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当前中国金融战略选择的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09:23 经济参考报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邹平座

  目前,中国和全球经济都面临十分复杂的局面。美国经济已经走向衰退的边缘,全球股市无视西方国家不断出台的救市措施持续下跌,次债危机不断向纵深发展,并不断引发新的问题和危机。中国国内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物价上涨,国际收支失衡加剧,经济发展也出现了放缓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金融战略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金融战略决定一个国家的盛衰,世界经济史有力证明了这一点。回顾英国和美国的发展道路,它们之所以能够实现长期的发展,主要是正确地利用了他们的国际货币政策。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和黄金挂钩,聚集了全球的财富,又用这些黄金收购全球的经济资源,实现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而当前各方面的人士都在认为,美国的经济衰退正是当局错误地估计了国际金融形势,犯了国际经济本位主义的错误,它们一面企图按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制造贸易壁垒,限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口,另一方面在国内仍然以传统的国内经济模型调控经济,忽视全球化背景下供需曲线的巨大变化,使经济陷入困境。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我们要认识到它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会。只要我们从容地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吸纳过多的购买力,增加有效供给,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继续发挥这两个市场吸纳货币的功能,增加全体人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够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并以此为契机,通过化解过多的外币流入,使全球的优秀的生产力要素向中国流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增加社会就业,大力发展国内生产力,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全球的经济需求,使全球经济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全球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使中国在全球性经济滞胀时期担当中流砥柱。

  一、中国要实现四大宏观调控目标的战略选择:宏观经济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时,必须在时空上合理布局,分出先后,最终全部完成。

  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很多选择,其中金融战略的选择尤为重要。在物价上涨时,是增加供给还是压缩需求呢?还是既增加有效的供给又压缩一些不合理的需求呢?我们知道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经济发展、稳定货币、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就当前而言,这四个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必须抓住根本的问题,先解决重点问题,在时空上合理布局,有计划分步骤地实现货币政策的各项目标。

  1、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单方面的总需求管理具有局限性。

  在宏观调控中,我们一定要把握的要点是,中国的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与发达国家相比是不同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是基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供给曲线基本是垂直的,在发生通货膨胀时,主要的措施是压缩需求。我国的总供给曲线斜率不大,不像西方同家那样是基本垂直的;而需求曲线则斜率较大,具有一定的刚性,这是由于我国居民收入较低,民生政策刚刚实施,没有较大的压缩弹性。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则可以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来解决。研究表明,当一国的需求曲线大于60度,供给曲线小于40度,则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会使物价上升,而扩大信贷,增加有效的供给则会使物价下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结构优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发展战略等各种供给管理措施比总需求管理措施更为有效,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总供给曲线的基本特性决定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在国外的产值增加,海外投资和消费的比重将增加。这种增长将有利于降低国内的CPI。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