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万荃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去年年末我国外债数据,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外债呈现出总规模快速增长、中资金融机构外债余额增长推动了登记外债余额上升两大特点。
首先,2013年我国外债总规模快速增长,增长主要来自于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其中企业间贸易信贷和银行贸易融资(主要是远期信用证和海外代付)对外债余额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和35%,二者合计71%。
其次,中资金融机构外债余额增长推动了登记外债余额的上升。2013年末,登记外债余额同比上升18%,其中中资金融机构外债余额对登记外债余额的贡献是72%。中资金融机构外债余额主要是来源于远期信用证和海外代付。以上两大特点与中国是贸易大国有关,因而和贸易有关的融资可能会多一些。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52625亿元人民币(折合8631.67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比上年末增长了17%,增速同比上升了11个百分点。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从国际上看,总体上经济发达国家一般外债规模较大,如德国、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反之则较小。
从我国外债账本的构成比例来看,登记外债余额为32109亿元人民币(折合5266.67亿美元),占比约61%;企业间贸易信贷余额为20515亿元人民币(折合3365亿美元),占比约39%。企业间贸易信贷是指发生在中国大陆居民与境外(含港、澳、台地区)非居民之间,由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对外负债,即由于商品的资金支付时间与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债务。
外汇局资本项目司副司长郭松对记者解释说,登记外债和企业间贸易信贷的统计数据来源不一样,登记外债是指银行自身的外债和企业的信贷,正常是以逐笔报告的方式报告外汇局的;企业间贸易信贷是因为企业的进出口业务产生的债权或债务,由于金额小,笔数多,所以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式。
从我国债务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1373亿元人民币(折合1865.42亿美元),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41252亿元人民币(折合6766.25亿美元),继续呈现“长少短多”的特点。
一般来说,国际上认为短期外债占全部外债的比重应控制在25%以内,而去年我国这一比重高达78%。这是否会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影响?郭松对此表示,我国的短期外债的确一直在涨,从2001年至今,短期外债比重已经从41%升至78%。他强调,我国短期外债占全部外债的比重虽然高达78%,但是并不存在什么风险。其一是因为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的比重只有17.7%,其二是因为短期外债大部分与贸易有关。
郭松具体解释说,目前我国更看重的是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的比例,2001年这一比重是39%,截至2013年末,我国这一比重已经下降到17.7%,下降了21个百分点。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的安全线为100%。也就是说,有100亿美元的短期外债,同时有1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理论上就能覆盖短期外债风险,而目前我国远远低于100%这一比例,理论上我国应该没有偿还风险。
此外,我国的短期外债大部分与贸易有关,一是银行的贸易融资,二是企业间的贸易信贷,均有真实的贸易背景。从经验来看,贸易引起的债权债务,不大会构成整个债务风险。
市场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既然我国的外债规模在快速增长,是不是相应的存在外债风险不断上升的隐忧?郭松解释称,我国的外债风险应该说在快速下降。除上述外汇储备因素外,还有衡量外债安全的三个指标:负债率,国际上比较公认的负债率安全线为20%;债务率,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债务率安全线为100%;偿债率,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偿债率安全线为20%。2013年末,我国外债负债率为9.40%;债务率为35.59%;偿债率为1.57%,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