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樊纲:改革的难点是形成有效而有序的市场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7日 03:16 第一财经日报

  专访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

  桐欣 (整理)

  改革的难点,是形成一个有效而有序的市场经济。达到目标,我想是最基本的制度和有关制度的观念的转变,涉及到执法思想,政府定位,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相互的关系

  在过去的30年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中国转型经济学也在不断走向深入,在大量文献和论述中,有一位学者做了许多开创性研究,这就是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

  近日,第一财经频道《经济学人》节目与《第一财经日报》联合专访了樊纲。

  释义改革与发展

  《第一财经日报》:你对这30年的一个基本判断是什么?

  樊纲:我提供一个转轨经济学的视角,这30年,是一个逐步建立新制度的过程,这通常叫做体制转轨。但我更想强调的是,转轨过程的核心问题,不是打破旧制度,我们的30年,很大程度上开始建立起新的制度。

  中国的30年不仅是制度建立的过程,不仅是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这30年还是个发展的过程。中国是两种经济体的结合,一方面既是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又是体制转轨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所以,我们通常说改革和发展,不要小看这两个词,它涵盖了中国经济的两大基本特点,也是最大的难题,而且这两者是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

  《第一财经日报》:很多人讨论,过去30年,改革释放了很多效率、能量,同时发展也给中国带来效率的释放。最近,你们通过一些定量研究评估过去的30年。有没有一个大致的结论,到底是改革带来的效率更高,还是发展带来的效率更高?

  樊纲:GDP的增长率是我们要解释的变量。用什么因素解释它呢?有一系列因素,其中包括一些有关改革的因素,比如,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对价格以及对企业管制的减少,国家财政占GDP比重的变化等,反映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变化,这些应该说都属于体制变量。同时,又有一些增长变量,比如投入都是增长的,资本积累、储蓄、劳动力的增长值、教育、城市化,科研等,还有基础设施等,这些从道理来讲都是发展,它们共同解释了这个问题。

  我们基本的结论是,扣除数量的投入,全要素生产力就是衡量效率改进的因素,应该说体制改革的部分,也占了相当大一部分,大概能解释百分之四十左右的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从定量角度来讲,应该说接近一半。如果再考虑发展的变量里面,也有一些制度变量,比如教育改革,还有科技体制改革等,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应该说改革对于我们几十年的增长,特别是效率的增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那些关于企业的改革,和整个国家运行机制的改进,定价制度,市场制度,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应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没有30年的改革,解释不了现在的增长。

  《第一财经日报》:过去30年,改革到底是怎么进行的?你在过去的若干年中不断有一些关于改革的开创性的论文,比如关于平行推进还是循序渐进,你还提到一个很有趣的概念,叫“过渡性杂种”,还谈到改革动态的过程等。你能否介绍一下提出这些理论的背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