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首个兑付高峰时 需要清醒认识信托的核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 13:45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当我们还在庆幸涅槃重生后的中国信托业,有惊无险地度过首个兑付高峰时,我们就应该居安思危:今年我们还能这样平安地度过规模更大的兑付高峰吗? 如果一些信托公司还在沾沾自喜于拆东补西的“财技”的话,这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无数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任何一类金融机构,要形成长治久安的发展态势,依靠财技只能是饮鸩止渴,只有加强风险管理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信托由于其运作模式的特殊性,风险管理更是重中之重。用盈利模式相对类似的银行来比较,信托在融资、投资、兑付三大阶段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融资和兑付环节,银行的资金来自大量的储户,需要兑付的储户在其中永远只占极小的比重。通过资金的调拨使用,银行在兑付环节出问题的可能性极低。 相形之下,信托的融资对象要狭窄得多,其兑付的集中释放也比银行明显得多。由于国内信托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此种波动性对信托业头寸的影响还经常会放大,这构成了信托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投资环节,严格的管制对信托投资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银行可以投资于众多的贷款项目,这种项目的庞大数量有效地分散了银行可能的投资失败风险,这构成了银行提供持续稳定投资回报的基础。 信托则不然。信托投资项目数量本身有限,此外信托投资的项目还往往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这种项目还经常和特定的投资者捆绑在一起。因此,信托并不容易像银行一样具备通过投资项目组合减少投资风险的可能性。 由于在各个环节所受到的种种限制,信托在风险管理上应当比一般的金融机构更加谨慎。但现实情况已经表明,为了能够和其他金融机构竞争,信托经常不得不提出更高的回报许诺,这往往在后来被证明是很多棘手问题的根源。从过去信托业的一些风波来看,高回报的要求一旦和信托的风险管理水平脱节,就会迅速成为系统风险产生的源泉。 应当承认,对于发育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国内信托业而言,扩大客户群体、提升行业地位的内在冲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理解信托业急于做大的心情,但必须提醒的是,大并不等于强,扎扎实实地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才是信托赖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也要提醒跃跃欲试的投资者,在任何时候,投资回报的高低都不应该成为选择信托产品唯一的标准,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这是资本市场的铁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