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傣家女州长:西双版纳名声远大于对她的了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7日 16:43 新浪财经
中国日报网站 新浪财经专稿 今天(10月8日)是我们来到西双版纳的第三天。雨过天晴后的景洪,空气格外的清爽。傍晚8点,在澜沧江畔的露天小茶馆,我们终于见到了早有所闻的傣家女州长刀林荫。 “我是第四任州长,也是地道的傣家女儿,对版纳有着很深的感情。听说你们不远千里来采风,所以我很高兴(接受采访)。今晚我就和大家聊聊我们的西双版纳吧。”州长的谦和一下子拉近了宾主之间的距离。 远处的跨江大桥灯火阑珊,微风带着雨后澜沧江的清新轻轻拂过,淡淡的普洱茶香飘在空气中。听着州长娓娓而谈,我们陶醉了,为孔雀舞空灵优雅的旋律,更为这片土地上美丽的和谐…… “美丽的地方,中国的唯一” “相传,西双版纳是孔雀的故乡,傣语原名是‘美丽的地方’。1570年,第22世召片领将他的领地划分为12块,由12位大臣分管,便将这里改名为西双版纳。傣语‘西双’是‘十二’,‘版纳’是‘一千块田’,也就是划分为十二个行政单位的总称。” 西双版纳拥有诸多‘唯一’,它们构成了西双版纳这张名片的内涵,其中最响亮的要数热带雨林。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其实,直到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发现了‘望天树’,而且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世界才承认中国有热带雨林。 “版纳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也是难得一见的。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等13个民族,千百年来亲密无间地居住在一起。其中基诺族只有西双版纳有,是国内最后一个确认的少数民族。我们还有暂未归类为少数民族的四种人,如阿克人、空格人等。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信仰不一样,习俗不一样,语言服饰不一样,风情万种。”版纳地方小,近2万平方公里,却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国境线长达966公里,是东南亚傣族寻根的地方。泰国、老挝有很多傣族人、哈尼族人都认为是从西双版纳发源的。” 兄弟姐妹凭缘分,相亲相爱是一家 其实,西双版纳的名声远远大于人们对她的了解。西双版纳,不仅仅是美丽的热带雨林。 “自古以来,西双版纳就是一个和谐美丽的地方。在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傣族超过总人口的1/3,被其他民族亲切地称为‘老大哥’。‘老大哥’和‘小兄弟’们相亲相爱的生活了1000多年。这里发生过摩擦和冲突,比如争水、争夺美丽的姑娘,但民族之间从来没有任何仇恨,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人们世世代代都过着安宁平和的生活,966公里的边境线也因‘与邻为善,与邻为伴’而数百年来和谐安宁。”‘有森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这是版纳人生态观的形象概括。老百姓祖祖辈辈都不砍森林,柴火都是自己种的,他们在自家门口种一种‘薪炭林’,又叫‘黑心树(铁刀木)’,是一种热带速生树种,这种树很神奇,越砍枝越茂,不仅满足了生活需要,而且还保护了热带雨林。 “千年来,傣家人生息繁衍于热带雨林,形成了人、自然、神灵之间的完美和谐。相传,傣族的(佛教)经典、历史文化,都是刻写在贝叶棕的叶片上,这就是让傣家文字、文化得以传承的独特的贝叶文化。傣家人还把对森林的崇拜与对祖先的崇拜密切联系在一起,傣族人死后都埋在一片森林里,这片森林就是村寨的神灵所在,任何人都不能砍这里的树。于是,这片森林就变成了村寨的水源林。这种集森林和祖先崇拜为一体的‘龙山林’,是傣家人保护热带雨林的一大创举。”在这里,人与人之间--家庭、邻里、婆媳、妯娌,和谐无处不在。父母从来都不会打自己的小孩,因为‘子不孝,父之过’;残疾人不会被遗弃和虐待,老人不会得不到赡养,因为那会为整个村寨所不齿,也是整个村寨的责任;傣族是自由恋爱的,离异重组的两个家庭会像好朋友一样互相帮助,这在汉族地区大概是不可想象的,而在这里却很平常。因为人们相信,人和人之间都是有缘的,小孩降生到父母家里是一种缘分,两个女人嫁过同一个男人也是一种缘分。 “当人和人之间用‘缘分’相连,关系自然就和谐了。” “千年沃土,插根筷子也发芽” “版纳是块沃土,在这里,往地上插根筷子也能发芽。这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湿润多雨,不仅孕育出绚丽的风景,更沉积了肥沃富饶的土壤。西双版纳自古就没有一块荒地,任何一片土地撂荒几年就是小森林。老百姓依靠自己种粮和瓜豆蔬菜、养猪牛鸡鱼就可以自给自足;如果再加上种植茶叶、橡胶,各种热带水果,每年的家庭收入更是数以万计。”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在电力、公路、铁路方面的规划,富民强农的政策,对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很多措施,都实实在在惠及到了边疆人民,比如:学生免费上学、农民参加医保、各种农业税费的取消等。如今,村村都通了广播电视,能够收到60多个台。版纳现在人口88万,有19万户数字有线电视用户,手机用户超过了40万,手机普及率在云南省是最高的。所以在版纳,你丝毫不会感到落后。 “老百姓很会赶时髦,从寻呼机到手机,从自行车、摩托车到汽车,总是紧跟着时代脚步,与时俱进。(哈哈)文娱生活也很丰富,弹吉他,组乐队,用傣语唱流行歌曲,甚至一个村寨有四个乐队。老百姓通过种橡胶、种茶叶等,已经开始走向小康,农闲的时候也会去祖国各地旅游。过去村民出行主要是靠拖拉机,现在私家轿车越来越多,驾驶培训班都开到了村寨。”我们的老百姓还有一个与众不同,就是‘自己要走的路自己修’。比如橄榄坝的环坝路,当年一听说政府要修路了,各个村寨纷纷召集议事,每个寨子主动要求在政府修路的基础上按照各寨不同人数自己修自己的路,有个寨子人均捐了1000元钱,这完全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们版纳的老百姓已经很富裕了!(开心的笑)“ 好吃好在,生态之州 西双版纳有一句祝酒语,汉语的意思就是‘好吃好在’,住的好吃的甜,好吃好在的吉祥幸福。从我当州长的第一天起,我就想,西双版纳只是一个小小的自治州,GDP可能走不到全国的前列,但希望在我的任期内,老百姓能真正的做到‘好吃好在’,我就很满足了。只要老百姓过得好,我们的产业就一定会发展得好。老百姓过不好,GDP再增也没有用。 “旅游业、茶业、橡胶产业、电力、矿业、房地产业,是推动版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实版纳地下是有矿的,只要开矿,版纳的GDP就会有很快的增长,但大量的开采却会牺牲掉生态环境。因此我们不鼓励。我们开发的几个小矿,都是在环保允许的情况下有限度的开采,而且是在远离水源地、远离公路沿线的地方。”为了解决上个世纪80年代大规模种植橡胶给版纳遗留下来的一些生态隐忧,近年来州政府出台了包括看死‘一区两林’(保护区、国有林和集体林)、限制橡胶面积、退耕还林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在禁止开发的区域,我们的400多万亩保护区,一棵树一根草也不能动;在限制开发的区域,比如集体林、水源林、水库周边的林地,其中有天然林保护的面积,也有茶树这样限制开发的;我们也规划了重点开发的区域,划出了每一户农民的茶地、胶地、田地,因为地区要发展、老百姓要致富,不能像某些学者说的‘一棵树都不能砍’。 “这样,有禁止开发、限制开发以及重点开发的区域,版纳就能遵循科学发展观,打造生态之州,保证经济持续、平稳的发展。” “原生态旅游,大自然的杰作”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西双版纳’这张名片在国际上越来越响。目前,旅游业对版纳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过了1/3。别看我们的机场小,今年机场的吞吐达到180万人次,居云南省第二,去年150万。西双版纳的旅游业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增长。每年4月的泼水节是我们最热闹的时候。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节,这一天,所有的人涌到街上打水仗、相互泼水祝福,整个景洪街道人山人海,一片和谐,很多游客甚至搭乘飞机从全国各地专门赶来参加泼水,有时一天就有四五十个航班。”作为一个老牌的旅游基地,版纳的旅游点都是自然天成。负有盛名的傣族园,就是五个原生态的村寨,因为大家觉得它们挺美就修了个大门成为‘园’。没想到,这个‘园’毫不费力就评上了4A级景区! “我们的野象谷、原始森林公园、望天树景区、热带花卉园、植物园……全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茫茫的原始森林就像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栖息着野象、孔雀等野生动物。这里的大象是‘国际公民’,可以自由自在地穿行于版纳、老挝、缅甸的丛林中。”版纳的旅游业不是刻意去开发的,而是非常自然和谐地形成的,就像如今老百姓依然每天生活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傣族寨子里,男耕女织,炊烟缭绕。“ 八百年古树,普洱茶之乡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故乡。景洪市与勐海县交界的南糯山,是一个著名的普洱茶古茶山。上个世纪50年代,科技工作者在山上发现了两棵古老的栽培型茶树,其中一棵高5.5米,主干直径1.3米,从锯下的树干的年轮和化学分析推断,有800多年历史,被人们誉为‘茶王树’,南糯山由此被国内外茶叶专家认为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 “西双版纳种植茶叶的最早记载始于唐朝,并有了关于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的记述。到清朝中叶,‘古六大茶山’茶叶生产达到了鼎盛时期。据清朝阮福的《普洱茶记》记载,当时,位于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均隶属思茅厅,思茅厅又隶属于普洱府,人们用马匹为运输工具,将茶叶产品经普洱运往国内外。普洱(现今西双版纳地区和思茅地区)就成了茶叶集散贸易的中心。普洱茶因而得名。”中国最早的普洱茶厂在西双版纳,早在民国时就有了;中国唯一的茶叶研究所在西双版纳的勐海县;西双版纳上百年的古茶园就有8万多亩,在勐海县巴达乡还发现了树龄1700多年至今仍茂盛生长的野生茶树! “西双版纳独特的土质和气候特别适宜于上等普洱茶的生长和贮存。打造普洱茶的良好声誉,已经列为版纳茶产业发展的中心工作。今年4月,我们发起并成功主办了首届中国普洱茶战略联盟论坛峰会,将和各兄弟省市一起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促进合作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边疆要塞,国际特色” “我们版纳地方小,但是地位很重要,在东南亚也很有影响力。西双版纳举办任何活动,从艺术节到各种比赛,都会有泰国、缅甸、老挝等邻国的代表团参加。我们的码头通航时,中、老、缅、泰的交通部长都来剪彩。我们的边交会(西双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老挝、缅甸、泰国、印尼、越南的都请来了,包括170多个省长、副省长级的外宾。所以版纳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曾有媒体开玩笑说:‘西双版纳搞个中学生的足球赛,都是国际性的!’(哈哈)”版纳虽小,但五脏俱全,水陆空都是一级口岸。别看我们的机场小,我们可以直飞泰国曼谷、老挝。我们的磨憨,是中国和老挝唯一的一个国家级陆路口岸。从国家级口岸景洪港沿澜沧江o湄公河而下,可以直达缅甸、老挝、泰国。2006年4月,思小高速(普洱的思茅至版纳的小勐养)通车,标志着中国连接东南亚各国的国际大通道--昆曼公路--已经延伸到了版纳。从小勐养到磨憨的高速计划今年底通车。 “作为一个边疆自治州来讲,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财政要增收,经济要发展,我们的基础设施、人的素质等方面跟发达地区比还有差距。我们计划十一五期间实现‘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沙石路’。州委州政府在十一五规划里提出要科教兴州、靠生物产业(橡胶、茶叶等)、旅游业来兴州。”我们也面临一些旅游业发展的思考。因为我们自古以来推崇和谐、自然,版纳旅游业的产业化程度并不高。去年,我们提出了发挥‘热、傣、水、边’的特色、建设‘热带雨林、避寒胜地、和谐家园、神秘风情’品牌,把版纳打造成‘三个好地方’:避寒过冬的好地方,东南亚傣民族寻根探祖的好地方,回归自然、享受天然氧吧、追求健康的好地方。我们要在加大生态保护的同时,启动版纳旅游业的二次创业。 “我生长在这片土地,对西双版纳我再熟悉不过,再珍惜不过。她是美丽的、和谐的、开放的、在发展中前进的。每个版纳人都以身为西双版纳人而自豪,我也是。” 记者手记: (2007年10月8日晚) 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到西双版纳。 走进版纳莽莽苍苍的森林里,你才知道树原本可以这般妖娆,生命与生命最原始的纠葛从这里开始。在这里,你可以充分领略到原始森林的种种奇观,听着啾啾的鸟鸣,潺潺的溪水,就像进入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整个身心都彻底的放松。 热带风雨孕育出的绚丽风光,雾幔轻袅描绘出的田园诗画,奇特民俗酿制出的浓郁风情,那份和谐,那份清新,那份空灵,那份神奇,让心沉醉于空旷无垠的自然天成之中……这就是西双版纳。 我们很庆幸对州长的采访安排在了抵达版纳的第三天。此前两天的采风,我们已经被空气中无处不在的和谐所深深打动,才有今晚和州长谈话的共鸣。 在采访的两个多小时中,州长对版纳的款款深情和自豪溢于言表。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大家聊起了傣家姓。“我的名字‘刀林荫’中,‘刀’是傣族的一个主要姓氏,刀不砍林,所以林能成荫……”州长一席意味深长的话,让我们听出了她对这片土地内心深处真挚的热爱。 相关报道: 学者专访: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