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新农村建设应促进农村剩余劳力转向城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 08:54 中国经济时报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

  记者白涛涛张学光北京报道日前在北京举行的“新农村基本建设优化论坛”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表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收入的提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要长期增加农民收入,最重要的是把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向城市转移。

  “中国有8亿多农民,5亿多城市居民。假如有一个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里,就减少了一个农产品的生产者,从而增加了一个消费者,农民的收入就可以提高了。”林毅夫解释到,由于农产品具有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低的特性,单纯靠增加农业生产,容易出现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国外的历史经验证明,惟有通过产业、就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流动出来的劳动力一方面由农产品供给者变为产品需求者,另一方面使留在农村的劳动力耕地面积增加扩大经营规模,农民的人均收入才能长期持续地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部长韩俊对此观点也表示认同。他说,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缓解了农村资源环境压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积累,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重要实现形式。农民转为市民是城镇化的必然趋势,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惠及进城务工农民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在城市稳定就业、长期生活的农民逐渐完成由农民向工人、村民向市民的转变。要保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使农民在城乡之间能够“双向”流动,防止进城农民失业又失地,变为城市贫民,形成贫民窟,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在鼓励农民跨地区流动、进城就业的同时,必须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全国政协常委萧灼基认为,我国农村现有劳动力4.9亿人,富余劳动力1.5亿人,每年还要新增600万人。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的1/8,第三产业的1/4,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是我国农业劳动力低下的主要原因。解决的主要办法是逐步把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但同时应注意到,由于城镇劳动力也在自然增长,城镇的就业岗位有限,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只能逐步进行,预计在“

十一五”期间,每年转移人口为900万人。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