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区域经济协调 建构丰富合作平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02:04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又有新举动。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西部办”)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东北办”)这两个机构的相关职能将纳入国家发改委。此前,发改委设立了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中部办”),由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承担其职能。而“西部办”和“东北办”是副部级单位,这两者的纳入意味着经历“大部制”改制后的发改委将完善和加强区域经济协调作为其重要职责。 一直以来,将区域经济协调部门整合到一个机构框架下的呼声非常高,曾经一个非常流行的意见是,在国务院建立一个较高级别的区域管理委员会,将西部办、东北办、中部办等纳入管理委员会,对应成立不同的局,例如东北局、西部局等等。现在发改委取代区域管理委员会,不用再设机构,权责明晰,符合“大部制改革”精神。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地区产业转移的加剧和全球化的深入,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发展变得愈发重要,因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式纷繁,涉及因素众多。不仅仅是一国之内,且有可能是跨国式的;不仅仅是产业和资源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环保和外交的问题;既是区域内部的相互协调也有跨省之间的合作和博弈。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就是一例,不久前发改委和西部办发文,将其升格为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发展区域,同时,它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它也同“9+2”泛珠流域的区域经济合作相呼应。 一般来说,区域经济协调的权力顶层是国务院层面设立领导小组(例如西部开发领导小组、振兴东北领导小组的组长均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例如国家能源领导小组也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领衔,然后包括主管副总理、国务委员和相关部门“一把手);然后再设立一个部来主导区域协调,然后再将区域协调的功能细分,然后设立不同的下属机构。实际上,区域经济协调的另外一个动力来源是省级层面之间的自发式联动,它的驱动模式并非是从上而下的,而是平级协调、协商解决。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各省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对彼此有利的自发型合作,形成区域经济的“帕累托改进”,避免了权力“由上导下”的那种偏心和优先论,形成“资源倾斜主义”。当然,这种模式的缺陷是,各省缺乏更大尺度统筹眼光,容易形成资源“挖角”、在产业上容易同质竞争和单纯自谋发展之嫌,争夺经济核心地位,在打造相互的经济圈同时又心有旁骛地属于别的经济圈。 我们认为,国家不仅要让发改委在区域经济协调上发挥重要作用,也要鼓励更多的跨省联席会议和自发的区域经济协调,鼓励类似“粤港澳及泛珠经济区”这种自发式合作:由某个或某几个省牵头,构筑新的、平等的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只有建构层次丰富的区域经济协调平台和机会,这不但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中部与东部的发展差距、与西部和东北的政策差距,实现均衡发展,而且可以精简政府机构(不需过分设立机构),减少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减少横向协调困难,有利于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要求的现代化政府体制,这也与当前国家所考虑的以“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强化服务”等为改革宗旨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相适应。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