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拐点?起点?(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2日 14:06 《商界评论》杂志

  房地产行业的走向会是怎么样呢?有趣的是,不知道当初是谁给“房地产”行业取了这么好的一个名字,这位前辈一定具有洞悉世事的先知先觉,居然能够在命名的同时还向我们揭示这个行业发展的轨迹。我们分别来看这三个时代。

  经济特征核心要素价值创造业务难点特征

  “地”阶段农业经济土地资源跑马圈地政府关系体力

  “房”阶段工业经济产品多快好省将项目做成产品脑力

  “产”阶段服务经济客户客户体验70年间客户需求的变化心力

  “地”的时代

  这个时期的逻辑很简单,抢到地盘,占有资源就赚钱,这是一种农业经济的思维。“只要有了地,无论在上面盖鸡窝还是别墅,都一样挣钱。”

  先说这个“地”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在海南炒地一直到2007年,房地产行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土地的增值。那个时候不要说老百姓,就是政府官员对此也是懵懵懂懂,只要有谁说能出钱过来开发某个项目,地方政府无不将其视为座上宾。虽然没有通行的土地出让标准,却有通行的拿地方法,俗称协议拿地。房地产开发商看好一块地之后,就找政府主管部门商量;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当然就会给予开发商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一块土地大家商量的结果是值3个亿,开发商提议说这个项目我们准备在3年分三期开发,政府说可以;开发商又说在项目开发期间我能否分期付款,政府说,只要你不少付,分期也没问题。于是达成一致意见,开发商每年支付1个亿,平均分配到每个季度就是2500万。这样,开发商用2500万撬动的是价值3个亿的土地,然后就眼看着土地每天增值,三年下来这个项目贡献的现金流可能会超过20个亿。

  在北京东四环内侧有一个与国外合作开发的项目,我每天从那里路过,在2007年初的时候感觉到项目开发好像一直停滞不前,于是就请教房地产的业内人士。一位明白人跟我说,这家公司在拿地上面很有办法,可是在项目管理上非常落伍,他们正与承建商和材料供应商闹矛盾,所以项目被拖累了。另一位明白人给我说,你是有所不知,项目开发商这个时候正躲在什么地方偷着乐呢;你没看到住房销售价格每个月都在上涨嘛,如果半年前就把房子盖好卖完,最多只卖每平米12000元,现在已经是16000元,打打闹闹的半年为开发商额外创造了1个亿的净利润。所以说,在这个时期,只要能以较好的条件拿到地,“无论在上面盖鸡窝还是别墅,都一样挣钱”。

  当然,政府意识到了这是个问题,与其将财富转移到少数人手中,不如政府出面拿下。于是除了三、四线中小城市之外,全国主要城市均通过“招拍挂”的方式拍卖土地。上面说的那块3个亿的土地,在“招拍挂”之后没有10个亿恐怕是拿不下,而且是一次性付款。所以现在大家经常听到某个地方又出现了“地王”,那就是土地拍卖的结果。

  政府出台了一些加强土地管理的政策: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实行“净地”出让;控制单宗土地出让规模;规定每宗土地的开发建设时间等;拿地成本提高了,现金流就紧张,中小开发商就有些撑不住了,于是大家就挤着去上市。不过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好赶上美国次贷危机以及股市的不景气,上市之路似乎也不顺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