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王志乐:跨国企业的中国解惑(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4日 17:03  新浪财经

  王志乐:我们研究所在11月份的时候做了一次调查,就是把最大的、差不多最大的30个非金融类企业,他们在金融危机之后受到哪些影响,其中有22、23家就是三分之二以上企业10月、11月的时候已经业绩明显下滑了。12月底这个情况实际上还在恶化。但是这30家企业里面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他们在中国的业绩不但没有下滑,还是他全球的亮点,比如像三星,他在中国去年中国大陆的销售达到331亿美元,增长了18%,就是比上一年。包括通用汽车,他应该是最糟糕的企业,但是他在中国9月份刚刚投资2.5亿美元,搞了一个研发中心,亚太总部,就在上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个跨国公司全球虽然确实都在下滑,但是中国这块对他来讲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我们在调查中专门开了一次座谈会,有18家大公司参加,都是很高级的管理,我说你们下一步怎么弄?他们觉得在全球是一种收缩,要过冬。当然中国这块他要考虑一旦形势好转,我要怎么加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在这种局面下这些跨国公司可能会有一些战略调整,加大在中国这块的业务,为将来重新起来做一个前进基地。

  主持人:龙先生,您觉得中国哪些优势能够吸引跨国公司?

  龙永图:我们过去一直说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主要是看中中国市场,这是我们中国最大的相对优势。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全球的跨国公司在全世界受到重创的时候,在我们中国还能够获得比较小幅的增长,我认为这个对跨国公司是一个影响深刻的事情。就是说今后在全球整个战略布局当中要把中国作为他们的一个重点。因为跨国公司有一个特点,就是说他是在全球整合资源,他一看到其他市场已经丢掉了以后,他迅速地把资源转移到了中国,这样就给我们中国的吸引外资应该说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当然了,我们中国经济还是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如果我们经济不能保持一定的速度,如果我们的市场继续萎缩的话,那么这样的方向性、导向型的趋势的话,也可能改变。所以为什么中央特别强调要保增长?就是要保中国继续成为一个全球具有吸引力的这样一个投资市场,因为只有增长达到了8%左右,我们的失业不出现大的问题,我们的经济还有一个平稳的增长,我们的市场才可能巩固下来了,跨国公司才可能留得住。所以我们的保增长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保我们的投资环境。

  主持人:那关于中国有哪些优势,能够吸引跨国企业,让我们来听听更多的声音。

  【场外采访】

  美国全国上会大中华区高级主任王杰:中国有很多优势,这的市场非常有吸引力,不仅对于美国还是其它国家来说。

  美国非常关注中国如何能够继续吸引跨国投资者,当然,要继续开放市场。中国在开放市场很久以来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加入WTO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中国加入WTO也获得了很多利益。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我觉得还是中国这种体制,尽管计划经济有落后的一面,但另一方面计划经济整合产业的能力是很强的。因为这种体制特别是在危急的时刻,这种政府的能力和监管的环境,保证中国应付这种周期调整是有次序的。而且中国几十年来的高速增长,给民众以强大的信心,而这种信心在金融危机上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西方不断地挽救信心,而中国正在不断增强信心,这是一个今天中国得天独厚的地方,这也保证跨国公司无论是它的投资者还是经营者,会有一个更大的市场分享。

  主持人:最新出炉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名为金砖之战,报告中称在被金融海啸淹没的全球市场上,以金砖四国著称的印度、中国、俄罗斯、巴西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现在仍然是炫目的亮点,想请问两位中国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机遇?

  王育琨:最近国际上对金砖四国有一些负面的评论,特别是对中国。说中国经济可能处在一个困难的点,但是我们不管说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怎么增大,但是中国的千千万万中小企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形势呢?实际上是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看去年的进出口总额,我初步算了一下没有具体数字,大概是2.5万亿美金,2.5万亿美金相当于我们GDP的比例是65%,就是说中国经济的总体还是一个外贸依存度很大的这么一个国家,在国外的经济发展下滑,订单下滑的时候,对我们的制造业、对我们的中小企业必定有很多影响,当然我是不同意他们这种悲观的看法,因为中国有中国的特色。中国这30年,到底靠什么发展创造了世界的奇迹?我认为并不是说我们是大牌的这些品牌,或者学习了美国、欧洲、日本一些大的企业体制,而正是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家,他们处在一种冰封的时代,方方面面限制都特别多,就在那个时候他们能破冰而出,破冰而出就造的是千千万万中国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开拓的能力。那么在现在,在国际舆论在唱衰中国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我们还是应该反回头来看中国亿万人潜伏的这种创造能力,这种头拱地往前走的能力。所以我就说小的是美好的,这个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口头语,《小的是美好的》,这是著名的英国学者舒马赫写的一本书,这本书实际上是显示了一种非常高的一种哲学,这种哲学就是你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在底层的,在企业业务现场,你的创新,你的突破的能力,这个是一个企业精神最关键的东西,也是一个人最关键的东西,同样也是一个国家最关键的东西。这个东西我认为在中国应该是蒸蒸日上的。

  主持人:谢谢。(掌声)

  第三部分

  主持人:王先生,刚才两位嘉宾都谈到一个创新的问题,我就不知道像现在咱们中国企业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去实现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

  王志乐:我觉得现在这个机会应该抓住吧,我从某种程度特别赞同龙秘书长讲的汽车发展,咱们讲汽车,汽车这两年我觉得咱们过多地关注了最终的那个整车的品牌的问题,强调自主品牌,但是这个自主品牌所有零部件或者核心部件,咱们都不能自己造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品牌是一个壳子,所以我觉得这个机会能不能抓住?第一步做的事还是应该扎扎实实从头做起,把那个最核心的零部件我们能够做出来,而我们这点其实差得还很远。比如前两年外资来并购境内企业,好几个都是典型的核心零部件想来通过并购来做强做大的,我们最近对几十家这两年炒作最凶的并购案例做了反调查,调查结果确实很令人遗撼的,没有一个案例是真正影响了国家安全的,但是媒体炒得那么一塌糊涂,而且所有的案例调查结果发现,中外发生矛盾了,都不是国家利益的矛盾,是企业利益的博弈,非要把一个企业利益的博弈上升到国家利益这么一弄呢,最后咱们实际上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我们能够不能通过这种,无论是通过外资并购咱们企业,或者我们企业出去并购外国企业,来掌握核心的那个零部件,那些能力,创新能力,大家印象最深的一个就是邓小平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个企业要作出企业的东西来,不要去争论他是社会主义的猫,还是资本主义的猫,现在在争什么呢?就是中国猫还是外国猫,我说没有必要,所以我提到一个概念,叫做要去意识形态化,回归企业家精神。大家心态应该放得更平实、更扎实,这样来做企业,我觉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咱们中国人就能抓住机会,不然的话你心浮气燥的,老想短平快,一弄就弄成好像我的什么什么牌子,这个不是企业家真正的做法。所以我想是不是应该用这样一种心态才能抓住这次技术创新或者各种创新。所以我想咱们得重新回到一个很扎实的一个企业家的心态上来。

    相关专题:

    贵州卫视《论道》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