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选举尘埃落定 “海西区”瞩望破茧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22:27 中国经营报
“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获胜后,市场都期待着两岸的经济融合会是一个潮流,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推出的时机也越来越成熟了。”徐逢贤说。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的他相信,这可能是未来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一次重要事件。 本报记者获悉,福建省政府已制订了一份有关“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合作区”(以下简称海西区)的实施方案,希望适当时向中央申请报批成立国家级试验区。 海西区,将最终成为中国又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吗? 官民合力 据知情人士说,福建省政府制定的海西区发展实施方案之所以一直没有曝光,主要还是由于两岸关系一度比较紧张,而近期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又尘埃未定。一段时间以来,海西区方案的公开讨论和交流,多停留在非政府层面。 去年早些时候,福建省发改委与来自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行政学院的若干专家学者就海西区发展前景和可行性进行了座谈,会后形成了一份书面建议。 据了解,这份专家建议与福建省政府上述实施方案在总体思路和具体操作上均大体一致。它将海西区的范围定为福建全省以及浙江中南部、江西东部和广东省东北部,要求上升为国家级试验区,旨在推动该经济圈与台湾地区的经济融合流通,进而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这份建议中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对福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活动给予特殊政策,加速台湾部分产业向本区内转移;在厦门、福州和泉州成立和扩大台商开发区;解决“三通”问题,方便人员往来;在厦门设立自由贸易区,促进两岸商品和要素流动;推进金融合作,批准台湾金融机构在福州、泉州设立分支机构,允许人民币在台湾部分地区自由兑换。 “他们要我提意见,我反复研读了这份建议,非常赞同其思路。”一直关注海西区建设进展的徐逢贤说。在他看来,无论是对于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还是对于两岸融合、和平统一,海西区建设蓝图的实现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闽台携手 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底,福建省累计实际利用台资140亿美元,累计对台贸易额458亿美元,其中农业利用台资15亿美元,居全国首位。福州和厦门两市的四个台商投资区成为台湾产业转移的集聚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已扩大到福建全省。 尽管福建与台湾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但与其他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经济总量仍然偏小。据官方统计数据,2007年福建省GDP为9160亿元,全国排名第十,落后于大多数沿海省份,仅以微弱优势领先中部的湖北和湖南两省。 “中国东部沿海南有珠三角,中有长三角,北有环渤海,现在成为中国经济的三大重心,而海峡西岸地区发展落后了。”徐逢贤说。 他认为,闽台两地联合组成的经济体,无论经济总量还是人口总数都不逊于中国其他经济区,推进海西区建设,一来可加快本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并带动东部沿海各发达省区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全面跨越式发展,二来能有力推动台湾地区经济强劲复苏。 “台湾的经济已经有七八年时间停滞不前了,岛内资源稀缺,市场又小,海西区的发展可以为台湾开发内地庞大市场提供跳板。”徐逢贤说。 而海西区的建设也有利于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五缘’优势独特,”福建省副省长张昌平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具吸引力、功能更完备的对台工作前沿平台。” 好事多磨 多年以来,海西区建设进程随两岸关系而起伏。早在2004年初,福建省发改委就提出了相关构想和初步思路,并交省人大讨论公布。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内容。但此后受“台独”势力挑动,两岸关系陷入紧张,2007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未再次强调海峡西岸话题。 据了解,2007年6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台办到福建开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专题调研,一份关于“加快海峡西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的调研报告上报到了国务院。但迄今为止,以这一调研报告为依据的具体政策措施仍未发布。 “海西区规划的推进涉及到对台关系,比较敏感,”出席今年全国两会的福建省一位人大代表说,“福建一直希望把海西区建成国家级试验区,对台的经济和文化平台,但受到不确定因素干扰,中央的调子迟迟未确定。” 今年两会前夕,由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张昌平领衔,福建代表团39人联名提交了《关于请求国家尽快研究出台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建议》,希望在国家发改委等各部门去年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使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决策具体化”,让海西区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全国主体功能区中的重点开发区域和城乡统筹综合试验区”。 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的地区经济发展。”这令一度沉寂的海西区建设峰回路转。 “海西区并不是福建的海西区,她是两岸人民的海西区,更是全中国的海西区,应该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来支持海西区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果没有经济的融合,就会增加和平统一的难度。” 一位福建省官员说。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当地政府的心声。 徐逢贤认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结果缓和了两岸关系,将成为海西区建设的催化剂。但他也表示,期望短时间海西区获批国家级试验区并不现实,至少在“5·20”台湾地区领导人正式交接前后,有关动议还需要依据两岸关系的实际走向再作评估。 名词解释 “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三省的部分地区。它依托沿海的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辐射形成的经济圈,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人口约6000万~8000万,预计建成后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 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由2004年1月初举行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首次完整、公开地提出。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计划通过10年~15年的努力,让区内形成规模化的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和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资料来源:中国福建政府网站) 中国经营报记者:刘晓午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