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奖励地方财政意在推动省以下体制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0日 03:2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孙雷

  9月7日,财政部网站发布《2008年中央财政对地方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奖励和补助办法》(财预[2008]364号)(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从“调节省以下财力差异的奖励”、“对县乡政府精简机构、人员以及保障重点支出给予奖励”、“对产粮(油)大县给予奖励”、“对以前年度的财政困难县奖励基数予以补助”、“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财政政策措施。

  其中,“对县乡政府精简机构、人员以及保障重点支出给予奖励”尤为引人关注,为落实这一措施,中央财政拿出“真金白银”有奖有罚。

  “办法”针对各地2007年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的情况,规定撤并1个乡镇或区公所奖励50万元;按县算账,比2006年减少财政供养人员1人奖励4000元,同时对人员增长超过全国地方平均水平的县,超过部分按照每人扣减500元。

  “‘办法’出台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落实了中央提出来的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即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尤其是省以下的财政体制。”9月9日下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评价,他认为,通过“办法”,实际上也能起到推动省以下体制改革的作用,“比如有利于地方精简机构和人员。”

  但他同时也担心,操作中信息失真,会带来地方政府对中央奖励的蜂拥争夺。“全国有2000多个县,由省一级来报告,用中央抽查的办法,工作量可能会非常大。”

  在刘尚希看来,“办法”体现的方向值得充分肯定,但要从根本上化解县乡财政困难,财政体制应尽快从现行的“层级财政”向“辖区财政”转变,建立辖区财政责任机制,使得“每一级财政都应负有对辖区范围内各级财政平衡的责任”。

  意在调动省级积极性

  《21世纪》:你怎样看待“办法”出台的背景?

  刘尚希:整体来看,“办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大对地区间财力差异的调节力度。

  2005年之前,基层财政普遍陷入艰难困境,这实际上已不是简单的财政问题,而成为很大的公共性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自从2005年中央政府采取“三奖一补”政策(即对财政困难县政府增加本级税收收入和省市级政府增加对财政困难县财力性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对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对产粮大县给予奖励,对以前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做得好的地区给予补助)以来,县、乡财政困难大大缓解,发不出工资的现象也已基本消除了。但这并不是说县乡财政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调节力度,使得地区间财力差异保持在可以承受范围内。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仅靠中央政府来行使纵向和横向的财政平衡责任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要调动省一级政府的积极性。“办法”中提出“调节省以下财力差异的奖励”的具体政策举措,明显包含了调动省级层面积极性的内容。

  《21世纪》:从2005年以来的“三奖一补”,包括刚刚发布的“办法”,能从根本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吗?

  刘尚希:在我看来,这个实际上还是一个缓解的办法,有阶段性的特点,不可能作为机制长期存在下去,很难做到根本上解决问题。

  《21世纪》: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财政困难?

  刘尚希:我认为,财政体制应尽快从现行的“层级财政”向“辖区财政”转变,建立辖区财政责任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