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易宪容:扩大内需的短期政策与长期规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 00:57  华夏时报

  易宪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冲击,中央政府很快地就推出了4万亿投资的扩大内需的刺激计划。同时,最近温家宝总理在考察青岛时指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要实施一揽子计划,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最近政府刺激经济的计划,不仅在于从短期来看,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民生有关的项目投入,以这种方式直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而且还把扩大内需与振兴产业及科技创新结合起来,以此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基础,而不是把刺激经济计划看成是一时之作。

  这样,既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帮助企业渡过眼前经济难关,也有利于增加民众的经济福利水平,提高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比如,在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已经提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包括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行业。而且在温家宝总理看来,对于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业和汽车业的规划已经制定出来,其他规划正在加紧制定,这些规划既着眼于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又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发展,成熟一个,执行一个。

  还有,政府要把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重大专项的实施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这里,应该有以下几层的意思。一是,从现代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工业化是现代经济增长与繁荣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保证一个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与繁荣。因此,要推动国家经济的工业化,政府就得采取一定的产业政策,并通过国家产业政策来安排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优先发展,然后在此基础上,带动国家经济全面的工业化。这里有日本等亚洲国家之经验。

  二是,国家经济的工业化不仅在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让国家经济工业化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结合,让现代科学技术成为工业化发展的坚强后盾。这样,不仅可以让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工业企业生产效率,而且也能够以现实工业发展需要来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同时,由于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是以国家科学技术成长为基础,这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而且容易把这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及品牌。

  但是,就目前中国现实情况来看,尽管“中国制造”这个名称在 世界上大有市场,但实际上中国产品以品牌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不是太多而是很少。近几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很大程度都是订单经济为主导,即以来料加工为主导。

  因此,美国次贷危机一爆发,世界经济一衰退,货品订单一收缩,立即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中国进出口贸易立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负增长。如果“中国制造”不是订单经济而是品牌经济,那么中国制造不仅能够面对国际市场,也可面向国内市场,中国企业就有更多的企业应变能力,而不是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冲击。可以说,未来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就是企业品牌打造、品牌确立的过程。而要做到这点,则需要国家科学技术为后盾与长期支持。

  三是,正因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没有适应的产业政策,正因为中国工业化不能够与国家科学技术长期规划有机结合在一起,这就造成中国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扭曲、企业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严重等。因此,借助于这次整个国家经济调整、产业的振兴,来改变这种现状,以便为未来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