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网络媒体杭州湾采访 > 正文
 
中国南浔——江南大宅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4日 13:49 浙江在线

  ●中国湖笔之都

  ●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E歌时代来临了!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中国古桥保存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百间楼”是江南保存最完整的沿河古民宅群

  ●“桑基鱼荡”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传统养鱼生态农业模式

  ●荣获“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南浔区是浙江省湖州市所辖的县级区,于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下辖南浔、双林、练市、菱湖、和孚、善琏、旧馆、千金、石淙9个镇和1个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华侨投资区)。现有总人口51.4万,区域面积716平方公里。

  早在四五千年前,南浔的先民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耕作、渔猎、生息。南宋时期,已是“商贾云集,水陆要冲之地”。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不仅拥有名甲天下的辑里湖丝、“文房四宝”之一的善琏湖笔、“轻如朝雾、薄似蝉羽”的东方工艺之花双林绫绢、全国著名的菱湖淡水鱼基地,而且汇聚了中西文化、儒商文化、湖笔文化、园林文化、古桥文化、剪纸文化、灯谜文化。并享有“中国湖笔之都”、“中国古桥保存最集中的地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之美誉。2003年,南浔古镇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这里自然与文化交融,历史与传统互动,处处散发出江南水乡独特神韵和魅力。

  (一) 人文南浔——才俊辈出的江浙雄镇

  南浔古镇这里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萌芽发源地之一,孕育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丝商群体,以江南首富刘镛为代表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等一批富豪,对江南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座2平方公里的水乡古镇上,拥有香火燎绕的寺院、中西合壁的豪宅、别具一格的教堂、诗意浓郁的园林、钦若嘉业的书楼、依水而筑的民居、风格独特的拱桥、蜚声海外的湖丝、巧夺天工的雕饰、天下堪奇的玩石……素有“诗书之邦”和“镇志之乡”之美誉。早在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仅宋、明、清三朝,古镇南浔就出了进士42名。许多名人著书立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包括经史、天文、志书、水利、农业、蚕桑、医学、乐律、音韵、六书、金石、书画、诗词等。正如史学家所说:“书声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好一幅“男读女织”的逼真写照。近代史上,更是人才济济,刘锦藻、张牟群、庞云锃、徐一冰等相继创办浔溪书院、浔溪女校、中国体操学校等。缪荃孙、吴昌硕、张元济、王国维、罗振玉、叶昌炽、蔡元培等硕儒名流都曾为南浔文化的发展作过贡献。鉴湖女侠秋瑾,曾慕名来任中国首批女学“浔溪女校”教职。当代出了著名作家徐迟、著名书法家费新我等文化名人。顾乾麟创办叔苹奖学金,造福海内学子;文化宝库嘉业堂藏书楼扬名中外。

  南浔名胜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江南园林志》云:“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实江南所仅见”。

  清末民初,南浔人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近代,南浔人为中华民族资本的工商、外贸、运输、教育、体育等的创业、发展建起了一座座丰碑。

  (二)经典南浔——江南豪门的宏构奇观

  南浔风光旖旎,古运河似一条碧玉锦带萦绕在古镇的腰际,曲折绵长的浔溪水却如一支彩笔,浓抹淡描地勾勒出南浔独特的音律和韵味,眼前荻塘帆影,莲庄风荷,苕溪春水,嘉业书香等美景,犹如一幅幅古朴、淡雅、怡然的诗意水墨画。南浔,以它典型的江南美景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南浔,更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众多江南古镇中一枝独秀。今日的南浔,还完整地保存有大量江南私家园林和巨宅宏厦,构成了其独特的大宅门文化。

  小莲庄

  位于南浔镇西南万古桥西,为晚清南浔俗称“四象”之首富刘镛所筑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经刘家祖孙三代40年的经营,由刘镛的长孙刘承干于1924年落成。占地27亩,因慕元末湖州籍大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小莲庄与嘉业堂藏书楼毗邻,园外为鹧鸪溪。群体建筑由刘氏义庄、家庙和园林三部分组成。园林分外园、内园两部分。小莲庄以荷花池为中心,山叠石而垒,亭踞山而榭依水,且风格各异,各处建筑分别成景,实为江南园林之佳构。园内的东升阁为典型的中西和壁之建筑,是刘家小姐观赏荷花之处,故又名小姐楼。2001年7月,小莲庄被列为我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业堂藏书楼

  嘉业堂藏书楼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私家藏书楼。位于南浔镇之鹧鸪溪畔。藏书楼四周清水环绕,庭院内林木森森,曲径通幽,假山、石笋、亭台、小桥点缀在荷花池周围,园林与书楼浑然一体。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孙子,于1920至1924年建造了嘉业藏书楼,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嘉业堂藏书楼藏书最丰时有宋元明清各种古籍16万册,60万卷。1949年江南解放时,周总理指示陈毅派部队保护藏书楼。1951年11月,刘承干将书楼及庭园全部捐献给浙江图书馆。2001年7月嘉业藏书楼被列入我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石铭故居

  故居主人张均衡(1871-1927),字石铭,清光绪二十年举人。酷爱收集古籍、金石、碑刻和玩赏奇石,为南浔清末民初四大藏书家之一。他和张静江都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的孙子。分家后,扩建懿德堂,其风格独特,结构恢宏,工艺精湛,尤其是众多精美生动的木雕、砖雕、石雕以及以法国进口的玻璃雕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民俗建筑和文物价值。整个建筑有240多个房间组成,号称江南第一巨宅。旧居以前后划分,共有五进。一二进为典型的中式建筑,从第三进的芭蕉厅开始,呈现中西合壁的特点,有不少外来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从地砖、壁炉、玻璃刻花到克林斯铁柱头等,都体现了欧洲十八世纪巴洛克建筑风格。尤其是第四进的大厅是一个设有乐池、化妆间、更衣室的豪华舞厅,地砖均从法国进口,墙面屋顶由红砖瓦砌筑。洋房前庭院中栽着两株广玉兰,现已有两百多年的树龄。2001年7月此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张静江故居

  位于南浔镇东大街,又名尊德堂,系其祖父张颂贤( 又名竹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所建。张静江(1877—1950年),又名人杰,湖州南浔人。 孙中山先生与他初遇时即称他为奇人,后来称他为革命圣人,曾题“丹心侠骨”相赠。张静江故居大厅内有张謇题书“尊德堂”匾额,两侧是孙中山题写的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洲”,抱柱联为翁同龢所题:“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二厅、三厅里陈列着张静江生平事迹的各种照片、书札、任命状等,其中颇多名人遗物。故居整座建筑为典型的江南豪门大宅风格,高大幽深,尤其是那韵味独特的封火山墙,可称江南一绝。

  颖园

  颖园位于南浔镇皇御河畔,为俗称“八牛”之一陈熊的住宅花园,占地11.07亩,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于光绪元年(1875年)落成。人们赞美它有苏州狮子林的风韵,以玲珑剔透、清幽雅致见胜。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称誉说:“陈园环池筑一阁一楼,倒影清澈,极紧凑多姿。”颖园内古木葱郁,有百年以上的广玉兰、香樟和紫藤。还有一池、一阁、一楼,太湖石假山堆垒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可拾级登临。

  百间楼民居

  百间楼位于南浔东,是至今江南保存最完好的沿河民居建筑群之一。百间楼相传为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女眷而建的居屋,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后几经整修,既保持明代建筑风格,又具有清代建筑遗韵。百间楼的特色是依河立楼,顺河道蜿蜒逶迤,有石桥相连。楼房为传统的乌瓦粉墙,形成由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楼式长街。各楼之间均有形式各异的封火山墙,河埠石阶,木柱廊檐,与映在河水中的倒影,连同隐约的渔歌,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上人家的画卷。

  (三)物华南浔——名甲天下的湖丝湖笔

  辑里湖丝

  1851年,上海商人徐荣村用湖州南浔辑里村产的生丝参加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并一举夺得金、银大奖。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随着上海申博的成功而被唤醒。

  辑里湖丝,因产于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自元末成村便产湖丝。1915年,辑里湖丝还与茅台酒同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如今,辑里湖丝更是大放异彩。当地引进先进的现代织造技术,传承了辑里湖丝的优良品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辑里湖丝改变了原先单一的品种,得到了创新发展。当地企业积极开发与国际接轨的丝绸深加工产品,使得这一传统工艺发扬光大,五彩缤纷的丝织产品畅销海内外。

  双林绫绢

  南浔区双林镇生产的绫绢,素以轻如蝉翼、薄如晨雾、质地柔软、色泽光亮著称,被誉为“丝织工艺之花”。

  双林绫绢的生产历史悠久。湖洲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碳化的绢片,可见4700多年前已开始生产。三国时,有“吴绫蜀绵”之称。唐代起,双林绫绢列为贡品,远销日本等国。嘉靖年间,双林已成为拥有几千家丝绸专业作坊的大镇。此后几经兴衰,至抗战时期,双林绫绢生产遭到严重摧残。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林绫绢获得生机。目前,双林绫绢厂是我国唯一自织自染的绫绢生产厂,年生产量近200万米。各种各样的绫绢,犹如盛开的鲜花,争艳斗妍,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善琏湖笔

  湖笔乃笔中之冠,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挥洒自如,深受文人学士和书家画师的珍爱,它与徽墨、端砚、宣纸并称为“文房四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湖笔源远流长,其发展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南浔善琏是湖笔的发源地,也是我国主要的湖笔产地。善琏培育出无数的制笔巧匠,他们代代相传,祀蒙恬为笔祖,技艺精益求精,使湖笔日臻完美。

  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頫等历代文人墨客都对湖笔情有独钟,在湖州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书画作品,他们的才华和造诣推动了湖笔的发展。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郭沫若及社会知名人士文学家沈雁冰、叶圣陶、傅抱石、吴作人、潘天寿、启功、费新我等,对湖笔的耕耘、指导和关心更提升了湖笔的文化形象。至今,湖笔的名声早已传播到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并走出国门扩展到世界各国。

  (四)活力南浔——续写辉煌的腾飞热土

  千百年来,南浔区经济繁荣,商贾流通,人民富裕。如今,穿越历史的风雨,南浔人正在续写当年“江南大宅门”的辉煌。

  南浔现已是下辖9个乡镇的经济强区。2003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0.88亿元,财政总收入7.1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90元。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泰科公司在这里落户,全市第一家国家级博士工作站在此建立,全区已形成木业、电磁线、电梯、皮制品、毛纺、磨料磨具、链条、真丝制造、湖笔、商标织带等十大块状特色产业,并重点发展了新型纺织、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皮革及制品、金属冶炼等六大优势产业。南浔特种电磁线市场基地被命名为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实木地板生产、销售量已跃升至全国总量的50%以上,被誉为“中国木地板之都”。

  南浔区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全区粮经产值比例达到23:77,基本形成了“金獭兔”、“银湖羊”、“香大头”、“温氏鸡”等四大特色农产品。以种养殖为主的优高农业开始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日渐成为南浔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南浔古镇通过多年的开发与保护,旅游景点不断增加,旅游规模逐渐形成;管理机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初步得到建立;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增幅较大;古镇旅游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旅游品牌战略也进一步得到贯彻和落实。

  (五)瑰宝南浔——悉心呵护的文化遗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南浔就决定停止在古镇保护范围内新建建筑物,开始有意识地保护古镇。近年来,南浔更是以申报世界遗产为契机,全面加大对古镇风貌的保护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1、编制规划,制订方案。在编制和实施古镇保护规划过程中,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摸清家底。和上海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和省市建设、文物部门的有关专家一起,对全镇的历史街区、传统民居和文物古迹,先后进行了两次较为全面、系统的调查,摸清了文物古迹的现状,对全镇30多处文化遗产,建立了完整的管理档案,做到了“四有”:即有档案资料、有保护机构、有保护标志碑、有保护范围。二是编制保护规划体系。在南浔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编制了《南浔古镇保护规划》,确定了2平方公里的古镇保护范围,将保护范围划分为四个层次,并实施不同等级的保护措施。同时,还编制了百间楼,小莲庄、藏书楼等文化遗产保护、整修规划,形成了“点、线、面”三个层次的保护规划体系。三是制订了分步实施方案。根据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级和不同状况,确定修复方案,落实了有效的保护措施。

  2、突出重点,强化保护。南浔镇文物古迹点多、面广、量大,保护任务十分繁重。在财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做到把握好轻重缓急。一方面,实施全面保护,从整体着眼、全局着手,对整个古镇搞好规划控制。在古镇保护范围内停止新建建筑物,并逐步迁移、拆除与古镇风格不协调的建筑物。另一方面,对重要文物和受损严重的文物,强化重点保护措施。几年来,共投入4000万元,先后对小莲庄、藏书楼、张石铭故居、张静江故居、百间楼部分地段、商会旧址、丝业会馆以及9座古桥,开展了重点修复。

  在保护和修缮工作中,坚持 “修旧如旧,整修如古”。通过定期不定期地聘请专家指导,精心选用旧材料,选择具有古建筑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使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得到切实的保护,杜绝了乱修乱改、毁真造假的行为,避免了“假古董”的出现。对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其他名树古木、古桥梁,都落实了保护单位和保护责任人,建立了防火、防盗、防损坏等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制,并与这些单位和人员签订了责任状,并明确了奖罚措施。

  3、整治环境,合理开发。对整体环境的综合治理,着重抓了三个环节:一是搞好清理和搬迁。对一些传统民居和园林古迹被部分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租用、占用和一些新建的不相协调的建筑,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清理和搬迁工作。二是开展市河整治。对保护区内的市河,开展了清淤泥、清垃圾、清杂草的工作。对塌损的驳岸进行了整理和修复,铺设污水管道,建造翻水站,确保定期换水,还水乡一方碧水。三是美化、绿化环境。坚决把污染的企业拒之门外,大力引进环保节能项目。南浔通过编制生态区规划,按照“社会化投资,市场化经营,集约化治污”的原则,多渠道推进治污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较为集中的镇,都上马了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0.5万吨,一批生活垃圾处理厂及截污工程开始运作。近三年来,全镇绿化建设投入1300多万元,植树40000余株,新建公共绿地3.l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平方米,镇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镇。

  南浔人正在描绘着一幅历史与现实完美融合的画卷,将这份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完整无缺地传承下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关注2004年高考
中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AC米兰中国行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豫剧大师常香玉逝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