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垄断坚冰难破民营油企海外寻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2日 11:35 证券时报

    6月29日,多次推迟也多次受到质疑的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联石油”)终于蹒跚而来。

    尽管长联石油野心勃勃宣称,欲“以民营企业石油资源为主体,打通石油领域上、中、下游产业链”, 但有关专家认为,这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因为目前没有迹象表明政府会对民营资本开放国内上游,民营石油企业要作为平等市场主

体参与竞争,尚需时日。

    在尴尬的处境面前,以万向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不得不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从海外“曲线”进入石油上游行业之路。

    政策困惑

    事实上,中国民营石油资本进入上游的话题一直未曾断过。

    去年以来,国际油价的高企使中国石油工业利润呈现向上游集中的趋势,石油上游已经成为有超额利润的领域。“虽然是高风险,高投入,但50美元以上一桶的价格使所有加入者有利可图,”一位市场人士称。但目前我国石油产业仍处于由几大国有企业垄断的局面,只有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三大石油集团享有国内陆上、海上的石油勘探权。

    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经济36条”)正式公布。该意见第二条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在国家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除国家法律法规等另有规定的外,允许具备资质的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取得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鼓励非公有资本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

    这曾被业界视为允许非公资本进入石油行业上游,为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开绿灯的强烈信号。

    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会长龚家龙当时踌躇满志地宣称,希望整合国内的民营石油资产,建立一家拥有炼油厂、石油运输、加油站等产业链较完整、资产规模上千亿的私营石油公司,并通过上市融资,进军上游石油勘探开采。

    尽管现在长联石油已经启航,其发展并不被业内专家看好。据了解,长联石油的四张油品许可证还未到手,即成品油批发许可证、成品油零售许可证、成品油/燃料油进口许可证以及最关键的国内矿产勘探开发许可证,

    安邦集团分析师贺军认为,“非公36条”虽然明确了民营企业可以参加游戏,但游戏规则和民营企业扮演的具体角色都还不清楚。这将造成一些部门在民营企业的进入、资质审查、经营等多方面百般挑剔。

    油源之痛

    由于不能自己掌握油源,民营油企在石油下游领域的发展也处处显得捉襟见肘。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见》(38号文) ,规定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之外,不允许独立的成品油批发企业存在。200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国家经贸委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的意见》,重申了两大集团的批发专营权———成品油由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集中批发,并进一步赋予两大集团以零售专营权———各地区新建的加油站,统一由中石油、中石化全资或控股建设。

    这两份文件改变了中国成品油批发零售市场的生态,而在此前的1994年至1998年期间,由于国家放松成品油批发市场准入限制,中国成品油炼制、批发和零售市场几乎处在一种自由竞争的状态。

    “38号文件”将成品油批发权集中于两大石油巨头,使民营企业的成品油批发、零售受制于两大巨头。由于没有油源,民营企业拥有的加油站只能以更高的价格从中石油、中石化手中买油,在油荒时,甚至拿不到油。因为无稳定油源,处境艰难。此前曾有媒体报道,东北三十多家民营石油企业因不堪困苦,联名写信上访。为了求生,实力较小的机构只有以合作参股或加盟连锁的方式挂靠这两大公司,但即便这样,亦不能完全保证得到油源,许多民营加油站最后还是卖给了两大公司。

    由于成品油的实际批发权掌握在中石油与中石化两大集团手中,民营油企往往要以高于所规定的价格才能从两大集团拿到油;而由于成品油零售价又受到政府严格控制,民营石油企业经营中的油价倒挂现象便出现了,即民营企业的成品油批发价格反而高于其零售价,这种情况给民营石油企业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亏损。

    油源紧俏,“批零倒挂”现象严重,利润空间被一挤再挤,使得许多民营石油企业难以为继。

    忌谈“打破垄断”

    除了政策壁垒,民营油企自身的缺陷也为日后能否打破垄断坚冰投下了阴影。

    石油上游市场进入的门槛很高,比如资金。中石化2004年勘探开采投入高达212.34亿元,而中石油更是高达1163亿元。缺钱,对于号称要进入石油勘探开发等上游业务的长联石油而言是非常尴尬的事情。“此外,技术力量弱、规模小、起步晚等都是其致命弱点。”有关专家称。

    在现实的困境面前,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人士的语言已经开始变得微妙起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们开始忌谈“打破垄断”,避谈与三大石油企业的对抗,而是转向谈合作。为了避免和国有石油企业的正面争利,长联石油成立之际,就称其“中长期发展目标则是在国内,积极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大型石油公司结成战略联盟。”

    不过,随着国家石油行业市场准入的不断开放,在垄断“夹缝”中成长起来的民油企对上游仍有梦想,正展开大规模的联合行动。

    2004年12月11日,全国100多家民营油气及相关企业发起成立了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这是民营油企联手的第一步。新疆石油业商会也正在积极筹建中,据新疆石油业商会筹备组组长、新疆都邦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环英透露,该商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联合民间资本进入上游打井。而从广东传来的消息称,尽管对是否能顺利合并的政策放行还心存顾虑,一些企业主还是开始讨论起合并事宜来。

    “新的民营资本正在聚集力量,准备在上游寻找更大的商机。”一位业内人士评论。

    全国工商联的一位负责人则指出,希望各民营油企能够真正联合起来,因为如果民营油企不能实现联合,未来将无法生存。

    海外寻油之路

    其实,在“非公经济36条”公布之前,国内民营油企谋求进入利润丰厚的石油上游行业的大背景之下,万向集团早已悄然从美国德州的100口油井开始了其海外石油故事。

    据万向集团美国分公司(简称万向美国)总裁倪频介绍,万向美国在2001年就获得了美国德州6个区块的开采权,成功进入了石油采掘业。2004年,它的投资达到了1000万美元,进行了100口油井的钻探。这些项目的运营分别由6家万向美国控股的项目公司负责,其年回报率都保持在50%-60%左右。

    “几年来这块业务为万向美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倪频称。

    万向集团正在国内投资石油储运项目。因此,有业内人士猜测,在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在国内石油、石化工业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情形下,后进入的企业很难再寻找发展空间。万向有可能采取了先发展国外,待时机成熟后再进入国内市场的战略。

    龚家龙似乎也对海外找油的模式情有独钟。在中国石油业商会成立之际,他就宣称,将联合有关部门和会员企业,在香港或境外注册一个相当于1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石油产业基金,意欲在中东乃至全球范围内进入石油上游产业。日前,他还表示,新成立的长联石油其中一个战略思路是紧盯海外资源。“由于民营企业的灵活性,国外一些石油生产国组织或企业更愿意与我国的民营企业合作。如果能够走出国门,可以与现有三大国有石油企业互为补充。”

    据悉,2003年以来,已有不少民营油企在加拿大、沙特以及国内内蒙古等地不断寻找适合投资的油田。

    看来,海外找油已成为民营油企“曲线”进入石油上游行业的蹊径了。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