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北京后海
“什刹海”是一句梵语。有人苦心孤诣地在“海子”周围找出了十座寺庙,说这就是什刹海的来历,纯属一厢情愿的误会
《燕京岁时记》中记述:“什刹海在地安门迤西,荷花最盛,六月间仕女云集。凡花开时,北岸一带风景最佳,绿柳丝垂,红衣腻粉,花光人面,掩映迷离。真不知人之为人,花之为花矣。”
这里的居民一如从前的记忆一般生活。
城中内心孤独的年轻人,从喧闹的大街拥挤到这里,仿佛这里是文明的最后角落。
耳机中歌手何勇无奈地唱“??银锭桥再也望不清,望不清那西山??钟鼓楼吸着那尘烟,任你们画着它的脸??”
沉迷:愈夜愈美丽
打开北京地图,这个缺水的城市中,水的标记格外醒目。中海、南海简称“中南海”,它的北边,是知名的北海。再往北,过了新拓宽的平安大道,就是什刹海,又称“后三海”,包括前海,后海和积水潭,指从地安门,鼓楼的两边到德胜门的两边,三个一水相连、襟带相接的海。懒得什么事都较真的现代人把这一带统统称为后海。
“什刹海”是一句梵语。有人苦心孤诣地在“海子”周围找出了十座寺庙,说这就是什刹海的来历,纯属一厢情愿的误会。
在元代,这里是最繁华的商业区,酒楼茶肆、商贾戏班云集。如今,它仍身处闹市,距离紫禁城只有咫尺之遥,却总让人有种远离都市甚至恍若隔世的感觉。相对于北京理性而有序的格局,灿烂恢宏的气势,这个地方有些脱节,仿佛离现代文明十分遥远。
中南海和北海里名胜古迹众多,至今保存完好。而后海,则如同流落民间的宝珠,多了些日常起居的家常味道。
就在夏夜的晚风轻轻吹起的时候,走在海沿上,漫步就变成了踩着云朵的飘荡。贴了水的灵气,刚到这里的人或许被这种距离和难得的静谧感动,然后被诱惑。反倒是越来越多的流连打扰了它。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城市的人也想找到一个可以忘却烦恼和凡尘诱惑的地方,他们怀旧一样地急于把自己放进被湖泊凝固的历史之中。
以银锭桥分界的前海北沿、后海前沿、柳荫街与前海西街之内的地区,有18条胡同蜿蜒曲折。幽深的胡同孕育了社会发展的勃勃生机。胡同更深的地方,酒吧或茶吧坐落在已经闭户的民居之间。岸边的长椅其实只能容下两人,恋人们正好在这里谈情说爱,周围弥漫着不知名的气息。
夜深的时候,兴致正浓的人们不忍离去。载着霓虹倒影的水面,也载着摇起木桨的游船。水面被荡开,又流动着统一起来。梦一样的夜色把历史暂且打乱,凝固于一处。或者这本身就是你的一个梦,它远远的飞来,从浓妆淡抹的西子湖边,从桨声荡漾的秦淮河上??终于让你忘了自己所在。糜烂的色彩和糜烂的灯光给人一种糜烂的感觉,人有的时候是需要这样的感觉的。
沉醉:和后海谈场恋爱
应该说,任何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白天都是一样的,因为所有人都在急赤白脸地挣命。但到了晚上,无论城市还是人,都放松下来,非常本色。所以,如果白天你在北京打拼,一定别忘了晚上和后海谈谈恋爱。
有人说,夜晚的后海才是后海,月色下,即便擦身而过也会带三分浪漫,重要的情节一定要发生在夜间,只有夜间,才可以没有现实生活的打搅;即使你不能从埃菲尔铁塔上看巴黎夜景,不能从某高档写字楼的78层或者某旋转餐厅俯瞰花花世界,至少你可以在后海体会一下什么叫做有品位的消费,一切算计都可以被浪漫遮掩,一切奢靡都可以解释为情调。
烟袋斜街1号原来是个烟袋铺,屋檐垂着铸铁烟袋花,是旧时店家挂幌子用的,门框上一对莲花匾托形态古雅,旁边一个不起眼的小牌,是清政府颁发的“营业执照”,书曰:京师总商会。王寅把这座200年历史的老房子改成现在的“木楼酒吧”,专门用来展示自己的收藏--扑克,一千多种。王寅小时候就生活在这里,他舍不得改变房子原有的样子,连油漆都不肯重新涂抹,却把屋里整整的一面墙贴满了扑克,其中不乏精品,算起来这面扑克墙的价值少说也有1万多元,钱还是次要的,把自己费劲巴力从犄角旮旯搜集来的藏品就这么贴在墙上永远取不下来,是要肉疼一阵子的吧。
年轻的王寅以扑克会友,他的叔叔也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邀票友溜溜嗓子的所在,原来这群老者都是在后海沿上自得其乐的。
烟袋斜街有不少古香古色的“老店”。店铺规模都很小,名字却很有味道,一间巴掌大的裁缝铺叫做“星瑶制衣工作室”,一个小卖部叫“湖景源食品店”,一间小服装店叫“烟媚坊”。另外,还有“云水阁”、“鑫园”等,小而旧的门面流出浓浓的老北京韵味。
出了烟袋斜街,迎面就是银锭桥。据说早年的这座小桥像一个倒置的元宝横卧在两海之间,故被人称做“银锭桥”。后来原桥被毁,重修后加长了桥身,拓宽了桥面,虽然不很像元宝了,仍不失清雅秀丽。明代人李东阳称此处为“城中第一佳山水”。站立桥上,北望后海水天一色,远眺西山后海原是北京传统生活的工笔写意,但这滋味已经不那么醇了,现在看来更像是一幅后现代意识的油画,各种生活的调子都斑斓在其中。
以后海为中心,幽深的胡同儿四通八达。这些当年称不上规划和设计的小路和窄巷,在现如今人们的眼里变成怀旧和回归的符号。闲坐乘凉的老人、沿街吆喝的小贩、还有颠颠跑来的一只小狗,都会让时尚一族眼波恍惚,有一刻的软弱和沉溺。
有人说,北京没有死胡同儿,只要你有耐心,不论从那条胡同穿过都可以到达你的目的地。
沉湎:那时花开
后海地处北京市中心,距天安门仅有四五站地,与景山、故宫遥遥相对。是旧时皇家独享的一泓清池。
海边不乏深宅故园。清代许多亲王贝勒的宅第都在周围。沿海走着走着,一不留神就会看到碧瓦红墙。在那些高大庄严的大门外,只能看到院内高大森郁的树木。悠悠地透着神秘。据说,后海的水域连着故宫的龙脉,从古至今都是风水宝地。所以,自明清以来,沿海便布置了皇亲国戚的宅院。
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祠堂一所,占地共约八十余亩。园中南楼前临水有“明开夜合”树七株,其中两株二百余年前的古木,据说是明珠长子纳兰性德亲手所植。嘉庆年间,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并特许成亲王引后海水入园。现在我们看到的“恩波亭”就是成亲王时修建的,平安石上“岁岁平安”四字便出自成亲王之手。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其在成亲王府的基础上添改修缮,建成醇亲王府。宋庆龄曾经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工作、生活了18年,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留下了许多痕迹,增添了不少亮色,西花园也因此被辟为宋庆龄故居。
梅兰芳先生一生中的最后10年是在什刹海西北隅护国寺街9号度过的,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大师的观光景点。故居现有房屋37间,馆藏文件3万余件。
1963年秋天,郭沫若迁居前海西街18号,在什刹海西畔这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里走完了人生最后14个年头。院内最为显眼的当数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银杏和牡丹,那些曾经与主人朝夕相处的一草一木,浸润在主人真诚与博大的情感世界中。现在故居正房的客厅、办公室、卧室依旧是主人在世时的陈列。暖廊环绕小小的月季园,通向最北面的房间,正中的一间是郭沫若夫妇研磨书法的地方。伟人已去,故园依旧。一卷卷书稿,一幅幅书法佳作,保留着他的神韵。
位于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花园,是现今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当年曾是乾隆宠臣和王申的私宅,后由慈禧赐给了恭亲王并因此得名恭王府。恭王府分府邸、花园两部分,拥有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势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设计、布局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全园以“山”字形假山拱抱,三面堆土叠石为山,中路以房山石堆砌洞壑。立于山顶,居高临下,更可观全园景观。
舒乙先生在回忆录里说,老舍先生生前最爱北京,而北京他最爱的是积水潭。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最常出现的地方就是积水潭、什刹海、银锭桥、德胜门什么的。老舍先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中就有大量关于积水潭的描写。老舍在他著名的散文《想北平》中说: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经在前海北沿一个大杂院里住了近30年,也是吴先生一生中住得最久的旧址。吴冠中住过的大杂院叫会贤堂,是民国时代北京最豪华的饭庄,名士雅集,蔡锷和小凤仙曾在此相会,画家卫天霖的婚礼亦在此举行。从大杂院往左,沿什刹海至银锭桥,小桥上向西北方向观远山,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过桥去鼓楼,需经一条狭窄的小街,就是著名的烟袋斜街。吴老当年经常到小街中的一家小小裱画铺托画,与裱画的王师傅成了忘年交,送了他一幅画,还为他的店命名“烟袋斜街裱画铺”,并为此在《北京晚报》发表了一篇短文,王师傅高兴极了,而今人、店早已不在了。
有名的还有:广化寺,清朝的京师图书馆,鲁迅先生曾在此任职。
清风碧水,晓岚明月间,三百多年更替,如今这些大宅院除了少数被视为文化古迹精心保留下来,其他的多是只留下来一个轮廓,变成了机关、学校的所在地。沿海的旧砖墙上,长满了殷殷的青苔,深深浅浅的绿色仿佛在提醒着人们关于这座城市的悠久的历史。
沉沦:后海硬伤
旧时的什刹海用老北京的话说是,心里不痛快“自个儿消停”的地方。而今,七千块钱一平米的地价,酒吧中夹杂着的小资、城管、美眉、老外等沉湎于其中的种种种种,早已不能让心中不快的人在开得风情万种的丁香树下找回那旧时的“气场”。
这个最能概括古都风貌以及老北京风土人情的地方,忽然就变成了一个最时尚的符号。接连开业的酒吧一家挨一家,天天夜夜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熙来攘往、人潮如织。
每逢周末晚,进入交通管制时间的银锭桥依然水泄不通。三名交警在桥头维持交通秩序,疏导拥堵的车辆,三辆汽车、一辆三轮车和无数“不让须眉”的自行车挤作一团。古老的桥头骤然变成了巨大的停车场,其瞬时拥堵程度绝对不亚于高峰时期的二环主路。
后海凭空多出了四处硬伤:拥堵、嘈杂、污染、混乱,也许还有一处我们看不到的内伤--在诸多时尚+伪时尚的步步进逼之下,后海历史的浓墨重彩正在逐步地斑驳和消失。
木楼酒吧主人王寅说,他更爱儿时的后海,早晨起来听到的只有鸟叫,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围着海走一周就算郊游,以及窄窄的青石板和字正腔圆的叫卖??
一些曾深爱着后海的人们,此时选择离开,只是对记忆的尊重,他们宁可在回忆中沉醉于后海,等待着它重新归来。
据说,为治硬伤,相关方面已经有所动作:从“疏、堵”两方面入手,采取“先治后管”的方式,边保护边开发后海的资源。
--以水草和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明确为重点保护对象,钓鱼、游泳被明令禁止。
--为治理“水华”,安置“多功能环保船”进行下海治污。
--为缓解拥堵人流,改建荷花市场,集中商户,除设有传统的餐饮酒吧类店铺外还将引进琉璃工坊、星巴克等。
--增加水面娱乐项目,设置多种类型船只,供游客休闲、就餐和娱乐,以疏导人流,适当缓解交通。
--鉴于目前后海地区车辆管理混乱,在荷花市场附近将建立一个能容120辆车停放的车场。
--沿“海”两岸增加一定量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如垃圾箱、公共卫生间、观景座椅及城市健身设施等。
--为解决现有商业建筑混乱问题,聘请专业人士就不合理建筑重新设计,由政府督促改建。
--为解决酒吧噪声扰民现象,政府将对相关商户采取时间限制与音量控制。
又据说,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之一的什刹海,2008年前将按功能被分成“前海热闹活动区”、“后海安静休息区”和“西海垂钓区”。
在“克制的享受”和“永久的失去”之间,钟情后海的人们正在做出选择。
文/杨志红 摄影/陈政
聚焦后海酒吧
过客:在胡同里生存
这是一家旅游主题的酒吧,而且据说是北京最早的一家。它位于中央戏剧学院旁边,一个叫南锣鼓巷的胡同。炎热的夏夜,过客的院子里热闹非凡,平日里喜欢四处游走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嬉笑、打闹、喝酒、聊天,这样的场面不由地让人想起在户外的情景,也代表了旅行者的生活状态。
那里:生活不是在别处
“那里”的宣传单上写着这样一行字:“生活不是在别处,就是在那里??”最早开在北大旁边著名的文化胡同成府街,后来那条胡同拆了就搬到现在这里,位于后海附近的帽儿胡同。这条胡同很著名,胡同里有很多名人的故居,有国家话剧院等。这是一家以摄影为主题的酒吧,墙上挂有很多大师级的作品和老板朋友们在各地拍的好片子,主要以黑白艺术片为主。有时候,他们还会在酒吧里举办一些专题摄影展。
白枫:从我们眼前滑过
位于地安门大街到银锭桥的路边,紧靠着后海,旁边是京城有名的老字号“烤肉季”。一个看起来很破旧的房子,木制的窗户遮盖着行人的目光,让人很难想像这会是个酒吧,它很容易在我们眼前滑过。
来这儿的人都是安静的人,这里没有喧闹,只有轻轻的音乐在空间内环绕。和大多数喧闹的酒吧比起来,这里似乎更适合情人们约会和窃窃私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酒吧的厕所,种植着各类植物和花,小小的空间里香气扑鼻,没有一点异味。这不像是厕所,更像是一个小小的花房。
左岸:后海的酒吧贵族
银锭桥左首往南,沿着湖边一直走,进入一个胡同,湖渐渐隐去,有一个酒吧,那就是左岸。“左岸”原来叫“蓝莲花”,可以放电影,经常聚集着各色精神贵族和文化人。
左岸和后海其他酒吧比起来显得比较贵族,宽大的竹椅,宽厚的桌子,老式家具和饰物,屋内是宽敞舒适的大沙发,人一坐上去会陷得很深,很舒展很舒服。
香草吧:“别”在烟袋斜街的腰上
很多人喜欢它的平台,那是在原来平房的屋顶上搭建的。当平台上的灯笼在夜空中发散出橘黄色的光晕,仿佛靛蓝的琉璃碗里摆着两只话梅,看看它们就能下酒。
其实,香草吧的亭子间最可爱。通向平台的楼梯拐角处,原有一平方米的留白,老板摆上了一张木桌、一把木椅、一本卷了角的《纳兰词》??虽是架在老北京的平房上,但那份干净、细致、精明,倒有老上海亭子间的味道。在飘雨的下午,一个人爬上亭子间,让木屐在楼梯上敲下一连串悬念。坐在这里,可以闻到小院里泥土的腥气;可以听见雨滴冲刷灰瓦的回响;一回头,后院里枝繁叶茂的柿子树几乎探进亭子间的窗口,片片肥美的叶子在雨露的滋润下密稠稠,三分鹅黄,七分橘绿。
老祁佛吧:最大特点是它的留言板
就在“银锭观山”边上。店很小,装修朴拙,家具都是粗木的,带着榆木疙瘩那份冥顽不化的执著。店外的藤萝架下,经常横躺竖卧着一些染着红蓝头发的大孩子。老祁交游甚广,周末会有一些新锐的乐队,带着“家伙什”来吧里聚会,对其他客人来说算是一场演出。
胡同写意:看着银锭桥车来人往
“胡同写意”,它太小,很容易被错过。如果不是门口摆着若干桌椅,你不会相信这小小门脸内也别有洞天。狭小的空间里挂着很多印象派的画作,像一个画家的小小工作室。每次经过,都会看到很多洋面孔坐在支于湖畔的椅子上。
木楼酒吧:前面都有,不说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