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富时报谈报纸全新改版及智慧商业生活实录(3)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 11:33 新浪财经
主持人:再跟三位探讨一个问题,刚才三位一直在说差异化。其实从三位说的不同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其实市场上都有类似的做某一个点的杂志,比如说史彦你说国际化有全球企业家,评论有21世纪商业评论,张梦颖说人物,有南方人物周刊,你们作为一个报纸想法这么多,特点融合在一块儿,但每个特点都有只做这一个点的杂志或者报纸,你们觉得如何竞争呢? 史彦:其实竞争的话我觉得会分成很多个层面,首先你刚才提到几个,它都是杂志形态的,我们是一个周刊的形式,我觉得会从一个形式上有一个大的差别。杂志的写作和报纸的写作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我们的出版周期也是不尽相同的,我觉得这些都是显著的差异化的东西。最根本的一块东西,我们还是希望能从我们的版面设置里面找到我们自己不断向前的一种动力,然后找到我们不断向前的一种目标,我觉得这是一个组合的效应,我们希望能够找到这种关联。我们有什么样的保证来做到这一点?其实我们最近也是在不断探讨,我们说到一个特别细微的层面,我们就说写作层面差别都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一些目标读者,我们跟他们聊天的时候他们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他们是在看很多中国的所谓的刊物或者是一些媒体的时候,他都是在真的是很严肃的一个事情,他没有办法放松,他必须很沉静地找出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咬着牙把这些东西都看完了。因为里面充斥了很多不知所云的描述,坦白的说是这样的。但是这个东西是不是一个广泛需要的?可能中国人很多时候爱面子,我们做了一个测试,磁带的一个东西,我们当时做了大概20多个人,谁能够用一句话把这个磁带的东西描述的特别清楚。仔细一想包括我自己都没有办法用一个特别简单的一句话把它描述出来。然后他说这个没有关系,即使在一个投资银行里也有很多人说不出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太高估我们读者了。 比方说我们特别好的一个朋友,然后他管了一个特别大的一个公司,他直到几年前在突然之间明白,别人告诉他美联储并不是一个官方机构,然后我们的目标读者他们不断告诉我们,就是你不要高估你的读者,你要对最基本的东西做最清楚的解释。我们看到很多媒体都在做这样的尝试,但我们在中国没有看到。比方说我们看到经济学人,我们看到华尔街日报,所有文章背后都会告诉你这个公司是不是上市公司,他的上市公司是在哪里上市,他的股票代码是什么,最基本的一个名词解释,发生了一个什么事情他会告诉这个事情到底是什么,一些专业的术语会特别简单的告诉你,重复完了就是一个特别大的力量,细节成就的力量是特别巨大的。 但是在我们中国媒体里面你会看到特别多的专业术语,就是任何一个你如果不具备这些专业知识的人,你读这些东西都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张梦颖:昨天的交流中间我们曾经谈到差异化的东西,我们问我们的一个目标读者,我们说你希望报纸是什么样的东西能抓住你?他当时讲一个故事,也是举了一个例子,不算讲故事,他就说其实有的时候,像刚才史彦讲的这种小的名词解释就能帮到他。为什么刚才说次级债的那个东西呢?举这么一个例子,因为有很多在投行中间的人也不能用一个特别准确清晰的概念说它,他就不好意思问别人,因为如果他去问的话,别人说你怎么那么无知,其实那个人可能也不知道。他说如果有一个报纸他在下面给我加了一小条名词解释,告诉我这个东西是什么,我读了以后就会非常感激,我就找到了我阅读的一种价值。这是一个例子,可能他举的比较特殊的一个例子,但是实际上是大多数读者有这方面的需求。 史彦:对,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细节的东西,但是你能够坚持十年二十年是媒体最珍惜的一块。 黄一琨:我跟他们想法差不多,你刚才说到我们几块东西在市场都有类似的,我不太好评价同行具体一对一的比较,但这么说吧,假设说大家认可你刚才举的这三家都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同时想了解这些,他需要买三份刊物,我们把它做在一起就是我们的竞争力所在。 主持人:但会不会都想做好,反而都没有做好? 史彦:我觉得不太会存在这个问题的,刚才那个问题的补充就是说,我觉得我们很多时候,中国人现在有时候很奇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很多时候都是这么想的。比方说我们看到我们美国的媒体市场,我们看到日本的媒体市场,包括我们看到台湾的媒体市场,其实我们都会发现它的空间是特别大的。比方我们现在不说14亿的概念,我们只说最主流2个亿左右的概念,2个亿左右这样一个人群在中国,这样一个概念里面我们现在孕育哪些特别伟大的报纸或者一些杂志,其实也没有。我们看到一些最好的,现在口碑最好的杂志其实发行量跟这个基数来比仍然是非常小的,我觉得读者需要培育,你媒体需要做不断的前进,这可能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我们一直不谈我们有什么竞争对手,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我们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前进这是我们想的最多的。 主持人:现在国内媒体的市场,尤其是财经媒体的市场它的增长潜力和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史彦:对,我们现在份额就是非常小的,我们在办公室里面挂了一张全球几家最主要传媒集团他们一些刊物的名称,我们会关注到,我们也在经常翻,我们看到他们收入的时候吓了一跳,这是我觉得在中国还没有任何一个杂志能达到这样的水准,可能十分之一都不会。 主持人:中国的财经媒体也是从05年股市开始火了以后才得到大家重视。咱们探讨一个发行的周期,你刚才说杂志现在是月刊,或者是半月刊,可能时效性没有你们那么强,如果日报的话,可能及时性周报好一些,周报正好处在日报和杂志中间的位置,你们怎么能够平衡时效性和深度之间的关系? 史彦:这点我们是这么想的,我们觉得现在这种时效到底是不是那么急需,这个问题可能是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比方说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著名的新闻战,那个时候包括像路透,美联,他们所有的新闻战都是以秒计时的,那时候是非常残酷的,那时候信息的传递是不够那么丰富的,有那么一个阶段,但是后来你会发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跟那个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你信息是一个大爆炸的东西,我们这种传递,对不起,那个问题最后的核心是什么? 主持人:就是说你们作为一张周报,和日报,和杂志如何来平衡你们的时效性和深度? 史彦:深度的话,比方说我们怎么平衡这个问题,我们有几个办法,我们首先希望它能够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就是所谓的视角,我们觉得周报是一个比较好的周期,这个周期是什么呢?既不让你那么匆忙,因为很多日报的解读是比较浅层次的一个解读,而月刊因为我自己也做过月刊,我们发现这个周期非常慢,半月刊可能相对来说好一点,但是我个人认为周期的话,周是一个比较好的周期。因为相对来说它能够让你比较沉静一点,能看到这个事情最深层次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就是让你去接近一些这样的真实的本质,然后你也有时间做一些思考,提供给人们一些他们可能更关注的东西,我觉得这一点可能就是对读者来说有价值的,很多时候媒体的竞争不在于你报这个事情怎么报。我刚才说同质化的竞争是特别大的,同质化的文章也是特别多的,比如我们在关注写中投这方面大家写的东西都差不多,其实还是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去阐释这个事情的,我们希望我们有稍微长,可能比别人多一天的时间利用这个周期来把这个新闻做一些深加工,如果我们有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切入,我们希望能够做到这一点。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你觉得刚才谈到市场上媒体的观点他们同质化很严重,反过来我能不能这么理解,你们希望你们有原创的,不同的观点,跟他们相比?如果你们是开门办报,把大家观点都融合进来的话,如果本身观点就很同质化,你们能融合进来吗? 史彦:这是需要沟通的,我们不怕那种丰富性的东西,我们就是希望提供一张内容特别丰富的报纸,哪怕它的内容可能会和当然价值观是不能有冲突的,但是他可以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哪怕这个想法最后被认为是错误的,我们希望提供一些不同的声音,我们希望差异化,哪怕是一个粗糙的差异化。 主持人:我能不能问一下你们记者跟编辑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史彦:一比四左右。 主持人:就是一名编辑有四名记者,但如果开门办报的话,是不是编辑需要的更多一些? 史彦:我觉得现在所有东西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如果一个很好的编辑的话,他是可以调动很多资源的,其实编辑最大的功能不是说记者稿子来我怎样给你做出修改,而是他调动资源和分配资源,然后怎么样掌控记者的行动,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的想法,而不是怎么去写作的一些东西。所以从这点来说如果一个能干的编辑他们是可以调动很多资源的。 主持人:我们知道现在一张报纸能不能做的成功,他能不能做的长,内容是一方面,它的经营能力,市场化运作能力也很重要。 史彦:当然我们今天没有来我们市场运营这方面的人,我们在这方面其实有一些非常好的计划,有一些很好的想法,其实我们也不是说自己做一个闭门造车,我们还是做了很多个性化的设置,这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的。 主持人:有没有比如说现在酝酿中的措施可以介绍一下? 史彦:酝酿中的措施? 主持人:比如刚开始发的时候免费送一个月? 史彦:这个可能不太会。 黄一琨:其实说到运营的话,我们几个是媒体人,这个媒体应该是一家媒体公司,中国过去媒体市场化的方向进行了一些阶段,但是我们觉得还不像一个媒体公司这样的概念。其实我们如果做一个公司的话其实它的产品设计跟它的市场计划是相关联的,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就不断地,包括我们跟我们读者,包括我们也会拜访一些客户,其实为什么我们对我们的产品有信心,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说满足眼底下看到的需求,能得到的市场机会,远远不如我们去创造市场机会,前者满足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市场需求,就是刚才您提到的推荐股票,告诉怎么理财,对这个我们觉得第一有很多已经做的很成功的媒体,第二,我们对这个市场的判断也不是特别乐观。因为我们是一个新生的媒体,能给我们的市场机会我们不是特别乐观,我们觉得我们差异化,另辟蹊径,来满足我们认为的这些客户的包括读者的需求。而且我们每周一次会跟我们的目标读者进行沟通,我们也会经常拜访一些客户,其实这个产品设计现在已经不是我们闭门造车的结论了。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