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做一个敢于“挑刺”的消费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06:54 中国质量新闻网

  说到挑刺,可能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苛刻、斤斤计较、不宽容等等,在人际交往、生活工作中,过分挑刺往往令人反感。但是如果在消费过程中对服务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合理的“挑刺”,对加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和推进消费环节的公平透明进程却显得颇为重要。

  消费作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无处不在。因此,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只要仔细观察,一些可能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情还是可以避免的。譬如,在购买米、面、油、调味品、肉制品等贴近百姓生活的定量包装食品的时候,就要仔细察看这些产品的包装上是否有QS(食品安全准入)标志,因为国家已经对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28大类食品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只有取得QS标志的食品,才基本上算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产品;在购买电器的时候,则要察看电器产品是否有“CCC”认证标志,国家已对和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器类产品实施了安全认证制度;另外在挑选商品的时候,通过对产品进行初步的感官检查,诸如过期商品、瑕疵、缺陷商品也是不难发现的;在接受其他如电信、旅游、餐饮等服务类消费的时候,如果认为这些服务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可以向行业的主管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

  近年来,国家在部分服务领域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服务质量的标准和规范,对服务商的服务质量进行了明确的约束和规范。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消费,作为消费者都要有超前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消费时产生的账单、发票之类的证据一定要注意索取和保存,在现实案例中有很多是因为消费者的保护意识欠缺,没能保存相关证据而导致自己的合法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一旦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损害,就可以持相关证据向消费者协会、质监、工商、服务行业的主管部门等进行投诉或者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可以说,消费环节的每一次“挑刺”,既是对消费者自身权益的一次维护,同时也是对消费市场走向公平透明、走向法治化的一次有力促进。《中国质量报》

□ 何东波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