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南航:沉重的翅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 14:02 《财经》杂志

  中国第一大航空公司为何陷入困境,丑闻缠身?

  □本刊记者 季敏华 曹海丽 龙雪晴 本刊特约记者 潘晓虹/文

  临近“五一”长假,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方航空)宣布,2005财年巨亏17.94亿元人民币。

  这是自2005年之夏公司高管涉嫌经济犯罪被捕、大股东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下称南航集团)爆出委托理财巨亏丑闻以来,这家拥有723亿元总资产、261架飞机和3.4万余员工的中国第一大航空公司遭受的又一记重创。

  这同样也是1995年创始以来,南方航空披露的最大损失额。巨亏之缘由,公司将其归结为航空燃油价格持续暴涨,以及近年并表北方航空、新疆航空两家公司导致的费用攀升。但这显然难以说服市场。公众关注的焦点,是这家直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的“巨无霸”企业近两年挣脱不掉的委托理财及经济罪案的巨大阴影。而这一切,在上市公司的年报里并无答案。

  当年接棒创办人于延恩出任南航董事长的颜志卿已在2004年11月届满退休,接替者为原国家民航总局副局长刘绍勇。现年48岁的刘绍勇系飞行员出身,有着在民航业浸淫近30年的资历。如今,他要继续引领庞大的南航负重飞行。

  无论如何对外回避,新任刘绍勇不可能抹去公司失陷的昨天。没有人能够将涉金十数亿元、涉及两名核心层高管人员的委托理财案视为孤立事件,而明晰产生此次“资本运作”罪案的治理之弊,连同认清其主业不振的体制之源,正是南航驶向明天的起点。

  事件轮廓:恶性投资造成恶性损失

  两名涉案高管已交广州市检察院。“目前还在考虑以什么罪名起诉。”一位接近广东省纪委的权威人士说

  国家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对南方航空的专项审计已在2005年下半年结束,然至今尚未公布结果。来自审计部门的消息称,李金华审计长将在今年6月下旬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作2005年度审计报告,“到时会披露南航审计结果。”

  司法程序也正在紧要关头。南航两名涉案高管——集团副总裁兼上市公司董事彭安发,以及集团财务部部长陈利明,已于今年3月被广东省反贪局移交广州市检察院起诉,“目前还在考虑以什么罪名起诉。”一位接近广东省纪委的权威人士说。

  彭、陈两人被指调集巨额资金乃至账外资金委托理财,涉及多家券商,其中仅流向深圳世纪证券公司的委托理财资金即达12亿元。“恶性投资造成恶性损失。在最初的委托理财亏损后,陈利明多次融集巨资继续投入,一为掩盖,二为补损,但损失愈大。”一位参与调查的人士透露。

  2004年间来自南航的12亿元资金,是历史不长的世纪证券所获得的最大一笔委托理财业务。世纪证券将其全部用于重仓持股,结果损失惨重,至2005年四五月间审计部门介入调查时曝光。

  这中间,是笼罩在重重阴霾中焦灼不安的一年;对中国头号航空巨头如此,对2001年方始成立且资本微薄、却素以“新生代券商”扬名的世纪证券而言更是如此。他们之间以12亿元资金纽结的短暂联姻,看似机缘巧合,实则各自发展阶段的双向选择:

  一方面,因行业特性而握有充沛现金流的南航集团,素有盘活资金的内在需求。2001年后,这一需求因航空主营业务不振而被逐年放大。此时的南航上下,非但集团及集团下属财务公司大举委托理财,集团多个部门也都卷入其中。至2004年中,甚至上市公司南方航空也以5亿元巨资投向委托理财。其中,既有直接委托券商理财的“双方协议”,更有大量涉及中间人的“三方协议”。

  另一方面,世纪证券初创未久,资本金匮乏、经纪和投行业务微弱,格外看重委托理财。委托理财名为“中间业务”,实则券商主动融资行为,饮鸩止渴,资金大多投向股市,在二级市场赌一把。

  然而,这确乎为被市场实践证明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模式。2001年以来步步向下的中国股市,瓦解了这条食物链上几乎所有参与者的幻想。在南航委托理财事件中,更暴露出委托方资金调度的随意及混乱,而这并非偶然。

  尽管早自1997年即已在海外上市,虽然在2003年增发A股后,已成为流通盘近半的名副其实的公众公司,然而在分析家眼里,南方航空及其大股东南航集团身上,依然有着“官僚式”国企的诸多特征。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民航业竞争加剧、政府之手频频舞动的大背景下,这家声名显赫的央企既有着太多的不由自主,也因自身的弊病而失去了太多的发展机遇;最终,滑向与形形色色的“市场能人”共舞、企盼股市炒作改善公司财务的境况。而企业内控机制的严重缺失,更助长了少数高管冒险乃至犯罪的行径,增大了整体风险。

  疏离主业而冀望“资本运作”,无异于舍本逐末。“因为市场不可能长期好,这也是周期性的。”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63岁的全国人大代表颜志卿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说。就南航委托理财一事,这位前南航集团总裁、南方航空董事长承认,“真正搞企业的人,对资本市场的了解是有限的。”

  逆市中的冒险

  汉唐失利,再找世纪,一场锲而不舍的“资本运作”游戏

  时至今日,围绕两年前南航那笔12亿元委托理财项目的争议,仍未完全平息。

  当事人证实,12亿元委托理财资金的第一笔,在2004年八九月间投向世纪证券账户,之后再注入两笔。委托理财协议为期一年,世纪证券承诺保底收益率约在9%。

  “和我们签约的是南航集团公司,我们只知道是从南航财务部调来的钱,但最终来源是哪里,我们不知道,也不关心。”原世纪证券总裁吴敏文说。

  这笔钱旋即被世纪证券投资部用于建仓,12亿元资金约在2004年底前全部到位。它们和世纪证券的其他委托理财资金及自营资金,被投入同一个资金池,集中建仓数只

股票。“我们一向习惯集中资金做大盘股,不做组合投资。”世纪证券内部一位员工说。

  集中持股,是世纪证券高层至今乐道的操盘手法,且在2004年上半年一度斩获颇丰,而南方航空本身就曾是世纪证券的重仓股。建仓自2003年下半年始,其时,南航刚于当年7月挂牌A股,因SARS打击,民航股一蹶不振。世纪证券成本价约在4.20元-4.30元之间,最高位时约持有3000万股。进入2004年初,摆脱SARS阴影的民航板块开始上扬,南航股价最高冲至6.70元,世纪证券在当年3月间套现,净赚近8000万元。

  然而,市道很快逆转。4月,上证股指大滑;同月,“德隆系”崩塌,市场资金趋紧,融资成本大涨,“委托理财业务越来越难拉了。”一位市场人士说。

  时至8月,汉唐证券崩盘。当月16日,汉唐证券上海华山路营业部提前兑付近8亿元客户委托资金,导致公司资金链全线断裂,证监会调查小组随后进驻。之后的调查结果显示,汉唐证券的模式亦不外乎以高成本融资做庄。

  消息人士透露,南航集团也曾是汉唐证券委托理财业务的客户——“至少2002年以后还有超过1亿元的委托理财,造成了很大损失。”

  汉唐证券危机爆发后,市场对于委托理财谈虎色变,许多证券公司开始大力收缩保底理财业务。然而,逆市从来不乏胆大之人,此时的世纪证券仍愿铤而走险,以更高的成本融资炒股。

  “那时还做保底委托理财也是出于无奈,因为世纪证券没有其他盈利模式。”一位原世纪证券员工透露,“作为新券商,我们没有办法。”

  而在另一头,刚刚在汉唐证券委托理财中遭受损失的南航集团,也仍然愿意继续冒险拆出资金。就在汉唐证券崩盘的2004年8月,作为南航集团财务部部长、集团委托理财业务的全权代表,陈利明与世纪证券签订了12亿元委托理财的合同。

  “和我们公司商谈业务的南航‘最高领导’就是陈利明,更高级别的人我们就接触不到了。”世纪证券一位高管说。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