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顶层设计关乎改革成败 须给农村土地产权

2013年11月14日 00:26  华夏时报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图为厉以宁(新浪财经资料图片)图为厉以宁(新浪财经资料图片)

    【推荐阅读】厉以宁解读三中全会公报:中国经济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习近平: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须加强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关乎改革成败

   我们决不能把已经取得的成果看成是我们的目标模式。离目标模式还有距离呢,而且距离还不小,因为这是“阶段性成果”。如果不继续改革,接下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改。领导人必须懂得这一点,拖延改革是替改革增加困难。我们不能把“阶段性成果”当做我们的“目标模式”。

   改革已经进行到攻坚阶段。“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形象化的比喻,在20世纪80-90年代是适用的,因为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叠加,没有前例可援,我们必须在探索中前进。但改革在现阶段已经步入了深水区。水深了,俯着身子摸不着石头了,怎么继续前进?假定河底的石头分布不均匀,摸着摸着,又摸回来了,又该怎么办?所以一定要通盘考虑,统筹安排。改革领导者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要有战略家的眼光、胆识和魄力。这就是当前不少人正在谈论的顶层设计。试点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有些改革不能试点,比如价格改革、利率改革、汇率改革等,因为某个地区先试行通过资金的流动会影响全局。像这样的改革决策定了,就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重要的是要从整体上考虑,要有战略眼光。

  宏观调控不能取代改革

   中国经济在近几年中出现了一个现象,那便是宏观调控承担了超出其理应承担功能的责任,这造成了宏观调控依赖症,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出现经济减速甚至房价上涨都依赖宏观调控,时间久了甚至出现“既然宏观调控这么有效,还要改革做什么”的声音。

   但实际上经济和人一样,一个健康的人应该主要是由内在机制发挥作用,必要的时候可以打针吃药,但不能过度,经济的顺利发展也主要应该靠理顺内在机制,偶尔配以政府的宏观调控。改革的作用正是健全经济的内在机制,宏观调控只是作用于经济的外部力量,两者颠倒过来、过多地使用宏观调控就容易造成经济的大升大降、大起大落,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改革的步伐。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的过程中,我们所遇到的许多难题决不是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所能解决的。举一个例子:现在已经出现了“社会阶层凝固化”现象。跟改革开放初期相比,那时的大学毕业生的社会流通渠道是比较通畅的。无论是社会水平流动还是社会垂直流动,靠求职者个人的努力,往往可以找到比较适合的工作。到了现阶段,大学毕业生的社会水平流动,尤其是社会垂直流动越来越困难了。不能埋怨这是大学扩招所带来的结果。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每年有六七百万大学毕业生,算什么困难?不少单位一方面感到工作岗位人手不够,另一方面又感到人浮于事。这是为什么?这不是结构失调造成的又是什么原因?这种情况要通过结构调整和双重转型才能解决,仅靠宏观经济调控是解决不了结构调整问题的。

  新农村改革的起点 是必须给农村土地以产权

   中国当前亟须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且重点应放在初次分配(按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而非二次分配(在初次分配基础上,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对各收入主体收入水平进行调节)。

   对于初次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有几点建议:首先,新农村改革的起点,是必须给农村土地以产权。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城市产权问题已基本理清,而在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祖传的房子没有房产证,在宅基地上自己盖的住房,哪怕盖得再高、再好,也没产权证,产权处于虚有状态。农村土地产权的不明晰,实际上导致了农村、城市初次分配不平等的现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阻碍了收入分配改革。

   其次,劳动者和雇主必须有对等的地位。现在的情况是,不管打工者来自农村还是城市,他们通常以个体形式出现,相比较而言,雇佣他们的大企业就显得有些强势。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双方的谈判地位不对等,工资的多少也由强势的一方说了算,这也是初次分配的问题。西方国家是通过工会组织解决这个问题,但在中国,有谁看到过工会替农民工讨工资?所以,这个必须改。

   其三,教育制度要改革。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城乡教育经费、资源分配等不均衡,这容易形成社会阶层的凝固化、职业的“世袭”,也就是说,农民工的儿子,甚至孙子都还是农民工。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初次分配同样会有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城里的学校也不要排斥农民工的孩子。

   当然,二次分配也很重要。这一点,主要靠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行调整。在西方国家,已经施行多年的福利政策强调,在初次分配有差距的时候,通过税收、补贴、福利待遇等方式,在二次分配阶段将差距缩小。但在中国,因为存在城乡两种户口,城市居民的很多福利农民工是享受不到的。也就是说,初次分配的差距,在二次分配中甚至再次扩大。要想弥补这一差距,重点应该放在加快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这是整个中国经济面临的升级问题,十分迫切。

  上述观点摘选自公开资料

  本报记者 岳巍 整理

  公报汇总: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中全会公报:2020年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决定成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重要组成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投资机会

    私募解读三中全会公报:六大投资机会隐现

    改革影响A股:从充分预期到细水长流

    私募:改革将成为股市持续活跃的催化剂

    受益股精选名单

    公报解读

    体制内经济学家:金融改革争议性太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七大新意

    四组关键词解读三中全会公报

    外媒:中国承诺将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国内外分析师评三中全会公报

    新浪三中全会三小时微访谈精华

    管清友:三中全会公报的11大看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末代港督干扰香港内部事务引发炮轰
  • 体育蔡振华将会晤里皮 皇马:恒大成亚洲最好
  • 娱乐汪峰8分钟告白:彷徨的不是我,是当代中国
  • 财经厦门2624套保障房疑被公务员囤积
  • 科技iPad mini 2拆解:大量胶水粘合(图)
  • 博客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六大新看点
  • 读书十大元帅关系:林彪与九大元帅交恶录
  • 教育上海交大发布中国大学排名 新浪教育盛典
  • 水皮:2020年从2013年开始
  • 易鹏:三中全会重在平衡
  • 叶檀:李氏商业帝国大挪移
  • 徐斌:财经分析领域的疯牛病
  • 黄祖斌:穷养儿富养女可能是种流毒
  • 陶冬:欧洲降息为哪般
  • 刘远举:三中全会的集权与改革
  • 赵伟:中美大小企业环境反差令人忧
  • 陈永昌:三中全会开启国企改革新思路
  • 孙立坚:十二字解读三中全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