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购房券可以走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02:38  第一财经日报

  郝倩

  为了短期利益最大化,南京一家民间机构利用购房消费券打起了广告。具体的操作方式极为简单:假设开发商支付20万元的广告费用,那么该机构将“免费”在网上限量发行一定数额的购房消费券给意向购房的网友。然而,这一套程序下来,鲜有开发商“上钩”,这也让该机构在当地购房券的“比拼”中输了一大截。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足以令人看出购房消费券背后潜在的风险,虽然这一商业形式目前看来依然方兴未艾。

  在房地产市场2007年的疯狂戛然而止之后,之前只涨不跌的市场越来越向传统商业靠拢。在传统商业中,除了已经被开发商效仿的打折促销,消费者每年都可以通过每个商家所印制的“抵用券”获得心理上的快感,但这在房地产市场中仍是空白。所以,购房消费券的出现引发购房者的兴趣也在情理之中。就购房者而言,随着供求关系的逆转,可以通过购房券获得额外的优惠。

  开发商也默认了购房消费券这一伪命题的存在——在其依然羞于降价,或是找不到降价的台阶时,购房消费券可以成为其高房价的“遮羞布”,借助这种营销手段,他们并不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便可吸引来更多的客源。

  作为发放购房券的机构,各自揣着不同的想法,却也是在利用不同的资源为自身牟利。

  对于这种由购房券所引发的新的购房热情,政府部门也多表示出赞成的态度——在目前的光景下,任何一种可激发购房欲的做法都是值得一试的。他们的支持又反过来给购房者带来更大的信心与热情。

  于是,购房者、发券机构、开发商和政府都成了购房消费券产业链中的一部分,缺一不可,足以成就这一原本“子虚乌有”的东西。

  但是,谁也不能将这些形形色色的购房券一巴掌打死。因为无论这些购房消费券以何种形式存在,他们都给买房的人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实惠;开发商只需要做出一小步的让步,就可以增加其销售数字。

  这是一场“商业秀”,借着其实并不存在的“券”,各方还可以借着戏台子吸引些眼球。但是又不可否认,购房消费券仅是短期内可以存活的产物,当购房者对于这一新鲜事物的热情散尽,令人眼花缭乱的购房券还有多少可存活的空间?再退一步,假设胶着的市场真的回暖,那么精明的开发商不会允许任何让利的方式存在;假设市场继续下行,小额的购物券更不如大幅打折的刺激来得更大。

  第一财经日报同日相关报道:

  南京:官方房展会酝酿发放万张购房消费券

  购房券:最后一块降价遮羞布

  北京:购房消费券更像优惠凭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