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顾云昌谈房价问题实录(4)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 10:54  新华网

  [顾云昌]房地产的调控和宏观调控目标是一致的,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发展完全是宏观经济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房地产市场是反映宏观经济的一个缩影。为什么这次回暖速度那么快?除了政策利好之外,实际上是美国次贷帮了我们的忙。美国次贷造成了全世界的金融海啸、造成了经济的衰退,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要应对,所以中国政府下的力度很大。如果没有次贷的危机,中国政策的力度不会那么大,对房地产市场的的政策力度也不会那么大,由于政策力度很大,所以房地产市场回暖的速度加快。之所以房地产回暖很快,和宏观层面的经济政策以及房地产政策利好相关。[07-30 10:15]

  [顾云昌]前一阶段的房地产态势符合政府的调控目标。当然,不可能十全十美,有喜有忧,喜的一面就是销售上来了,房价没有出现大落,比较稳定。忧的一面就是热点城市当中,投资热导致可能出现新的泡沫。一方面如何继续发挥房地产拉动经济的作用,另外就是防止在新的情况下出现新的房地产市场过热情况。[07-30 10:16]

  [主持人]有大量的资金进入市场,那会不会有泡沫产生?会不会造成新一轮房地产价格下降的趋势?[07-30 10:16]

  [顾云昌]为什么销售那么好,为什么房价总体上稳中有升,有的城市已经升得很快,主要是买家购买力太旺了,导致市场起来。购买力当中有相当部分是金融支持,金融支持是应该的,但是金融支持到什么程度是需要注意的。对于自住需求,如果我是中等收入家庭买房,我向银行借钱,首付款多少,每个月还多少。比如不超过三分之一,比如收入一万块钱,一个月付三千块钱,那是没有多大风险的,银行也安全,我也安全。[07-30 10:19]

  [顾云昌]最怕就是弄虚作假或者任意放宽,我收入一万块钱,一个月还掉8千块钱的还本付息,那个人生活质量就会下降。一旦刺激这样的人买房太多,需求量就大,供应量少,这样房价就会更高,房价更高,就容易产生泡沫,泡沫起来到一定时候泡沫破灭,不但买房者倒霉,银行也倒霉。所以金融部门要掌握好金融杠杆撬动的力度,使金融安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所以央行出台一定要严格执行二套房政策,有它一定的道理。[07-30 10:19]

  [主持人]现在央企重金拿地,这个时候民企收手,这反映一种什么信号?[07-30 10:20]

  [顾云昌]现在反映的地王都是国企拿的,但不能判断所有土地都是国企在拿,因为国企在2007年、2008年带来的风险没有像民企那么明显。国企对风险的考虑和民企是有差异的,因为它是财大气粗的。许多实体经济还不太热,钱往哪儿投呢?那有钱不如投资房地产。我们7万多亿的贷款流向国企、流向政府部门多一点,这个时候他们财大气粗也是必然的。无论是民企、国企,在房地产市场当中,不要把价格放太高,因为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还不稳,销售并不是很稳定,下一步有多大需求,价格会上升多少,无论是房屋市场还是土地市场,还是强调稳字当头。[07-30 10:23]

  [顾云昌]开发商进入市场定价,二手房的房主进入市场卖房和政府卖地,主体都应该从宏观层面出发,一个是从自己利益出发,一个是从国家利益出发,一定要稳定,以稳为主,政府部门恐怕也要想办法控制地价,是不是用唯一的拍卖办法?现在土地供应,好的地段的确实供不应求。所以许多方面都应该好好思考。[07-30 10:23]

  [主持人]大量的贷款进入房地产市场,国际上有一种声音要防止中国式的次贷危机。也有专家说,在房地产市场投入的资金没有证券化、虚拟化,所以不会出现次贷危机。但是日本房地产投入也是没有证券化的,但是也出现了危机,那我们应该怎么看?[07-30 10:24]

  [顾云昌]上个世纪的日本和中国的香港、台湾出现房地产泡沫破灭,它们并没有像美国的次贷一样,但是也有泡沫,也出现问题了。提出中国式的次贷危机,就是中国没有次贷的概念,我们的贷款者没有分优级、次优级。那意味着是不是没有次贷呢?不能这么说。比如我的收入明明只有五千块钱,但是给银行打的证明是一万块钱,实际上这是一种中国式的次贷危机,一旦涨上去,泡沫会出现。还有一些中介公司专门是做假证明买卖的,你开多少我给你开,而且有几家公司在这里支撑,收一点费。这种虚假的情况会造成收入是假的。[07-30 10:28]

  [顾云昌]而亚洲金融危机是炒房者炒出来了,我的支付能力是50万,可银行贷款100万,那我的购买力提升了,支付能力和购买能力之间的差,这个泡沫是金融的杠杆化,使没有收入的人有了购买能力,只有一套房购买能力买了十套房,这种就是泡沫的产生。防止中国式的次贷危机,一定要把他的支付能力把握住,有什么风险也不会大。反过来,脱离了支付能力,无限的扩大他的购买能力,最后购买能力和支付能力之间的差异就是泡沫,泡沫破灭就带来整个市场的危机。有些投资者是用自己的钱,不是用银行的钱,当然我们也不希望楼市供应紧张的时候,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加剧了供不应求,但是只要不使用金融杠杆,过多放大,将来即使有泡沫破灭也是他个人承担,和整个金融和国家经济关系不大。[07-30 10:28]

  [主持人]前一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成本数据,那成本怎么就能反映的清?有网友问,算清一个成本为什么这么难?[07-30 10:28]

  [顾云昌]房地产成本占到整个售价的多少比例,应该说是算的清楚的。但是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搞不清楚。原因之一,各个不同楼盘,成本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使一个开发公司开发两个楼盘,成本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拿地的价格不一样,发生的时间不一样,比如买这块地以后还有财务成本,40亿拿了地,这40亿存在银行多少钱,将来买房可能是50亿的成本。第二,开发商在材料、人工几个方面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楼盘,成本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拿地时间,比如去年年底拿地和今年拿地,我的价格可能是你的1.5倍,但是卖房时同样卖,同样的售价,那构成成本一样不一样?肯定不一样。不光是土地,还有财务、税费成本,所以房价成本构成比较复杂。[07-30 10:30]

  [顾云昌]我认为大家讲成本有他的道理,但实际上有许多行业都没有公布,石油也没有公布,所以开发商说人家行业没公布,干吗叫我这个行业公布呢?他有这种想法。当然,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应该可以公布,有些地方已经公布了。接下来问题就是讨论公布这个成本对我们的房价,能不能平抑房价?公布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平抑房价。我告诉大家,公布成本,只要是市场经济,对楼房最后的销售价格是没有起大作用的。[07-30 10:31]

  [顾云昌]刚才已经说了,供求关系决定的。一个市场供大于求,即使降到成本价以下,你也得降。但是如果供不应求,你让他降肯定不可能。开发商买房可以公布成本,要求开发商控制价格,社会舆论有这个要求。但是二手房呢?都是分散的群体,他看到价格涨他也涨。我是业主,一百万买的,那卖两百万你要不要?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07-30 10:31]

  [主持人]以前大家认为房地产业是暴利行业,那现在是不是?[07-30 10:32]

  [顾云昌]我不同意简单的说暴利行业。房地产有没有暴利?房地产有些项目、有些公司是出现了暴利。但是暴利两个字是什么感觉?暴利总不是好词。实际上房地产业比较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说是高利润、高风险的行业。在经济学上有低利润、低风险、高利润、高风险这个说法。因为高利润,所以吸引人们投资。但是高利润行业到了一定程度它会下来,为什么中国的房地产持续出现高利润呢?就是我们的土地供应,整个供应量是控制的。而我们的房屋需求量是公开化的、市场化的,而土地供应是计划的、垄断的,所以这里面产生一个反差。在这个反差里,始终是供不应求,所以这个行业始终是高利润。[07-30 10:33]

  [顾云昌]刚才说到暴利,这里面有不正当的行为可能是暴利,如果一般情况下说暴利,这和经济学的解释是有矛盾的。但房地产又是重要的支柱行业,如果定位暴利行业,那是不合适的。所以应该是高利润、高风险的行业。从经济学的说法应该客观一点来看。如果改变房地产市场始终是高利润的行业?就要平抑供求关系。当然房地产业的利润比其他行业一般要高,因为它风险大一点,但是太高了,超出我们对它的要求,所以要平抑价格。[07-30 10:34]

  [主持人]您再谈谈房子的质量。上海倒楼事件以后,大家对房屋质量的声音更多了,大家会认为这个房子的寿命怎么会这么短?怎么加强对房屋质量的监管?有的网友还建议,要不要引入房地产保险?[07-30 10:34]

  [顾云昌]你提了很好的问题。从上海的倒楼事件可以引申很多问题,就是全社会现在都关注,包括网友关注的都是市场的价格,实际上对于买房者来说,应该最关心的是它的质量问题。买房是一时的事情,但是住在里面是几十年、上百年的事情。整个中国的房地产建筑质量是在不断提升,上海出现倒楼事件是个案,不能看成是所有的房子都是这样。我从事这个行业30年,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也说明我们在整个房屋开发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着隐患。从这个楼来看,我没有很好的研究,现在主要是施工当中的问题,一边堆着土一边挖掉,严重施工不当造成的,其他房子有待于检测,看看整个结构有没有问题,现在还没有说,还需要进一步测试。[07-30 10:36]

  [顾云昌]房屋的质量,一个是结构牢固不牢固的问题。一般来说,现在开发公司只要负责任的开发公司,它都会承担责任,它是终身负责的。即使现在房子好,将来结构出现问题,他也要坐牢的。更多的问题是本身的品质问题,不光是主体结构倒塌不倒塌的问题,而是房屋的品质问题。我觉得中国的房地产在品质方面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整个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比较严重,凡是供不应求的地方,品质保障越差,就是萝卜快了不洗泥,实际上这个市场是不利于品质提升的,所以在这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品质的指导和监督,社会也要监督。[07-30 10:37]

  [顾云昌]我们的品质存在什么问题呢?中国的楼盘总体上表现在外表比较讲究,外面的绿化环境比较讲究,因为这是个卖点,但是我们对内在品质的提升,下的功夫远远不如对外表下的功夫多。我经常讲一个人,小伙子个子很高,脸盘很漂亮,但是五脏六腑不健康。我们现在恰恰是内在部分品质还不够,尽管这几年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还是不够的。[07-30 10:37]

  [顾云昌]保险机制可以的,其实不光是房地产最后盖成以后的保险,倒塌不倒塌的保险,就是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也可以引入担保机制,就是保证质量。现在质量怎么保证呢?一个是监督公司自己来检查,一个就是有监理公司来监理,监理公司有负责的监理公司,也有不负责任的监理公司,为了使品质保证,我们有些开发商进入到了担保机制。从主体到最后的装修完成,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施工,建筑监理完以后,担保公司担保,一旦将来出现了质量问题,担保公司负责。质量不过关的或者装修不过关的,担保公司负责。它是一种市场的做法。无论是担保也好,保险也好,都是可以的。我们一般的房子是有保险的。像上海这样的事情,开发公司肯定要索赔的,就是有保险的。[07-30 10:39]

  [顾云昌]寿命短还是长的问题,我们的建筑建了拆拆了建,一般不到20年,我们的建筑寿命很短,其实这个是最大的浪费,又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能源。所以我们想办法在设计上更合理,品质进一步提升,使设计寿命和使用寿命更长,这是最大的节约,也是对老百姓最大的负责任。应该说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有这个条件。还有就是我们提出绿色住宅的概念,节能的、节地的、节水的、节材的建筑,使老百姓买的时候可能价格高一点点,但是从最后的使用当中,从节能、节水等方面节约整个费用,另外为国家的资源、低碳经济做出贡献。我们现在新建成的房屋占世界房屋的一半左右,能不能做到节能省地,能不能做到资源节约,不光是对中国的贡献,也是对世界的贡献。[07-30 10:42]

  [顾云昌]现在出台了建筑节能条例,就是以后的房子必须符合建筑节能,要在售楼书里写清楚达到什么样的节能标准,我希望将来售楼书不要一点点,而是要厚厚一本,都用了什么材料都写清楚。我们的房子价值最大,售楼书最薄。我觉得应该敦促开发商认认真真做好产品,比如精装修的房子,线路怎么走的,都应该写清楚。将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更多的是精装修到位的房子,精装修又能节约材料,又能保证没有污染,又能防止互相干扰,但是现在推动很慢,和市场也有关系,大家都在抢房子,什么精装修不精装修,所以市场很重要。在中国如何培养一个供略大于求的市场,平抑房价,开发商真正竞争了,才能做好产品,对政府来说也好管理了。如果老是供不应求,容易骚动、容易亢奋,开发商的房子质量也上不去。[07-30 10:42]

  [主持人]最后请顾会长跟网友说几句,可以说房子的事牵动着电脑前每一位网友的心。[07-30 10:43]

  [顾云昌]有机会到新华网来,目的是想如实的把我的研究成果、我的想法告诉大家,达到求是的目的。中央号召我们要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把握发展的规律,我们也要研究房地产发展的规律,中国房地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房地产市场在世界有什么样的规律,在中国发展又有什么样的规律,我讲的是不是有规律,大家可以判断,我力求按照规律来说,按照市场本来的面貌告诉大家。房地产价格为什么又涨了,为什么又跌了,我们如何来调控市场,如何解决住有所居的问题,也就是说一方面对政府提出要求,一方面政府必须加强保障,如何给国家出点子、想办法,如何自己来应对市场。[07-30 10:44]

  [顾云昌]其实房地产发展当中,大家关注三个目标,第一,目标就是住有所居。无论是从政府层面,还是从广大居民,还是从开发商,一定要住有所居。第二,楼市健康发展。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房价不要涨的太快,但是房价涨的太快不是人的意志能转移的,我们要看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止楼市的健康发展,防止泡沫起来破灭。因为房地产市场健不健康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健不健康。第三,绿色发展。我们要盖什么样的房子,全社会监督呼吁要盖绿色建筑、绿色住宅。既为自己,也为国家。我希望大家都来关心中国的房地产,保持它的健康发展,也希望大家在合适的时候买到合适的房子。作为自住来说,物有所值,住的很舒服。作为投资来说,也能够有财产型收入,但是要自抑风险。[07-30 10:45]

  [主持人]非常感谢顾会长,也感谢网友的关注,下次节目再见。[07-30 10:45]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