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中国经济时报:理论动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 08:52 中国经济时报

  胡祖六:

  通胀风险不可轻视

  胡祖六在最新一期《财经》杂志撰文指出,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组合,是各国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能实现这种组合的经济体屈指可数。中国自2000年起,也进入了这个准理想境
界——真实GDP平均年增长9%以上,只经历了温和的通胀,年度CPI增长率被控制在4%以下。

  中国现在具备了有利的基本条件,有助于维持高成长低通胀的局面。除了高国民储蓄率,中国经济的结构更加多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表现为非国有企业在GDP中的份额显著上升,大多数产品与服务的价格由政府管制改为市场供需决定,进出口贸易/GDP的比重也大大提高。农村剩余劳力向城市和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大规模转移,在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抑制了工资成本的急剧增加。财政与金融改革也在制度上强化了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除了利率、准备金率、贴现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政府现在也可以真正地运用税收和支出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但是,

中国经济仍有脆弱因素,随时可能触发通胀,危及经济持续增长。

  首先,GDP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要素投入的迅猛增长,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生产率的增长对GDP的贡献相对较低。传统制造业与

房地产业是固定投资的主体,对价格不断上扬的进口原材料和石化能源依存度很高。这种增长模式更易使通胀压力抬头。

  其次,企业与家庭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信贷。一季度信贷增长1.26万亿元,增幅达14%,而这是在信贷/GDP达到180%的高峰上发生的。经验表明,银行主宰的金融体系在资源配置的效率、对周期性冲击的反应速度与调整能力都远逊于资本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

  第三,虽然与历史上任一经济周期比,中国目前在制度上更有可能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但由于对固定

汇率的执着,货币政策并不能运用自如,削弱了央行对货币供应与总信贷的控制调节能力。同时,在宏观经济出现失衡时,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引导政府本能地优先使用行政力量,容易出现一刀切、急刹车和矫枉过正等不良后果,甚至“硬着陆”风险。这意味着,通胀一旦死灰复燃,治理成本将非常高昂。

  范小建:农业环境资源保护

  从五方面着手

  本报讯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在6月19日召开的中国环境、资源与农业政策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中国是个人口众多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大国,高度重视农业环境资源问题,在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科技对农业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支撑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综合管理,坚持发展可持续农业,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这既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范小建强调,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的任务更加艰巨,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一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资源保护和生产能力建设并重,在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资源保护力度,切实保障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改革传统耕作方式,推行农业标准化,发展节约型农业;改进畜禽饲养方式,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发展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加工,实施休渔、禁渔制度,控制捕捞强度,进一步保护农业资源;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推进雨水集蓄,建设节水灌溉饲草基地,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基本实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三是要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严格依法实行非宜农耕地的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草,杜绝并严惩对天然植被的破坏;严格控制各种危害农业生产的污染源,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农药、化肥和农膜等面源污染;加强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禁止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镇垃圾及其他污染物向农村转移;严格控制各种危害农业生产的污染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要建立健全农业环境和资源管理制度。抓紧制定有关土壤污染、生态保护、循环经济、农业环境监测等法律法规,完善农业环境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农业环境的基准,努力使农业环境标准与环保目标相衔接。五是要不断完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继续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完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实行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依法必须占用土地的建设项目要本着节约的原则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倡导节水灌溉、集雨灌溉、利用微咸水、工业及生活污水的达标回收水灌溉等措施,有效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完善和健全农业环境、资源管理政策体系,努力使农业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迈上一个新台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