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资源与环境:国际斗争新焦点令人注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 10:11 中国企业报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成为国际斗争的新焦点,进而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战略格局。在这些新的国际斗争焦点中,资源与环境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一个。

  世界经济发展喜中有忧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不断强劲增长,但喜中有忧,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因素。其中最显著的问题之一就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和对战略性资源的争夺引发的恶性竞争。以石油为例,去年,国际石油价格突破每桶55美元,许多原材料价格亦持续攀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异常突出。尽管世界经济经过结构性改革,对石油危机的吸收能力比20多年前大为提高,但国际原油价格的过快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构成的抑制作用和通胀压力仍然很大。不仅如此,世界各国经济对高油价的承受力很不均衡。经过30多年的努力,发达经济体由于替代能源、低能耗的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抵御高油价冲击的能力相对较高。而新兴工业国家如中国、韩国等严重依赖制造业的经济,对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升的敏感性则比发达国家高得多。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的需求上升是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直接拉动因素,发达国家和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来对石油、原材料的需求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控制反控制引发国际战略资源的恶性竞争

  从环境保护的形势看,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与斗争依然决定着环境问题的主导方向,但是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一些原先局部性、地区性的问题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原先尚不突出、潜在的问题逐渐演变成令人注目的公开性问题。这主要是:

  ——国际战略因素制约世界经济发展。一些国际势力试图通过控制世界战略性资源维护自身地位,制约他国的发展。对国际能源价格的走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直接影响国际石油的供给和市场对国际能源供求关系的心理预期,阻碍了国际能源实现合作共赢格局,引发恶性竞争。

  ——资源与环境利害冲突不断且呈发展之势。

  世界经济秩序的不平等及发展中国家政府和人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纠纷和利害冲突不断,并且呈发展之势。

  一些国家对国际间环境资源拥有权或使用权的争夺,导致国家之间关系恶化,甚至发展为严重对抗;跨国界的环境污染也将引起国家间的纠纷。

  环境、资源问题日益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问题交织,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在“国家利益”驱动下,环境外交中的各种矛盾将更加尖锐。环境问题已成为未来国际冲突、动乱的一个重要起因和国际上重要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北强南弱的态势在短期内将难以改变。目前在国际环境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处于强势地位,控制了整个世界的经济核心,因而在国际环境合作领域也处于进攻或者主动状态,而发展中国家则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在国际环境合作领域中明显处于被动状态,未来的国际环境合作将会充满波折。

  能源资源紧张短缺将对我国的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对中国而言,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大了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促使世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加快,与有关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磨擦日益增多。这使得我国在未来的发展和开放过程中将面临更多压力,也对我国继续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从1985年到2004年的20年间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期,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达8.7%左右,而且至今发展势头不减。应该说,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也是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时代。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特别是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和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在国际能源资源紧张短缺、竞争日益强烈的背景下,我国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形势显得更加严峻。

  未雨绸缪 必须切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没有摆脱依赖大量物质消耗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规律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处于5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严重的时期,而我们目前正处于这一关键时期。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将以年均7%以上的速度增长。工业化中期的阶段特征是资源、能源的消耗强度高,因而有可能需要比工业化初期有更高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增长率,产生难以修复和逆转的复合性环境污染。因而,我们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和地域结构,加快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切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否则我们的环境质量将难以达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平,我们的国家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作者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中国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

  <>我国GDP单位资源消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4年,我国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在50亿吨左右;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和40%,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单位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0%、钢铁为44%、铜58%、铝30%。我国许多行业和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高消耗换来的高增长,导致废弃物排放多、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我国单位GDP的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的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即单位产值的消耗强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支撑经济增长,不仅使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也制约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我国石油资源的突出问题:一是资源供给能力严重不足。二是过度依赖国际石油市场。三是主要用油行业的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我国人均石油资源量和人均产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和21%。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有限,石油开发和生产增长严重滞后于消费增长,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石油供需缺口很大。如果仍依靠进口弥补石油缺口,我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存度将越来越高,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将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耗油量相当于美国的1.8倍、日本的3.2倍。我国油田开采的损失率约为1.9%,而美国为0.3%、俄罗斯为0.6%。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水资源严重短缺。二是水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三是水污染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目前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175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线,其中有9个地区低于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线,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未来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达到16亿峰值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将减少到1750立方米,届时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将面临缺水甚至严重缺水的局面。我国工业用水效率总体水平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悬殊。我国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90立方米左右,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52%,而发达国家则在80%左右。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二。在我国2000多个县市中,目前有600多个县市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公认的人均耕地警戒线0.8亩以下;另一方面,浪费和破坏土地资源现象严重。目前我国年生产实心粘土砖已超过5000多亿块,以此数量计算,每年毁坏和占用耕地95万亩;我国现有煤矸石山1500多座,累计堆存量34亿吨,占地20多万亩。






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生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