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试探性地进军非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5日 20:36  《首席财务官》

  在金融海啸波及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之际,试探性地进军非洲,不失为明智之举。

  文/孔洁珉

  “现在去非洲投资的企业很多,不仅国内,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我们在非洲已经开店设点,在直接销售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中非民间商会副会长、浙江宝石集团董事长阮小明有些得意宝石集团能够较早的进入非洲市场。

  事实上,非洲已经成为全球投资的热土,各国都瞄准了这块“地球上最后一块处女地”。仅浙江企业在2006年就已在34个非洲国家设立了196家企业或者办事机构。

  数据显示,2008年1至10月,中非贸易额达到927亿美元,按目前的发展速度,2008年中非贸易额已突破1000亿美元,提前两年实现千亿美元目标,这一数额是30年前的130倍。2006年起,我国已成为继美国和法国之后的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

  据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司长周亚滨介绍,非洲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而中国产品物美价廉,技术实用,双方可以高度互补。从纺织业到文化业,从日用消费品到家电业,从农业到能源矿产等等,涉及领域相当广泛。而且相比较国内而言,非洲市场利润较为可观,由此促成了近些年很多中国商人从俄罗斯、罗马尼亚以及匈牙利等地转战非洲的浪潮。如今,随着金融危机引发欧美贸易保护浪潮的可能性日益增大,去非洲这块没被大批“made in china”占领过的空白市场去“骚扰”一下,实在大有必要。

  被金融海啸遗忘的角落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各主要经济体措手不及,经济遭受重创。然而,覆巢之下竟有完卵,喀麦隆驻华使馆公参保罗·热拉尔表示,“由于非洲没有大的银行,也很少参与金融来往,因此危机对非洲国家的影响短期内并不大。”

  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认为,金融危机对非洲影响主要体现在初级出口产品价格下降、来自西方的援助数额减少以及侨汇收入降低。“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危机的持续时间,如果危机持续两至三年,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前驻刚果(金)和中非大使崔永乾表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对非投资大量减少,这客观上为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洲投资市场的占有份额提供了一个有力机会。同时,由于中国内需潜力较大,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能小于发达国家,因此中国企业将在非洲有更突出的作为。

  在非洲,人们已经开始质疑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救市举动。“美国三天内投入了相当于14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对金融机构进行救助,但40年来西方国家支持非洲的资金不到140亿元人民币”,保罗·热拉尔认为,中国在安哥拉、赤道几内亚以及加纳等地的投资对非洲国家在金融危机下实现较快增长更为有利。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洪武表示,中非经贸关系着眼于民生而不是高科技或金融等高端产品,而中国经济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经济,双方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过去30年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扶贫积累的经验办法应该更适用于非洲,此次金融危机可能是增强中国经验对非洲吸引力的契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任康荣平认为,从总体来说,中非贸易额在2009年还有增加的可能性,尤其是工程承包方面有望稳步增长,但对非直接投资的情况比较复杂,大型国企的直接投资可能增加,而民营企业除非能获得国家的优惠政策支持,否则不容乐观。

  鉴于这种情况,刘洪武建议民营企业积极拓展其他机会,“因为非洲的投资领域除了能源矿产之外还有很多机会,如文化、艺术、民间工艺、生活方式等等,都可以开发新兴的文化产业,从而使企业发展模式从过度依赖资源开发转向依靠文化和环境资源开发。以假发为例,刚果非常盛行配带假发,但是我们中国的企业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先机,现在这块市场基本被韩国垄断。民企应该针对自身较为灵活的特点,挖掘更多的新兴机会。”

  警惕“暗礁”

  但是,不容乐观的是,虽然金融危机对非洲地区的影响相对有限,风险水平波动性较小,但是相对于其他地区,其整体风险的绝对水平仍然最高。首先表现在政局不稳、民族及国家等各种矛盾尖锐,安全风险系数较高;其次,自2007年起,非洲国家整体进入外债还款高峰期,随着初级出口产品的减少,未来还款压力将会增大,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面临严峻考验;第三,商业环境方面,行政效率和基础设施等各方面都较为低劣,是制约企业长期发展的瓶颈。

  在非洲颇有建树的乌干达金达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栋建议打算到非洲投资的企业一定要事先进行考察,坚持文化先行。“一方面,考察所在地区的安全问题和风土民情,获知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破除一些我们对非洲的固有认识误区,正确理解不同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情况。”

  科瑞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志军提醒国内企业,去非洲投资一定要注意环保等诸多问题,非洲很多国家虽然经济落后,但环保意识非常强,近些年一些企业在当地修建的造纸厂等重污染项目,已经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而国内金融环境的现状,也制约了中国企业对非洲的进一步投资。目前各大银行及金融机构对海外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相对较少,往往只是紧跟国有企业的项目进行服务。以国家开发银行在2007年6月设立的中非发展基金为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和第一支专注于对非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旨在为企业到非洲进行股权投资,目前已经投资六个项目,基金投资近8000万美元。但是中非发展基金不仅支持的对象少,而且门槛较高,一般民企无法获取帮助。与此同时,企业自有资金对外投资还面临外汇管制和欠缺完善全球授信业务体系的双重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的全球资源整合。

  “其实国家的扶持政策往往不能落到民营企业这一层面,”阮小明表示,在资金的压力之下,民营企业一定要坚持理性分析,量力而行。“尽量避开对非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如石油、电力等领域,这些项目由于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投资国企进行建设。民营企业需要谨慎地从事这些项目。”阮小明建议规模相对较小、收缩较为自如的民营企业应该更加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在旅游、农业、渔业、修理行业、小商品等领域内有所突破。

  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会长武永玉表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国内行业协会商会运作机制不健全,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一直以来,国内并未形成一个强有力并极具权威的行业协会,从而造成一些企业国内不相往来,国外孤军作战,无法发挥整体的竞争优势。同时在非洲也没有形成与境内相呼应的行业协会,无法整合在非企业的优势、规范他们走出去后的行为和他们之间的联合互动。”

  据悉,由于部分民营企业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欠缺,现在存在大量恶性无序竞争。阮小明认为目前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面临的国内和非洲投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在非洲的一些企业不惜低价倾销,产品供过于求,使得原本在非洲就非常廉价的中国小商品变得更加便宜,附加值更低,企业生存发展更加困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武永玉希望去非洲投资的企业一定要坚持互惠双赢的原则,在取得既得利益的同时,带给非洲人民真正的实惠,在非洲树立中国真正的民族品牌。

  对于大型而复杂的企业而言,他们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证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的一切工作可以和董事会的期望保持一致。但在过去几年中,很多企业没有恰当理解自身的所作所为,尤其没有真正理解风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