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王志乐:跨国企业的中国解惑(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4日 17:03  新浪财经

  开场:

  主持人:观天下风云 与永图论道”,大家好!这里是贵州卫视高端对话节目《论道》,我是李崑。首先欢迎我们论道节目的嘉宾主持,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龙先生您好。

  今天来到我们节目做客的这位嘉宾是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先生,王先生您好。

  短片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转移,汽车业首当其冲。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正处于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充满变数。作为拥有未来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这种格局的变化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面对全球战略布局的重新调整,为什么跨国公司对长期投资中国的信心不减?中国制造是否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实现新的产业升级? 

  本期《论道》,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清经理人商学院院长王育琨、太平洋产业基金高级顾问高中,将与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共同探讨《跨国企业的战略转移与中国机遇》。

  第一环节

  主持人: 龙先生,还有王先生,我们都知道,那么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呢现在正经历着寒冬,那么也在进行着这种布局的调整,可以说这对于我们中国汽车企业,他如果想走到海外,想去建立国际品牌是不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呢?

  王志乐:我觉得中国走出这个机会确实现在有存在着这样的机会,但是要谨慎地抓住这个机会,你比如说汽车行业,我最近接触,前两天正好还有一个专门搞推动并购的一个机构,他带来了厚厚的一本美国有哪些汽车公司、零部件公司值得中国公司收购,你要看着确实很有诱惑,这么厚厚一摞,恐怕得有几十家到上百家企业都希望中国人去。但是我对这个事看法有一个,为什么要谨慎?因为这些公司他确实是要卖。可是咱们中国人又准备好了没有?我这里回到一个话题,就是说前三年,2005年以来,外资大规模的并购中国企业,本来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是个学习机会,如果有这三年咱们国内是非常热情地参与了这个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咱们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水平,我倒是觉得现在是一个机会。但是可惜,咱们在这三个年里面国内没有正确地理解为什么要外资并购中国,而且我们为什么要参与这个并购?你看媒体上几乎像我这样积极支持并购的人不多。

  龙永图:像我这样支持的人也不多。

  王志乐:也不多,是吧。都是骂,说外资恶意并购中国企业,斩首行动,我看了以后,有一定程度感到有点悲哀,什么原因?他连恶意并购什么概念都没有弄懂,什么叫恶意并购?就是我想买你的企业,你不愿意卖,我就把你外围的那些股权都给收购了,最后你不卖也得卖,这个叫恶意并购或者叫敌意并购。善意就是说我要买,你乐意,咱们一商量就买过来了。这个恶意在这儿只是一个并购的模式,而不是一种道德判断,坏心眼的并购,连基本概念都没有弄懂,就在报纸上炒作,说防止跨国公司恶意并购中国企业,在这样一种水平的认识上,你说他能出去并购?

  主持人:王先生,您的意思是外部大环境现在是成熟了,但是我们自身现在这个条件未必是具备的。

  王志乐:我认为咱们自身条件不够好。

  龙永图:就像刚才王老师讲的,前几年我们错失了一些机会,但是我觉得也不是太晚,还可以在这个实践中来学习怎么样并购一些企业,搞一些小的并购,然后慢慢学习一些经验,然后进行一些大的并购。我想是可能的。所以美国的汽车工业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这个时候确实是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某些并购的行动的时候了,当然并不是说我们要把福特、把美国大公司并购了,但是我们要知道美国的汽车工业是有很大的一个产业链,一个大的产业网,有很多中小零部件的提供商,我觉得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走出去,并购一些小的零部件提供商,一些中小的汽车产业是完全好的一个机会。为什么呢?美国的一个汽车产业当中的中小企业,他之所以存在,是这个中小企业至少有一两项专利,有一两个做得特别漂亮的零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我们中国零部件产业,特别是为了引进美国的一些专利和一些专门人才,我觉得这个时候是一个最好时机。

  王志乐:我也是赞成的,不是说当年没有学,现在就不能做了,现在只能干中学了。

  主持人:风险大,但是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王志乐:对。

  主持人:好,谢谢。(掌声)我不知道高先生和王先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育琨:我同意刚才两位嘉宾的观点,现在小的是美好了,实际上在这种金融危机当中,我们看,能够立得住的企业绝对不是那种很高的制订标准的或者是品牌特别好的,非要是那个产品那个小玩意要过得硬,所以盯住好产品,盯住小企业这是中国企业,下一步在这个时机进入全球并购的一个非常好的着眼点。

  主持人:不要贪大,要从小做起。高先生您看呢?

  高中:因为我是搞环保的,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走新的再往前走一步,走什么呢?对环境友好的车,适合中国的车,这个是我们方向,中国在消费上很超前,那么我们能不能环保上更超前,做适合广大民众又能买得起又能用得起的。

  主持人:刚才我看到两位嘉宾发言的时候,后面很多朋友频频点头,现在我们把机会给你们。

  观众:有民间经济学家这么分析过: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发展轨迹有点像日本,在1997年的时候日本曾经也有过这么一个高潮期,然后突然跌入了金融危机,在之前日本也是在美国购买了很多地产,他的发展非常好,然后因为当时日元升值,加上很多因素导致日本突然又陷入了危机,我的问题就是说:现在中国会不会又重新导这个覆辙?中国会替美国买单吗?

  龙永图:笼统地讲买单不买单,我认为这个问题太笼统了。因为作为中国的国力来讲,我们中国的汽车产业来讲,在美国的这个汽车市场上,面对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我们只能小打小闹,我们只能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会在国际上如何技术收购和兼并,如何在国际上拿到我们一些没有的技术和专利。我们不可能为美国汽车产业去买单,他这个单太大,这个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实际上并不是去救美国汽车产业的问题,而是通过这次金融产业、金融危机造成了美国汽车工业的某些困难,我们能不能够利用这样一个机会来使我们中国汽车产业能有一个发展,特别是在技术和专利上能有一个前进。

  第二环节

  主持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跨国企业业绩应该说是现在都在下滑,而且他会导致他的战略部署又重新地调整,这势必也将是一个利益格局一个重新的形成,那么目前这个形势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

    贵州卫视《论道》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