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在踌躇了八年之后,我国的邮政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政企分开。自9月4日起两周之内,国内30多个省市的邮政管理局将如雨后春笋般先后成立,而“伤筋动骨”的部分则在随后的业务划分上。中新社发 绍常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是挑战也是重生的机会”
对于“邮政人”而言,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在短时间内并没有显现出来。除了少数有机会进入新成立的监管机构而成为“公务员”外,更多的是将自身定位为“国有大型企业员工”,“工作内容并没有实质性变化。”
而业界对于改革的担心依然存在。一直以来,中国邮政广受诟病的是“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身份合一,以致被一些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指责,在竞争中抬高市场门槛妨害公平。对于此次的改革,他们担心“由邮政蜕变而来的邮政监管机构难以变成纯粹的监管者”。
“尽管邮政体制改革,迈出了政企分开的第一步,但管理局的官员们与邮政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老同事、是‘一家人’,我对他们的监管责罚的公正性表示怀疑。”上海某快递公司的一位副总经理说。
另一方面,目前财政部对邮政普遍服务业务的补偿并没有明确数字。国家财政补贴的难以敲定,也意味着邮政改革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国家邮政局原本希望补偿政策到位后再进行改革,但政企分开不能等,只好先分了。”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邮政承担的普遍服务业务如边远山区的通信注定属于亏损业务,这些属于社会公用事业的业务在发达国家是由国家来补偿。因此有人担心,在目前国家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或许会使邮政重复医院的悲剧——坠入以药养医的自我补偿机制怪圈,从而造成药价虚高。
不过,“邮政人”更愿意积极地看待改革。“邮政体制改革很必要,毕竟过去我们一直在接受国家补助,‘等、靠、要’的日子并不好受。”国家邮政局原局长刘立清,这位在邮政系统工作了40多年的老“邮政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刘立清认为,邮政体制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其解决需要一段时间,“比如,在邮政改革中,竞争型业务和普遍服务是分离的,关键是在邮政专营权的界定上,究竟多少克以下是最佳的,另外就是中央与地方利益要权衡。”
今后,邮政要发展业务就只能贴近市场、完善服务。“对于长期政企合一、习惯于享受政策保护的中国邮政而言,这是挑战也是重生的机会。”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刘立清说。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谢良兵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