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改革“施工图”

2014年03月31日 11:39  财经国家周刊  收藏本文     

  “您上任一年来最大的挑战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3月13日上午,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面对路透社记者的这一提问,李克强给出的答案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

  2013年上半年,海内外曾经预测中国将经历“超级熊市”,随时会有“硬着陆”的风险。但在几个月后,中国经济奇迹般稳中向好。

  回顾去年的挑战,国务院一位从事政策研究工作的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总结说,改革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最关键性因素,也是最主要的经验。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启动之初,李克强即强调要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突出改革,2014年的九项重点工作,改革被排到第一位,成为当头炮。“总理不光是对政府工作报告如此要求,他一贯的思想就是如此。”这位负责人说。

  报告所体现的“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主线,以及向深化改革要动力、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搭建了2014中国改革“施工图”最坚实的框架。

  改革优先

  一年前,2013年全国“两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李克强就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主题就是研究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事项,“简政放权”成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

  在2013年“两会”至2014年“两会”这一年里,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与此同时,各地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释放经济活力。

  “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源源不断释放了‘红利’,是中国经济‘反转’的重要驱动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这并非易事。历届政府曾多次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也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形,企业负担仍然沉重,寻租空间仍然较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过去的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行政审批改革基本上是各地方、各部门的自我改革,减什么,减多少,自己上报,自行决定,难免避重就轻。二是一些部门把很多审批事项分解成很多小项,关键的、核心的不取消,取消的往往都是细微的、不重要的,导致很多地方改革成效并不显著。

  “这就像一个人右手拿刀砍自己的左胳臂一样,割自己身上的肉是十分痛苦的。”汪玉凯说。

  2013年全国“两会”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放了狠话:本届政府决心再削减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以上。“本届政府改革优先。过去一年的施政成果,已显示出这届政府兑现具体承诺的能力。”许耀桐说。

  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重申:“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强调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

  “整个报告最突出的亮点就是改革。在部署2014年工作的时候,第一条就是要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向东说。此前,改革大多放在第五、六条,由改革来兜底,以保障其他任务完成。“本届政府敢于担当,是个干事儿的政府,它也能干事儿。”向东说。

  突出改革,体现了对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也是本届政府自身最明显的特征。

  “合理区间论”

  2013年上半年,出口大幅波动,中央财政收入出现多年鲜见的负增长,随后爆发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异常升高的所谓“钱荒”事件,国内外一度担心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

  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宏观调控抉择两难。“当时有各种意见,包括主张扩大赤字,但总理不同意。”上述国务院从事政策研究工作的负责人说。银行间短暂流动性紧张出现后,李克强“每天一个批示”,安排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密集召开会议、商讨对策。

  在这两个事件上,政府采取的应对之举是:“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而是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如此总结,台下响起掌声。

  所谓“钱荒”事件发生不久,李克强公开阐述了自己对宏观调控的思考。2013年7月9日,在广西举行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他说:“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

  “合理区间”,是指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只要经济运行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政府就不去搞短期刺激,而是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两个月后,中国经济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回暖迹象,国内外研究机构也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李克强总理非常熟悉经济学理论,合理区间论是一个创新。几个月后,美联储主席耶伦提出她退出QE的区间论。”上述国务院从事政策研究工作的负责人说。

  西班牙一家媒体评论说:中国希望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角色从“世界工厂”转化为发明者和创新者,经济发展的动力转为内需拉动。中国愿意承担一些风险,并付出增速放缓代价。“仅仅对当前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总理那里通不过。他更关注着重长远的政策、标本兼治的政策。”上述负责人说。

  2014年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您所能接受的经济最低增速是多少?”李克强没有把更多话语放在具体数字上,而是表示:“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李克强说,他曾经访问一些“零就业”家庭,一个家庭没有一个人就业,“真是毫无生气,没有希望”。他更想做的改善民生,是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1000万人以上,还要给六七百万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出空间。

  在完整阐释这一理念之后,李克强一直在不断丰富、完善着他对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理解。

  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2014年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段话后又是一阵掌声。“这是对过去一年经济取得的来之不易成绩的认同,对改革和创新魄力的认同。”安徽省蚌埠市市长白金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会后,一些人大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掌声并非礼节性,而是看到了在去年复杂形势下作出的努力,以及对未来的信心。

  言必信,行必果

  “他很少用文件语言。”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市长陈先运对总理的说话风格印象深刻。“磨好了斧子才能劈开柴”,“开了弓哪还有回头箭”,“要抓牵‘牛鼻子’的改革”,“干一寸胜过说一尺”??他像唠家常一样,用大白话解释着复杂的施政方略。

  前述国务院从事政策研究工作的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中,李克强要求必须让人大代表、普通百姓和国际社会看明白,能监督。

  “这份报告采用了较清新的表达风格、浅显易懂的流行文字。”3月6日,台湾《中国时报》写道。文章说,李克强总理的报告好读易懂,是因为用词非常简洁,行文浅白,政治语言不多,平民百姓一看就明。有人大代表听完报告出来,则直接表示“清风扑面”,听起来没有疲倦感,不必担心摄影机瞄准你的时候须强打精神。

  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李克强脱稿谈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意外地说了一段报告中没有的话。话语朴实,态度鲜明,铿锵,温暖。当他讲完这段话,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一些代表甚至提出要将这段话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定稿。

  李克强善于用小故事解释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棘手问题。

  3月4日,在政协经济、农业界别联组会上,李克强回忆上海自贸区成立往事,说在长三角调研时,一位企业负责人曾告诉他,一些跨国企业想在上海开设研发、销售、物流中心,结果发现需要在北京、上海盖100多个章。当时,下决心设立上海自贸区,不只是为了通关便利,更是考虑怎样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在这次政协联组讨论会和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两次提及自己的知青岁月,讲述自己在农村当村干部时,起早贪黑,恨不得把每个劳动力每天干什么都给定下来。即便如此,村里人还是吃不饱。“承包制一推开,农民自己种田,想种什么、该种什么,自己来谋划,温饱问题几年内就解决了!”他借此向外界展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调动了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激发了市场的活力,也释放了社会的创造力。

  当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问及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分歧,李克强讲了一个访问越南的小故事。在与越南领导人达成海上共同开发等原则共识后,李克强夜访当地一家小店,小店女主人一句“还是和平友好吧”让人难忘。李克强也借此回应记者提问,道出“和平友好、和平共处”的中国外交立场。

  对问题难题迅速切入应对不回避,也是李克强的一贯作风。“越是基层的问题他越重视,并要求件件有回应。”前述国务院从事政策研究工作的负责人说。

  在青海团,有代表建议加大对西部扶贫支持力度。李克强转头对旁听审议的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再减贫1000万人,如果代表们审议通过,那就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

  在云南团参加审议时,谈到农村饮水安全,李克强对旁听审议的水利部部长陈雷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目标,“我们说到就要做到”。

  前述负责人说,李克强自始至终都在参与报告的起草,一直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做不到的不要写”。

  但这不等于放松要求。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中,相关方面曾担心完不成某些任务,如简政放权、治理雾霾、产能过剩、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等,最终经过科学预判,在总理坚持下,相关硬指标得以坚持定调。

  “开了弓哪还有回头箭?我们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无前。”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如是表态。“整个政府工作报告,对政府系统本身,它是一份‘动员令’,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民,则是一份‘军令状’。”上述负责人说。行胜于言,不说大话,是李克强的一个鲜明特征。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总后勤部原副部长谷俊山被提起公诉
  • 体育CBA总决赛北京4-2新疆 历史第二夺冠
  • 娱乐独家解读文章夫妇微博声明:道歉求弥补
  • 财经消息称山西多位官员和煤老板被调查
  • 科技阿里巴巴53.7亿港元投资银泰商业集团
  • 博客文章自曝出轨马伊琍真原谅了?(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中国大学政要校友榜揭晓:北大居榜首
  • 张化桥:增加货币供应量 伤害股市
  • 叶檀:银行资产是重组还是粉饰?
  • 刘杉:京津冀一家亲 我们都是河北人
  • 陈浩武:改革分配制度 化解公平危机
  • 何太极:如何参与国资改革盛宴
  • 说钱:1949以来运气最好的10个城市
  • 陶冬:日本改革缺动力
  • 孙立坚:人民币汇率贬值何时了
  • 玉名:自贸区第二波炒作要点分析
  • 姚树洁:习近平为啥不访问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