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通货膨胀:最令人担忧的是应对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1:14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许保罗

  编者按:

  随着2008年2月CPI指数的公布,各大机构对于今年通胀的预测纷纷上调。对于乐观者而言,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和中国出口的减速,这或许是本轮通胀的洪峰;对于悲观者而言,通胀顶峰何在尚不可知。两方人士各执一词。然而,有一点要注意,中国M2/GDP的比值尚在高位运行。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该比值高达163%。这也就是说,超过GDP需求63%的货币因为各种原因被央行发行进入了市场。假如这些货币被滞留在银行体系中,那么通胀压力尚只是潜在的。假如居民因为负利率等原因开始将存款“搬家”进行消费,那么潜在压力将立刻变现。以此而言,未来中国的通胀形势将很严峻。文章欢迎读者来信交流,邮箱guchongqing@gmail.com。(文/谷重庆)

  国内外的投资者目前都在担忧中国日渐高涨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字。不过事实上,通货膨胀本身并不是最令人担忧的,最令人担忧的是政府的应对政策。

  目前看来政府还没有下决心出台更严厉的措施以抑制通货膨胀。这是因为,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有其积极的一面:如果没有价格上涨,经济失衡的问题可能很难解决。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可能缺乏应对通胀的政策工具。

  很多人认为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采取了严厉的行政措施以应对通货膨胀,但实际上,事实恰恰与此相反,当时的主要政策是大幅加息,使实际存款利率为正。而目前的情况是,人民币升值仍有较大的空间和预期,资本管制存在漏洞,因此名义利率提升的空间不大。除此以外,由于存款规模更大以及商业银行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因此采取1990年代那种将存款利率与CPI指数挂钩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困难。

  笔者预计2008年政府将加息数次,但实际利率仍会为负。短期来说这对投资者是个好消息,而且由于负利率和通货膨胀,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将能够避开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但对政府来说,这不是好消息,因为过低的利率可能使经济过热,通胀从食品价格上涨转为全面上涨。

  超出预期的通胀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2月份的通货膨胀数字都很高,不管是工业品价格指数(PPI)6.6%的涨幅还是CPI 8.7%的涨幅。目前看来,CPI的上涨主要还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但是食品价格短期内没有下降的迹象,这使得情况和以往不太一样。食用油价格已经大幅上涨,而且由于春节期间雨雪天气造成的破坏,可能还会继续上涨。

  天气原因也对猪肉市场的供应造成了影响。一些农业经济学家之前预计猪肉价格将在春节后下降,现在他们把这个时间调整到了奥运会之后。因为,2007年8月份开始实行的各类补贴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才会对市场供应产生作用:大约需要7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全部替代患蓝耳病的种母猪,之后还需要4到6个月,新增的猪肉才能够供应市场。同时,猪肉价格涨幅应该不会像2007年下半年那么大,但仍有可能上涨。不过专家们担心,上面提到的供应周期问题也可能会对猪肉价格造成影响。就目前的猪肉市场来说,养猪是赚钱的,但如果猪肉价格开始下降,那养猪可能就不赚钱了。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