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紫金矿业蓝福生:屡屡创造并购奇迹(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 09:08 台海网

  用什么炼金术既省钱又高效呢?带着这样一个难题,1991年底,蓝福生率领矿产公司的一帮年轻技术人员住进了紫金山,在山里搭起了土坯房,白天深入矿山勘探,晚上广阅各类矿业冶炼技术类书籍。

  “山里头时常有大风,吹得竹编屋顶哗哗作响,有时候甚至会把整个屋顶盖掀起来。”17年前的一个个艰辛片段,蓝福生仍记忆犹新。1992年元旦期间,紫金山下起雪来,用来抽水的水泵被冰冻坏,水源被断了。无奈之下,蓝福生和队友们就到户外挖雪做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深入地研读资料和一番调查之后,蓝福生与陈景河商量,决定试试当时国内仍较少采用的 “堆浸工艺”。用这种冶炼技术的好处是,投资少、成本低,适用于一些低品位的矿山。

  小规模的试验性开发出乎意料地取得了成功!上杭县矿产公司和闽西地质大队前后仅投入100多万元的开发资金,却有了不小的利润。

  在长达近两年的试验性开发之后,1993年,紫金金矿在中试站试验性开发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产。也就是在这一年,由于看到了紫金山试验性开发的成功,福建省人民银行给了300万元贷款。

  【扩张全国】专捡便宜的“废弃”矿山

  有了资金,开采速度也骤然提升。1993年,紫金山金矿的开采量一跃超过100公斤,按照当时黄金的市场价格近100元/克计算,年产出达1000多万元。当年,开发公司的总资产达到300多万元。

  随着堆浸技术的逐步成熟,矿石入选的品位也逐年下降,从1992年的2.5克/吨降低到2006年的0.5克/吨左右。“以前,品位低于1.8克的矿石都被当成垃圾扔掉,但技术进步之后,以往倒掉的‘垃圾’又被捡了回来重新冶炼出大量的金子。”对于自己一手“拉扯大”的紫金矿业堆浸冶金术,蓝福生颇感自豪。

  对于开矿企业来说,技术进步对经济效益的贡献显得更为直接。1999年,紫金矿业的总资产已高达7000多万,短短6年间猛增二十几倍。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