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个视角看问题

2014年03月31日 14:19  财经国家周刊  收藏本文     

   1945年到1949年,国共两党进行了4年的大较量。熟知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中共是由弱及强,而国民党呢,是由强及弱,最后败退台湾。

  一个由弱及强,另一个由强及弱,原因是什么?很多人都热衷于探讨这个问题,出版的著作也可以车载斗量了。探讨同一个问题,选择不同的视角,看法当然会不一致。譬如,王鼎钧提供的视角,就给人很多启发。

  王鼎钧何许人也?他是著名的华人作家。虽然在海外很有名气,但在他的《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在大陆出版之前,绝大多数的读者不知道海外华人圈还有这么一位著名的作家。

  王鼎钧幼年受沈从文作品影响,立志写作。19岁在陕西安康日报发表第一篇作品《评红豆村人的诗》。1949年随军入台后,考入张道藩创办之小说创作组。1950年代初,进入台湾中国广播公司工作,写了许多广播剧本;后来又进入台湾中国电视公司做编审组长,参与电视剧写作。先后主编台北《扫荡报》副刊、《公论报》副刊、《征信新闻报》副刊、《中国语文》月刊,担任《中国时报》主笔和"人间"副刊主编(1963?1966年),并担任过幼狮公司期刊部的总编辑。在工作的同时,王鼎钧从来没有停下写作的笔,他用本名和"方以直"的笔名,在台湾各报纸副刊写了杂文专栏,并从事舞台剧和小说创作。同时也开始撰写探讨小说技巧的理论文章。1978年到美国定居后,写下了大量的散文,成为台湾和海外华人圈公认的散文大家。

  写了大半辈子,晚年的王鼎钧将所有精力集中在回忆录的写作上。写作这部回忆录,花费了他17年的时间。他不仅查阅了大量资料,甚至还就一个个细节而向老友核实。该书从1930年代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他1978年从台湾去美国。分为四册:第一册《昨天的云》,写他的故乡、家庭和抗战初期的遭遇;第二册《怒目少年》,写抗战后期到大后方做流亡学生的情形;第三册《关山夺路》,写国共内战时期跋涉六千七百里路的坎坷。最后一册《文学江湖》,写他在台湾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和付出了什么。

  王鼎钧1925年出生,到1978年定居美国,在加入国民党军队后近40年的时间里,他的身份经过了多次转变:从国民党的宪兵,到共产党的俘虏,到台湾办刊,接触到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而其个人遭遇的曲折坎坷也尽在其中。所以,他的这部回忆录写的是自己,但展现的却是那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王鼎钧回忆录出版后,引起了巨大反响。有人将他的作品与《黄河青山》(黄仁宇)、《巨流河》(齐邦媛)对比,王鼎钧不买账。他说:《黄河青山》没有文学的野心,《巨流河》没有史学的野心,而他自己追求的是历史的认可。一般说来,史学家写史重实不重文,文学家写史重文不重实,而《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难得地兼顾了实与文。

  因为追求"历史的认可",王鼎钧回忆录完全可以作为史书来读,而他看问题的视角,又能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一个考察问题的维度。譬如他对1945年至1949年国共大较量的看法,就体现在第三册《关山夺路》之中。

  关于国共较量这段历史,王鼎钧认为,"中共发展壮大的经纬,到现在还没人写出一部《资治通鉴》。"在他看来,中共制胜,在于"它的行为处处与国民党相反"。他举例说:"国民党办事'执简驭繁',社会组织已经形成,已经运作,国民党顺应这种运作,依赖由运作产生的枢纽人物,掌握枢纽就掌握了社会。??国民党注意拉拢这些人,重视这些人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也偏重照顾这些人的利益"。而中共呢,王鼎钧认为:"共产党不怕麻烦,反方向而行,它搞'农村包围城市''小鱼吃大鱼'。它结合贫农,不要地主;它结合工人,不要资本家;它结合学生,不要教育部长。一部总机下面有一千具电话,但是它可以使九百具电话机不通。它在全民抗战的号召下,理直气壮地去组织学生和农民,因为上阵打仗要靠多数,不能靠少数。等到民众组织成功,军队训练成熟,政治运动轰轰烈烈,当务之急是一齐动手摧毁那些枢纽,重组社会,痛快淋漓!"简单地说,国民党依靠的是社会中的少数人,而中共依靠的是多数人。

  国共较量中,东北战场是最重要的战场,而王鼎钧就在那里的国民党宪兵中任职。据他的观察,中共为什么能够很快在东北扎根,发动群众运动,"中共的优势之一,就是当地人办当地事,无须向当地学习,国军的劣势之一,就是外地人来办本地事,又不肯向当地学习。"当以彭真、林彪、罗荣桓为首的中共在东北进行发动群众拓展地盘时,国民党的军队在干什么?王鼎钧说自己的宪兵队在学习"慢慢适应大都市的生活"。至于如何处理一些事情,国民党的军官从来没有教给下级去如何做。王鼎钧说,"后来我在天津被解放军俘去,接受管训,发现他们每天晚上分组开会,彼此交换经验,改进缺点,解决疑难。这才想到,当初沈阳市内市外,到处可能有看不到的解放军,这种检讨会每晚都在举行吧,他们缩短睡眠时间做工作,国民党在东北的军政官员也缩短时间去享乐。"

  在王鼎钧看来,中共之所以能够在当地尽快地发展壮大,重要的是语言通俗易懂,能够很好地宣传自己的理念。王鼎钧在宪兵队,宪兵学校校歌唱的是"整军饬纪,宪兵所司,民众之保,军伍之司"之类的宪兵"根本听不懂"的东西。而这校歌是"继承国歌歌词所有的缺点:文言深奥,一般国民很难接受;整齐的四言诗,没有长短错落,节奏呆板。"在王鼎钧看来,无论是国歌还是宪兵学校校歌,"你得读过许多文言文,才看得懂,即使读过许多文言文,也听不懂。"而"也就在这时候,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农村出身的干部,喜气洋洋地传播他们的顺口溜:想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一扫光!想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愚夫愚妇、男童女童朗朗上口";"黄河北岸中共士兵朗朗上口的是:人民的军队爱人民!一听就会,触类旁通。"

  关于国共较量的历史,我们所读的书和所看的影视作品,大都以宏大叙事的方式来展现高层领导如何指挥若定,很少有人去考察决定这场较量胜负的社会层面的因素,也少有人去考察"民心所向"在社会层面是如何来的。王鼎钧作为一名国民党的宪兵,以自己的经历总结的上面几条,看起来平平淡淡,却是我们研究这段历史常常有意或者无意忽略的,值得研究者引起重视。

  (作者为历史学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总后勤部原副部长谷俊山被提起公诉
  • 体育CBA总决赛北京4-2新疆 历史第二夺冠
  • 娱乐独家解读文章夫妇微博声明:道歉求弥补
  • 财经消息称山西多位官员和煤老板被调查
  • 科技阿里巴巴53.7亿港元投资银泰商业集团
  • 博客文章自曝出轨马伊琍真原谅了?(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中国大学政要校友榜揭晓:北大居榜首
  • 张化桥:增加货币供应量 伤害股市
  • 叶檀:银行资产是重组还是粉饰?
  • 刘杉:京津冀一家亲 我们都是河北人
  • 陈浩武:改革分配制度 化解公平危机
  • 何太极:如何参与国资改革盛宴
  • 说钱:1949以来运气最好的10个城市
  • 陶冬:日本改革缺动力
  • 孙立坚:人民币汇率贬值何时了
  • 玉名:自贸区第二波炒作要点分析
  • 姚树洁:习近平为啥不访问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