50周年 无数矛盾的集合体

2015年04月29日 22:29  华夏时报 微博 收藏本文     

  无数矛盾的集合体

  ■周江林

   61号高速公路沿纵向贯穿美国,它不仅仅是一条承载了迪伦童年成长时光的道路,同时还连接着他心目中神话版的布鲁斯圣地——密西西比三角洲。《重返61号公路》装满了迪伦关于超现实主义的幻想。它也是《圣经》中亚伯拉罕应上帝的指令奉献出自己儿子的地方。亚伯拉罕在歌曲的第二行以“亚伯”的名义出现——这同时也是迪伦父亲的名字。

   《重返61号公路》收录了几乎可以代表所有美国音乐流派的作品——摇滚、布鲁斯、民谣、乡村乐……迪伦之后的40年音乐旅程都是按着这张专辑所勾画出的音乐地图而展开。

   迪伦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20世纪60年代,完全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迪伦,无疑摇滚乐将走一段弯路,将不会有披头士的《佩珀军士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不会有滚石的《乞丐的宴会》,也不会有The Band乐队的《来自大平克的音乐》。他的音乐直接影响了一大批同时代和后来的音乐人,如尼尔·杨、大卫·鲍伊、娄·里得、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等人。

   1988年,在摇滚名人堂的典礼上,摇滚巨星斯普林斯汀说道:“迪伦是一个革新者,猫王解放了你的身体,迪伦解放了你的思想。”

  民谣风暴的煽动者

   迪伦1941年出生于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城,6岁时全家移居靠近矿区的希宾镇。他在上高中时,在一个摇滚乐队中进行了一段短暂的演出。

   14岁那年,迪伦在影院里看到了电影《黑板丛林》,它讲述的是一群学生造反的故事。一位中学教师面对这群学生唱起了《昼夜摇滚》,这首歌曲在青少年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从此迪伦发现了音乐的另一种功能——它的社会学效应。摇滚乐的歌词使人振奋,反映着青少年的个性、野心与叛逆。

   1960年,他来到明尼苏达大学上了1年学。也就是这段时间改变了他,这个名叫罗伯特·齐默曼的年轻人,因由衷崇拜一边酗酒一边吟诗的威尔士诗人迪伦·托马斯,便改名为鲍勃·迪伦。

   19岁的迪伦辍学,开始专心致力于歌唱工作,并来到纽约格林威治村的无数大小酒吧演唱,曾在Cate Wha民谣音乐城和煤气灯等著名的表演场所演出,在陌生人、朋友与女友家的客房和沙发之间辗转。

   迪伦的民谣歌曲渐渐受到知识分子的喜爱与支持,CBS的制作人约翰·哈蒙德与他签约,此时的迪伦是民谣风暴的煽动者,CBS公司旗下最受重视的新人,也是年轻一代民谣歌手中最具潜力、呼声最高的艺人。

  唤醒60年代的美国青年

   迪伦的处女作《鲍勃·迪伦》于1962年发表。整张专辑的风格带有浓厚的美国民谣之父伍迪·加索里式民谣气息。另一方面他也采取客观的立场,来审视当时政治及社会事件,创作了名曲《Blo-wing Changin》,一跃而成为超级巨星。迪伦早期的一些作品是以传统旋律为基础的,后来逐渐吸取了乡村音乐的因素和黑人音乐并加以创新。

   迪伦的抗议歌曲对当时青年人的心灵起了巨大的震撼作用,因而促使60年代美国青年的大觉醒。《在风中飘荡》和《暴雨将至》成为参加民权和反战运动的白人学生的圣歌。

   这一时期(1961-1964),迪伦成为民歌界和激进分子的英雄,但在更为流行的音乐界中,他的歌曲被认为不过是最适于别人来翻唱而遭轻视。

  像一块滚石

   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在1985年曾这样描述他:“鲍勃·迪伦,桂冠诗人,身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钉上十字架、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

   “他携一把吉他,一支口琴,一顶灯芯绒帽子,一个伍迪·格思里和小理查德的混合体,在1961年像一阵风一样开始了他的传奇。他是第一个朋克民歌手。他把抗议歌曲引入了摇滚乐。他使歌词变得比旋律和节奏更重要。他的沙哑的歌喉和浓重的鼻音是独一无二的。他可以创作超现实主义的歌曲,却具有自己的逻辑——就像詹姆斯·罗森奎特的画作和兰波的散文诗一样,简单,直指内心,带有民歌特有的轻松。他可以调用夜晚的黑暗,将白昼涂黑。”

   迪伦的音乐风格发生巨变是在1965年,最具代表性的是那首石破天惊的《像一块滚石》。这年,迪伦完成英国巡回演出之后,开始迷恋英伦摇滚的节奏,从此走上“民谣摇滚”这条全新之路。7月25日,他穿着黑裤子、绿衬衫,背一把电吉他,带着保罗·巴特菲尔德布鲁斯乐队参加第五届Newport民谣音乐节,第一曲《像一块滚石》在时长上打破了流行的3分钟模式,变成突破性的6分钟。

   《像一块滚石》的出现给迪伦一个启发,让他找到了文学与音乐间的通道,用音乐做载体,去表达他诗歌方面的想法,这也成了迪伦事业的突破点。但无法接受这个改变的歌迷们在他唱完第三支曲子后,把乐队嘘下了台。

   迪伦的转变其实异常具有挑战性,又有危险性。人们已接受了一个驾驭古老传统的抗议者,而无法忍受这个心中的英雄插上电源扮演起摇滚的预言家。在方向上的转变使他失去了一些从前的追随者。而日后的时间证明,迪伦带来的革命性和魄力让他成为了巨人。

  《重返61号公路》

   1965年秋,《重返61号公路》出版,其中包括《像一块滚石》、《堕落街》、《好像珍女皇》等。

   1966年5月17日,在曼彻斯特自由贸易大厅的演唱会上,迪伦上半场一直唱民谣,将乐队介绍给歌迷之后,立即变成电声摇滚。他一脸冷漠,表演时和观众几乎没有任何互动,直到一个叫做基思·巴特的歌迷站起来哭喊,大骂迪伦是“犹大!叛徒!”他轻蔑地回应:“你在胡说。”然后又开始了疯狂的《像一块滚石》,另一个歌迷中途离场,“我觉得迪伦在出卖自己”,他恨恨地说:“就像妓女卖淫。”

   《重返61号公路》真正奠定了迪伦的音乐风格的基石,并一直沿用下去。迪伦意识到一张专辑唱片可以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可以表达更多内容,这种想法在当时还没有人尝试过。这启发了像披头士这样的乐队,他们在1967年用《佩珀军士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把古怪的专辑概念推向极致。

   上世纪70年代的迪伦的作品吸收了爵士和布鲁斯的元素,歌词充满了哲理性,带动了70年代的美国青年,不再是反抗的狂热者,而是逐渐安定下来,出现了哲理的趋向。

  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14年立博博彩公司的诺贝尔文学奖赔率表,这个民谣歌手、音乐家、诗人迪伦以50比1的赔率与爱尔兰作家威廉·特雷弗、印度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英国作家戴维·康威尔站在一起。

   1996年,在号叫派诗人艾伦·金斯伯格的大力举荐下,迪伦被诺贝尔奖提名。自后,从1998年到2004年,甚至2014年,迪伦每年都被提名。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评价是:“他把诗歌的形式以及关注社会问题的思想融入到音乐当中,这一点就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关注。他的歌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对民权、世界和平、环境保护以及其他严重的全球问题的关注。”

   迪伦一直没得诺贝尔奖,但这样高密度的提名自然引起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不过却在2008年的第92届普利策文学奖上获得特别荣誉奖,得奖评语为“对流行音乐和美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以及歌词创作中非凡的诗性力量”。

   我想补充一点,假如迪伦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又如何(实际上该年获奖的是“唤醒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的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53年,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就以《不需要的战争》摘取该年诺贝尔文学桂冠,迪伦比老政客有文采多了。

   金斯伯格曾经问过迪伦:“有没有诗人曾激发你的灵感?”迪伦的回答是:“只有两个人,艾米莉·狄金森和兰波。”这就对了,像兰波那样,做一个炼金术士就够了。

  (作者为先锋戏剧评论家、

  《空中生活》主编)

文章关键词: 产经经济管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独家:东航客机飞7小时绕30圈降落尼泊尔
  • 体育火箭4-1小牛晋级第二轮 马刺3-2快船
  • 娱乐冯小刚三刀揭短汤唯:抽小烟贪吃智商低
  • 财经国资委称央企合并报道未向其核实
  • 科技手机选购调查:越有钱越舍得买手机 全文
  • 博客为什么中国人说英语比较难听?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奶茶妹妹另类师弟弃名校环游世界读大学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齐俊杰:证监会为什么老跟牛市过不去
  • 叶檀:拉高股市与定向QE是为地方债
  • 尹中立:股市繁荣难解融资难和贵问题
  • 徐斌:央行总在关键时候顶“牛”
  • 许一力:政治局会议可能出新刺激政策
  • 朱大鸣:应当高度重视高利贷危机
  • 冉学东:中国式QE和人民币汇率的困境
  • 叶檀:股市的杠杆噩梦
  • 朱大鸣:央行直接放水是福还是祸
  • 李锦:“央企合并潮”的是是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