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0年市场法治进程与企业家的命运(7)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2日 17:16  《法人》

  记者手记

  愿中国企业家一路好走

  文 本刊记者 张驰

  历史,把2008厚重的年历缓缓地翻过,留给有心人的是一段既有感叹号又有问号的回顾。

  提及感叹号,是人们对汶川地震后国人向心力高度凝聚的客观评价,是奥运会圆满闭幕后世界各地对中国政府的高度称赞,是老百姓对中央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与力度的认可。

  提及问号,直接的表现是人们对国内食品安全的担心,对媒体公信力的怀疑,对全球经济危机的不安。

  这其中,还有一个问号给2008年兵溃商海的企业家,从顾雏军到田文华,再到黄光裕,他们到底怎么了?这个问号无论是一年前给出,还是今天着重强调,都有其现实意义,又有其悲壮的历史色彩。

  当初,我们编辑部策划了“30年法治之痛”,其立足点就是想沿着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家陨落轨迹,找寻30年来中国法治变迁的一个个值得总结的节点。提起这一点,中间还有一个插曲。

  那是2007年底的一天,我在电视上看了一期节目叫“30年,我们的青春”,说的是1977级大学生的故事,看着看着,我的头脑里就展开了联想:从1978年中国确定改革开放政策到2008年,也即将满30年。这30年应该有很多事情值得纪念,作为《法人》杂志来说,应该有自己响亮的声音。

  结合杂志的内容定位,我们既不能泛泛而谈30年来各行各业的变化,那样做只会流于表面,又不能刻意地围绕某段事、某个人做文章,那样做会有以点代面的嫌疑。

  于是,在那一周的选题会上我粗略地把我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大家的反馈意见是可以操作但前提是要细化一下操作步骤。

  但由于临近春节,从时间上来说选题的操作难度比较大,所以这个选题就暂时放在一边,做相对容易一点的“2007中国企业十大落马高管”,这么做的好处是先通过这个选题的操作,为采编团队协同作战水平的提升做一个储备。

  在“2007中国企业十大落马高管”的成文过程中,我同时在构思“30年法治之痛”的成文架构,经过与同事、同行的多次沟通,最后确定了以几位企业家的成长陨落史为依托,把他们所处时代的经济法律变迁给描述出来,两条腿交叉往前走效果可能会更好。

  这一方案经编辑部讨论,一致通过。

  此时,我的心情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选题通过,忧的是自己没有能力把握住30年中国经济法律的发展脉络,写不好自己所负责的文章,用如坐针毡来形容当时的情形一点都不过分,查阅大量的资料,细致地做笔记,辛苦地做采访,尽可能消化有用的材料,生怕出半点差错。

  有个细节能说明我的紧张程度,我负责的主文,从上版到一校、二校、三校、彩样,每一道工序我都要仔仔细细看上几遍,直至杂志的最终稿被送到印刷厂印刷。

  从“2007中国企业十大落马高管”到“30年法治之痛”,再到今年第一期的“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这是个有意思的巧合,绝不是个简单的轮回,这些处于低谷的“企业家”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来会走这条路。

  众所周知,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种法则同样适用于社会,企业家群体中不乏有商业天才者,但有些人走的太超前,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不和谐;有些人走的太急功近利,直接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我还敢肯定,继2008年落马、被羁押的企业家后尘,今后还会有很多企业家被社会所淘汰。

  我们不希望企业家在出事的时候才一声叹息,而是在企业创立之初就树起“诚信”大厦。

  我们希望企业家不仅有商业智慧,更有社会智慧,长远地考虑到个人、企业与社会的相融性,这样,企业的基业才能长青,个人的事业才能久远!

  我们更希望中国企业家一路走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