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陈志列:自主创新 逆风飞扬(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2日 14:44  新浪财经

  (观众二):在现在的危机下面,我想很多的中小企业对于创新都会有它不同的认识,我想要是按照中国人的性格一定都是选择创新的,但是创新本身是存在很多困难,然后,我就想问陈总,问您一个问题,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就是作为我们研祥公司每一年在创新这个问题上的,在工作上所占的比列,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实在人力资源的安排上;第二是您的成本经费的安排上;第三就是您作为企业的领袖,在您内心对它的关注度,还有就是所耗费的精力上面,所各自占的比例。

  主持人:好,谢谢,是问陈总,这个研发的头目是不是。

  陈志列:我们公司35%的人员是在研发部门,我是说只做研发的占了我们公司35&,那其中是以硕士为主,第二我们每年销售的10%—11%是用于研发的,这是一个,可能放在美国也是一个很高的水平。

  龙永图:很高的水平我们中国平均起来只有1.5(%)。

  陈志列:对,1.5(%),那第三我有多少精力是用在鼓励创新上的,非常少。

  主持人:为什么呢?

  陈志列:因为创新不能是公司的董事长喊就行了,说大家要创新,咱们都玩新的,没用,我要做就一件事。

  主持人:是大家要您喊就。

  陈志列:宽容失败,只要你把这点做到了,这个团队就一定是一个创新的团队,这是十五年来的经验证明,为什么这么说呢?每一个员工他都有业绩考核的,那么做一个技术方案,做一个管理方案来讲,他两个选择,谁都会,一个是创新的,一个是超以前的,比如前年看看是怎么做的,那么哪个失败率高呢?一定是创新那个,因为没有经验,那么如果在公司的范围内,包括全社会的范围内,如果大家能够宽容失败,就刚才这位老总他说的,我认为他说的我非常赞同,我去硅谷的时候,大家开个Party ,周六大家出去玩一玩,一般都这个介绍的,这个老总现在开的是第五家公司,就已经关过四家了,这是他的骄傲,那个VC都不敢投第一次开公司的,它得投这种死过四次的它就愿意投,在中国很少,中国都是介绍说这个成功人士,没败过,这是一种社会的氛围,那么如果我想,作为我个人来讲,我们只能是我的能力只能在企业范围内做到,那我也呼吁一下,全社会如果是宽容失败,我看创新就会像雨后春笋一样,挡都挡不住。

  主持人:好,谢谢。

  龙永图:刚才陈总讲的给我印象很深,因为我到他们企业看过,他们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宽容失败,允许失败,当然他现在有这个底气,宽容、允许。但是对我们一些中小企业来讲,你要有允许失败的条件,所以就需要我们政府,我们社会创造很多的条件,比如银行,它应该有一些长期贷款,比如国家它要建立一个鼓励科技创新的基金,这种基金,如果失败就可以不还。

  陈志列:美国那些VC,那些天使,就是失败了不用还。

  龙永图: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样一些机制,不然的话只能是少数成功的,像陈总这样的企业可以越来越成功,越来越创新。而大量的企业没法创新,因为它第一步走不出来,或者是它第一步走出来以后,第一次创新成功了以后,第二次失败了,把第一次赚的一点钱,全部砸进去,我们现在要培养千千万万个像陈总这样的企业,我们中国这样创新型国家才能够建立起来,所以我就觉得现在确实是拿出一部分钱来真正支持企业搞创新,那么搞创新,从理念上来讲是允许失败的,从实际做法的角度,失败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政府来买单,或者是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来买单,这样我们中国这个中小企业的创业,还有我们整个国家的创业

  才能有一个基础,不然的话,光有个好的理念,没有一个整个的政策措施来配套,我觉得也是不行的。

  主持人:那么说的自主创新这个话题,我们还有以为朋友是来自北京创造协会的秘书长李权起先生,那他有些什么样的观点,想跟我们分享呢,有请?

  李权起:我觉得现在咱们这个支持创新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现在我们国内基本上存在的创新在大部分讲还是两张皮,所谓两张皮,一是停留在文件皮上;一是停留在嘴皮上,我在给一个大公司在讲技术创新的时候,他给我讲,他说李教授,你讲创新我觉得重要,但是我搞不了,为什么搞不了,我引进一条生产线,我马上就可以买产品,立刻得到利润,我的产值就上去,我创新搞了三年五年还不知道怎么样,最后我立即完了,我哪有时间搞这个,这说明什么问题,我们现在的干部政策里面也存在很多问题,怎样评价一个干部,怎样评价一个企业,是不是它的产值高只要这一个条件就行了,我觉得这个里边还不够,必须把创新的有些指标拿进去,这样对企业,对企业的领导人才有真正的激励作用。

  第三环节:

  主持人:欢迎回到论道远大的节目现场,让我们继续今天的话题。那么说到研祥所处的这个特种计算机行业它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这个行业自诞生之日起它们就与国际先机技术是同步的,那话句话说像研祥这样的企业,他们从开办之初起就开始与国际的知名对手相搏杀,那我特别想问陈总,从1993年,您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它是不是完全就被国际巨头所把持呢?这个行业后面的分布,它现在有没有发生一些变化。

  陈志列:1987年也是由美国人先提的,我们这个行业的标准才有,那么1989年IBM的第一台特种计算机推到中国来,一个大柜子,四个,轰隆隆就推来了,卖四十五万一台,我们是1993年成立的,那么后来我们成立的时候,全球这个行业的巨头,全已经抵达中国市场,所以说我们那个时候刚出生,他们就是,我看都是成年人吧,而且基本都是每个国家的这个健美冠军,我们就是在那个时候长大的,而且那个时候,我们国家,龙部长,在我这个行业,平均关税九到十二,很低的,所以完全一个开放的和一个竞争很激烈的市场,一个中国婴儿和其他国家的健美冠军的一场比赛,从1993年开始,那当时这个厮杀,应该是很激烈的,是不是现在这个布局有没有发生变化,现在十五年过去,硝烟散尽,我们想拳击台上,还站着的那个人就是研祥,老大就是我们昔日的婴儿,现在已经变成了健美冠军打出来的。

  主持人:记得龙先生曾经说过,如果一个行业,它从小就在充分的竞争中成长,那么它会成长的更快、更健康,像研祥这样一批高科技企业,他们率先打破了发达国家,对于高科技的垄断,他们的崛起对于提高中国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一个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相关专题:

    贵州卫视《论道》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