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私人财富被摧毁之后:新财富是如何炼成的(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2:0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选股年:工具在何方?

  《21世纪》:对于明年来讲,投资者有所为,还是有所不为?

  唐志刚:明年实际上是一个选股年。今年一定程度上来讲,砸得是没有基本面的,好的公司砸得比坏的公司更多,因为好的公司里面投资者更多,当这些投资者都往外冲的时候,股价就完蛋了。

  明年的话是可以选股的。

  《21世纪》:怎么选?

  唐志刚:要抓几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选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选行业领导者,因为现在行业领导者跌得比非行业领导者还低,所以肯定是买第一位的;

  第二个就是资产负债表一定要强,关注现金流、稳定性,以及与现金流相关的因素,比如该公司最好在过去的18个月当中没有进行重大投资,重大投资指的是,比如说地产公司买了很多的地,制造业企业扩张了三倍产能,或者是花了一个15倍的PE收购了一家跟我一样大的企业。如果没有这种事情的公司,渡过这轮危机的几率是非常高的。

  再加上要有非常好的管理者,然后再看它的业务。业务的话,我觉得也取几个主线,第一个是看政府政策投资投到哪里了。

  《21世纪》:你投身金融行业也已经有将近十年的时间,跨越了两大经济周期,你会怎么总结你过去几年对于市场的一些理解?包括估值体系的转变?

  唐志刚:我觉得资金流的作用或者说是热钱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大,巴菲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如果现在要让我选择学巴非特还是索罗斯的话,我会认为,索罗斯的理论对周期性波动的指导意义比巴菲特的理论更重要一些。巴菲特的东西当然是好东西,我们当然要做基本面分析啊,价值分析等,但是PE到底是定在3倍合理还是5倍、7倍、9倍合理?这个是根据资金流向决定的,要在资金流充裕和不充裕的情况下分别做判断。

  资金流的流向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的,这次从1997年到2001年的周期,再从2001年到现在的周期,每5年一次。1997年、2001年、2007年,三次都是大的危机,但是每一次的成因都是不一样的,你能够从里面找到什么共同点吗?共同点无非就是,当资金量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原来很好的投资机会,会变得越来越少,当最后演变到不是机会的机会也开始投资的时候,就成了泡沫。

  《21世纪》:每一个周期内大家相信的东西应该会有一点点不同吧?比如估值方法和估值体系?

  唐志刚:对,牛市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比如互联网的时候,当你都觉得Price to revenue已经不能解释的时候,大家就用click来解决。在美国,当时大家说,你这个公司怎么估值呢?你有多少个点击量就是多少,疯狂到这个程度。

  就是说,估值这个东西,随着资金链牛到熊、熊到牛,很多人都说不准,都是事后诸葛亮。今年10月27日的时候,很多小盘股都达到了1-1.5倍的PE,大盘股也达到了6倍PE,合理吗?当然不合理了。现在当然看到反弹了,但当时为什么能达到这么不合理的地步?这是由资金流向决定的。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