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民机制造业缩影:上飞厂与“运10”飞机往事(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 09:41 中国新闻网

  自1979年开始,当时世界三大飞机制造企业之一的麦道公司与航空部就合作生产飞机事务频繁接触。作为中国航空工业最早从事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项目的企业,上飞厂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进行民用飞机起落架、舱门的转包生产。麦道公司为了考验上飞厂的加工能力,并为今后合作生产创造条件,特选择有航空钣金、机械加工、铆接等较为复杂部件的主起落架舱门作为第一个返销项目。

  1979年10月30日,中航技公司与麦道公司签订DC-9-80主起舱门转包生产协议书。这是航空工业系统与国外厂商首次签订的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合同。

  据上飞厂的人说,合作生产MD-82的工作还算成功。从1979年10月到1991年12月,上飞厂共签订8项MD-82部、组件合同4496套,合同金额6555万美元,创汇2300余万美元。补偿贸易加工生产的MD-82飞机部、组件,有111套/件安装到合作生产的25架飞机上,提高了国产化率。同时掌握了数控机械加工、壁板加工、镜面蒙皮拉伸等工艺,为干线飞机生产积累了经验。

  与麦道合作生产的35架MD-82/83飞机,分别交付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北方航空公司和美国TWA航空公司。

  1992年,当时的中航总公司与麦道公司签定了合作生产40架MD-90的合同。这已不是“组装飞机”,而是美国出

知识产权,中国出设备和人工,合作制造飞机。不论对麦道还是对上飞厂,这都是具有很大挑战性的。MD-90是具有20世纪90年代水平的新机种,1994年才取得FAA型号适航证。它是150座级干线飞机,机身长46.5米,航程4402公里。同MD82/83相比,MD90换装了经济性更好、噪音更低的V2500高涵比涡扇
发动机
,驾驶舱仪表和系统设备也有较大改进。

  但是,70%国产化的MD-90项目的命运,又和当年上飞厂自行研制的“运10”一样,在进行中被终止。因麦道被波音公司兼并,原先的合同压缩为2架。第二架MD-90的顺利上天,宣告了中美十几年合作组装、生产干线飞机历史的终结。

  ARJ-21新机遇

  上海飞机制造厂厂长王文斌向本刊介绍,在新支线ARJ-21飞机项目的研制生产过程中,上飞厂作为委托主制造商,除了要完成部件制造和装配、总装、生产试飞外,最根本的任务是在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的组织下,保证飞机制造的完整性,与中航商飞共同完成PC取证、单机适航证取证并完成向用户交付,同时承担相应的持续适航、客户服务工作,保障ARJ项目在全寿命周期的成功。

  关于未来的大飞机研制项目,“国家上大飞机项目的决心已定,这是我们期待多年的事情,上飞厂作为航空工业第一品牌的企业,我们应该承担重要角色。”王文斌对本刊说。

  (本组报道参考了《上海航空工业志》《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之“纪念国产大型飞机运10首飞廿周年专刊”)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谢良兵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