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暂行办法》正式颁布实施,这对南水北调工程中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的资金做了明确的规范。然而除了对征地和移民的资金投入,水源区的水质问题也不容忽视。有关专家指出,作为平均每年将产生300多亿元经济效益的南水北调工程,应加大对汉江上游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在解决水质的资金投入上,不应让水源区独自买单。为此,本报记者专程走访了南水北调水源区的重点地段——江汉地区。
江汉流域生态环境堪忧
在国家环保的“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投资88亿元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73座,对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沿线进行水污染防治。但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却发现,江汉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依然让人担忧。
据汉江流域环保部门介绍,当地的工业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根治,污染性农资仍在继续使用。虽然近年来汉中、安康两市加大了环境治理和执法力度,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但环保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目前,汉中全市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仍有2170多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20.92万吨,其中绝大部分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也加剧了水质的恶化。据介绍,汉江干流监测断面中,有部分断面氨氮超过国家III类水标准;汉江的濂水河氨氮、嘉陵江的八渡河氨氮和石油类、东渡河的总铅年均值超过V类水域标准。当地环保部门估计,如果仍由污染继续下去,会直接威胁京津地区的饮水质量,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产生严重威胁。
水土流失是影响南水北调经济效益的又一隐患。汉中境内多为强风化花岗岩地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每逢汛期,泥沙大量输送,堵塞河道,淤积塘库。据汉中市2003年对汉江流域38座百万立方米的水库实测资料统计,泥沙总淤积量达8407万立方米,占总库容的25%,年淤积256万立方米。随着地表土大量流失,流域内土地沙砾化越加严重,水源涵养也越来越困难。一些水土保持专家指出,如果不加以治理,京津地区未来用水量将受到严重制约。
环保制约经济发展
如果说生态环境和污染属于环保问题,但在具体治理上却成为困扰江汉地区的经济问题了。汉江上游地区面临着保护生态、提高水质和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而像陕西汉中和安康这样的贫困山区,靠自身力量难以走出生态环境恶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不断加重的“发展陷阱”。
当地有关部门告诉记者,汉中、安康两市工业企业起点低,规模小,效益差,技术含量不高,靠自我积累投入污染治理的能力十分薄弱。企业在建设中基本未按要求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没有必需的环保设施,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尽管大都建有污染物处理设施,也只是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初级性达标。县以下的小型建设项目由于环境管理不到位,经常不经环保审批就开工建设,建成后出现污染时,环保部门才能发现。
事实上,为保护汉江水源和水质,当地政府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其中最有效的是关闭和调整污染物排放不合格的企业。这在有效缓解环境恶化的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据汉中和安康两市统计,1999年以来关闭企业和调整产业结构而减少的工业总产值7亿多元,利税近6千万元,减少工作岗位近1500个。汉中市政府提供的情况表明,为保护汉江水源和水质,他们还将在经济利益上付出巨大代价。据估算,仅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市仍需关停52户企业,每年直接影响工业总产值近5亿元,利税3000多万元,并将导致1万多人失业。这无疑增加了本来就不发达的江汉地区的经济负担。
一些基层干部和专家表示,南水北调工程应统筹考虑水源区和用水区的发展和兼顾各方利益,加强对水源区治污经济补偿。记者了解到,这正是目前南水北调工程中欠缺的一个问题。
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表明,南水北调的经济效益是每年平均300多亿元,其中工业城市用水的经济效益大约是277亿元,农业灌溉经济效益大约是20亿元,防洪的效益大约是近5亿元。国家有关部门能否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从用水区经济效益中抽取一部分,对水源涵养区进行补助,改变上游受苦下游享福的不公平、不平等现象,并借以强化其生态保护的经济实力呢?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南水北调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国家投资,二是南水北调基金,三是贷款集资。这些资金虽然也对一些水源区和涵养区进行了补偿投入,比如去年实行的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的四项补偿工程,包括引江济汉工程、兴隆枢纽工程、部分闸站改造工程和局部航道整治工程,总投资约69亿元,对于改善当地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南水北调的资金项目主要仍关注于工程的建设,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治理污染问题还是靠当地政府的行政手段和投入,而对于强制关闭污染企业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失业人员安置等并未进行经济补偿。
对此,当地环保部门认为,国家应加大对水源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调水和保护水源、提高水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大生态农业、生物资源开发、城市发展及汉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政策、科技和资金扶持力度。一方面,国家应该对汉江水源区的扶贫工作给予特别关注,把重点县乡的扶贫工作纳入中线调水统一规划,使其尽快摆脱贫困;另一方面,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此外,还要加快汉江干、支流水电工程建设,大力开发水力资源。
专家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为很多行业带来直接利好,但这一效益实现的前提就是保证水源的水质,依靠水源区自身的力量难以有效实现这一结果。国家应尽快将《汉江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纳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总体方案中,使汉江水资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得到经济支持和政策优惠,并建立投资转移和补偿机制,不能让水源区独自解决由环保引发的经济问题。(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