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日韩在华企业忙合作 中企被晾一旁“打下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 13:00 经济参考报

  

日韩在华企业忙合作中企被晾一旁“打下手”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品牌发展论坛近日在沈阳举行,两位来自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的代表在论坛间隙观看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图片展览。论坛围绕着“提升自主创

  新能力,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报记者 何俊昌 摄

  近年来,日韩对中国的投资急剧增加,占据了对华投资国家的前两位。在日韩部分产业加速转移中国的背景下,日韩企业间战略合作不断出现,中国企业虽踊跃参与,但由于种种原因被晾在一边。有关专家认为,日韩合作对中国同行业企业的冲击不可忽视,这一现象应引起注意。

  日韩对华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日韩两国对华产业转移趋势明显。从2000年以来,日韩对华投资明显上升,其中以电子、机械制造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2005年,日韩对华投资分别达到65亿美元和52亿美元。

  日韩对中国的投资急剧增加,主要呈现三种趋势:一是为降低成本进行产业转移。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青岛代表处阿部宏忠分析,日韩的中小企业为解决本国成本高、市场竞争激烈的问题,逐步将产业向中国转移,利用中国劳动力、原材料、零部件配套与物流等优势,以期降低成本。同时,中国经济强劲发展的势头为日韩中小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日韩正针对中国积极进行产业调整,三国经济的互补关系也更加明确。

  二是为大企业配套跟进中国市场。有关资料显示,由于提高配件的当地采购率可以提高成本竞争力,日韩下游配件厂商与原材料中小企业加速跟进。目前日本已有250家零部件厂家进入中国,在广州附近聚集了近200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厂家,华东地区有100家零部件厂家。跟随现代汽车落户北京的相关韩资配套企业也有200家左右。

  三是现代服务业成为日韩中小企业投资中国的新内容。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青岛代表处的黄在元说,除了从事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开始大面积向中国转移,金融、物流、零售等现代服务业也开始进入中国,韩资的零售连锁企业易买得在天津开业,韩国现代电视购物进入了广东,希杰电视购物进入上海。日本企业也看好这些新兴领域,2005年日本对华投资仅次于汽车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服务业,很多日本服务业来华发展,大部分是以在华的日资大公司和日本人为客户,同时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服务的餐饮、婚庆、美容等企业也不断增加。

  中国企业被晾一边引起关注

  日韩企业以中国市场为舞台,普遍加强了横向交流与沟通,企业间合作不断出现,而中国企业却由于种种原因被晾在一边。

  2006年3月,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海外调查部形成了一份“中日韩企业现状调查”,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日资企业中有近30%与韩国企业及在华韩资企业进行交易;29.7%的在华日资企业从韩国企业采购零配件材料,27.9%的在华日资企业向韩国企业展开销售。另外,受调查的在华日资企业有一半表示期待与韩国企业开展交流。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代表处负责人薮内正树说,韩国企业过去从日本进口零部件,随着韩国企业向中国的出口增加,其对日本零部件的依赖程度也有所上升。从2002年开始,韩国的电子和汽车产业,如三星、现代、LG等大企业对华投资扩大,日本很多零部件厂商也直接来到中国,与在华韩国企业的联系日渐增多。

  有关专家表示,日韩汽车、电子类技术密集型产业大部分在长三角经济圈落户,这为双方企业的合作创造了客观的地域条件。

  一家设在浙江宁波的生产车座部件的日韩合资企业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合资企业日资占95%,韩资占5%,韩方的目的是一旦接到主要客户到中国发展的要求,能够迅速在中国确立生产基地;而日方的目的是利用韩国合作伙伴的商业关系迅速展开对韩资汽车厂商的销售。

  此外,为弥补双方经营资源不足的合作也不少。许多产业领域日韩企业采取的都是“日本企业试制,在韩资企业批量生产”,“双方都把日韩作为母工厂,然后针对不同的产品进行分工”的合作模式。

  在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公布的生产企业调查中不点名地举了两个例子:“一家落户江苏苏州的中日韩合资企业,专门生产液晶模块,日韩投资分别为20%和70%,日方利用小额投资确立生产基地以享受规模效益,韩方占较多控制权可以确保基地尽快运转。”

  “另一家落户江苏南通生产合成树脂的日韩合资企业,出资比例为7:3。化学制品生产属于资本密集型,与各公司单独在中国发展相比,制定共同计划,追求规模经济更为有利。”

  阿部宏忠表示,中日韩三国中小企业的合作还存在诸多困难。日本与中国企业合作存在一定风险,而与韩国企业在语言交流方面比较困难。中国一些企业的基础水平与销售比较差,虽然数量很多,但能与日资企业成功对接合作的企业不是很多。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主任袁普认为,中国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融资难、市场开拓、人才培养、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影响了与日韩的合作。

  近几年,中国企业在劳动力、物流等方面的成本优势逐渐显现,在一些产业的非核心技术上差距迅速缩小。不过,有关专家认为,在汽车、半导体、液晶屏等日韩技术领先的行业领域,中国企业核心技术掌握不足,目前还扮演着为日韩组装的角色,仍然面临着缺乏核心技术的尴尬。而且部分日韩大型企业共同研发掌握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因规模小、资金少、技术水平低,发展十分缓慢,只能“打下手”,为其做下游产品的组装与零部件配套,日韩合作对中国同行业企业的冲击不可忽视。

  中日韩合作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

  阿部宏忠说,加强中日韩三国中小企业的合作,符合三国共同利益,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是中日韩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随着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东北亚地区经济正逐步走向整合,以中日韩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形成,这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提供的资料显示,东亚区域内贸易比例已经达到了53%,虽然不及欧盟27国的67%,但已经远远超过了由美国、加拿大、

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的46%,而且多元化的合作领域和方式已超过了欧洲和美洲。中日韩三国贸易总额在过去五年间增加了一倍,区域间贸易比率呈上升趋势。当前三国贸易以中日、
中韩
贸易为核心迅速扩大,而直接投资则以日对中、韩对中为主。

  据介绍,日韩企业在中国开展合作,从宏观上看,会增加中国当地企业的商业机会,促进向中国当地企业转移技术和经营经验,提升中国员工的素质,还能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有助于当地相关产业集成。三国企业间横向的紧密合作,将形成一股新的力量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


 本报记者 徐冰 孙洪磊 周正平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