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卖地难致地方财政吃紧 地方债规模尚未最后敲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0日 22:54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吴丽华 北京报道

  河南省某县财政局官员李安法最近工作很不轻松。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地方财政减收已成现实。可如何完成已经上报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的预算,成为他的一块心病。

  “从现在的情况看,如果经济没有大的改观,2009年财政收入负增长,完不成当初预算目标是极有可能的事。”李安法19日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这并不是李安法一个人的烦恼,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副院长李燕表示,在现在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地方财政困难是肯定的,而这一判断也得到诸多接受采访的专家的认同。

  而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地方财政困难还来自财政支出的增加。

  “单是针对经济刺激计划的配套投资就是很大一笔财政支出,而且社会保障、就业等领域财政支出都会有所增加,今年地方财政面临的是减收增支,日子很不好过。”李安法表示。

  不过地方财政面临的困局已经受到重视。据悉,即将开闸放行的地方债就是为了增强地方安排配套资金和扩大地方政府投资的能力。

  “现在地方债的盘子还没有最终决定,还在协调各地情况。”一位财政部官员19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

  首次同比下降

  和李安法一样,各地相当多的财政官员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而这从各地公布的财政收入数据上可见一斑。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财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呼和浩特市财政收入同比减少42628万元,降幅为23.91%。

  财政部公布的全国性数据,则更能够反映地方财政的整体性困难。

  财政部本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7.1%,其中地方本级收入下降2.7%。

  2009年1月的财政收入大幅下滑被看做是去年8月以来财政收入逐步下滑的一种趋势延续。

  但1月份的地方财政收入数据值得关注的是,1月份地方财政收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此前,即使在去年12月份,中央财政出现同比下降之后,地方本级收入仍然同比增长10.8%,分析人士认为,这次下降极有可能预示着地方财政收入将与中央财政收入一起进入下降周期。

  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李炜光分析,此次地方财政收入下降意味着地方财政困难的加剧。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财政一直占据着财政收入的主题,中央财政一直处于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而与之相比,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则来源分散且对应大量支出,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况。

  李安法则从另一个角度对记者描述了地方财政困难加剧的程度。

  地方财政收入一直是地方政府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他所在的地方政府在明知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仍然制定了9%的增长目标,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在地方政府极力保持财政增长的前提下,地方财政收入仍然出现同比下降,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地方财政困难加剧的情况。

  土地收入下滑严重

  土地财政收入的下降,则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地方财政的困难程度。

  近日记者从一位房地产老总处获悉,一些省份由于当地土地成交量价齐跌,造成土地财政收入减少,当地政府不得不考虑应急方案以解决财政困难。

  自分税制改革后,土地出让金收入基本划归地方政府,实践过程中土地收入逐渐演变成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地方财政也逐渐被理解为主要依靠土地财政。

  事实上,土地收入确实在地方政府财政中占了很大比例,一般认为土地收入能够占到地方财政30%的比例,很多城市甚至超过50%,如果加上其他相关收入,则会更高。

  而自去年以来,地方政府的这部分收入由于房市的调整开始下滑。

  虽然2008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还没有官方统计,但是市场普遍认为2008年这一收入下降已没有悬念。

  中国土地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曾经估算这一收入超过9000亿元,而这与2007年全年的土地出让总收入约为1.2万亿元左右相比,也下降了25%左右。

  进入2009年,土地收入下降则更为明显,资料显示北京1月份仅有一个地块低价成交,上海在整个1月份则没有一块地成交,同时众多城市的土地交易都出现量价齐跌的局面。

  地方债杯水车薪

  财政减收在即的同时,地方政府却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增支压力。

  中央政府宣布4万亿刺激经济方案之后,地方政府也纷纷表态,配合中央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4万亿的投资迅速膨胀到18万亿。

  在地方财政减收已成定局的前提下,地方政府的天量配套资金从何而来立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此时地方债放行水到渠成。2月1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委员长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安排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的报告》有关情况的汇报,中央政府代发2000亿元地方债券一事正式浮出水面。

  而中央政府放行地方债前夜,如何尽量争取分得更大一杯羹成为各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财政部也是慎之又慎,财政部官员对记者表示,地方债盘子没有最终敲定,还在协调和了解地方情况。

  有媒体则报道,财政部已在地方债发行前夜摸底过各地负债情况。

  不过,毕竟2000亿地方债相对于地方上报的18万亿的投资规模依旧是杯水车薪,地方财政部还要自己想办法。

  李安法告诉记者,作为主要依靠资源优势发展的他们,寄希望于资源税改革,如果资源税改革能够实施,他们将增加一大笔收入,有望超额完成预算。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