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芮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在6月18日召开的G20墨西哥洛斯卡沃斯领导人峰会上,中国宣布支持并决定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增资,数额为430亿美元。
此次基金组织新增资源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背景下进行的。今年4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基金组织春季会议和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上,国际社会就向基金组织新增4300亿美元的资源达成共识。当时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均做出了增资承诺,但除俄罗斯确认其100亿的增资额度外,其他国家并未明确出资金额和时间。
新兴国家呼吁权利义务对等
新兴国家之前对于增资IMF并不 “积极”。有分析称,新兴国家拒绝承诺具体金额的原因之一是IMF份额改革步伐过于缓慢。新兴市场国家认为,自己不能一方面做出重要资金贡献,但另一方面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依旧代表性不足;其二,他们都希望欧洲能做出更多努力以解决自身危机。
据悉,昨日(6月19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何建雄在发布会上强调,中国希望IMF尽快推进2010年的份额改革计划。
事实上,各国向IMF增资的承诺是一种预防性安排,将来实际使用额可能远小于承诺额。
中国央行昨天发布的消息称,2009年基金组织增资时,我国承诺认购500亿美元的基金组织票据,截至目前仅购买了约57亿美元。
金砖国家亦在联合声明中表示,“我们的理解是这些资源只有在现有资源已被大量使用之后才会启动,且新增贡献是基于2010年所有改革协议都得到及时落实的预期之上,包括投票权和份额的全面改革。
对此,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微博)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增资和话语权并不成正比,最终还是要看如何定夺。关键问题是话语权能否起到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现在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发达国家。”
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微博)亦告诉《每日经济新闻》,“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增加,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整体话语权在提升,而这种渐进式的变化无法根本撼动美国和欧洲在世界银行(微博)和IMF的主导地位。向IMF的增资也反映出这一过程还在持续。”
G20峰会公报草案显示,IMF承诺在10月份全面实施配额改革,以更好地反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
谭雅玲表示,“话语权除了与增资份额有关外,还与国家实力、金融势力密切相关。发展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中国的金融,才能使话语权进一步得到提升。”
增资承诺并非无偿援助
IMF最新资料显示,各成员国本次对IMF注资额前十位依次是:日本、德国、中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英国、韩国、沙特。在37个成员国共计4560亿美元中,美国并无贡献。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微博)表示,“中国此次的增资是大国责任的体现。份额改革是新兴国家一直以来的经济诉求,且目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现在IMF之所以有出让份额的意向,实际上是急缺资金,尤其是在欧债危机的前提下,它想提供援助却已捉襟见肘了。”
中国人民银行官方消息称,此次我国仍将以购买票据的形式参与增资。这种增资承诺不是无偿援助,而是IMF在保证资金安全和合理收益基础上向中国的借款。央行表示,参与IMF增资符合中国利益,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责任相称。
资料显示,IMF有三类账户可供增资,包括一般账户、信托账户和管理账户。从资金的安全性看,一般账户程度最高,享有IMF自身信誉,信托账户只是在破产清算时享有优先清偿权,而管理账户则需要由成员国自担风险。购买IMF票据即属于一般账户增资。
张茉楠表示,“通过一般账户增资,资金的安全性是一方面考虑因素;另外,一般账户资金的用途和来源限制更为严格,而中国更希望增资能更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应对整体金融危机以及稳定金融市场方面,主要是从金融风险的角度来考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