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邮政的朝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 18:15 《互联网周刊》

  本刊记者|陈静 袁睿适

  七年之后,在期待和争议中,中国邮政这个庞然大物到底将如何转身终于有了初步的方向。中国邮政被一分为三:重建国家邮政局,作为国家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方案的出台意味着邮政改革会沿袭电信、金融业的路径,脚步也将变得快起来。

  中国邮政的改革呼声由来已久,而改革方案却迟迟未能露面,且羁绊众多,关键是很难解决好把这个具有福利属性的特殊公共服务体真正的进行市场化运作。而接下来的,无疑将是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理顺。

  转身的过程一定艰难,但也不像很多人所认为的: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亏损极大的邮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夕阳产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都将给邮政带来千载难逢的新机遇,而它自身也正积极的把这些活力因素注入体内。从“夕阳产业”转变为“朝阳产业”不无可能。

  《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或许可以让中国邮政的步速快起来

  激活邮政

  本刊记者|陈静

  该来的迟早会来。

  古老的邮政在变革之路上已蠕动了七年,在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或许可以让它的脚步快起来。

  “邮政改革其实早就该进行了,长痛不如短痛,现在不改,以后改革会更加棘手。”一位邮政员工这样评价说。

  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重新组建国家邮政局,作为国家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

  方案的出台意味着邮政改革会沿袭电信、金融业的路径,实行政企分开、监管独立。

  庞然大物如何华丽转身,历来颇受关注,但是邮政如何从人们印象中的“夕阳产业”涅腾飞,则更值得期待。

  “七年之痒”的背后

  事实上,中国邮政自成立以来,其体制也是分分合合,几经变迁。

  最令人瞩目的是在1998年的邮电分家,撤消了邮电部,成立国家邮政局,并定为副部级单位,由新成立的信息产业部管理。此时,国家邮政局兼有企业和政府管理两项职能,行业管理司、邮资票品司、国际合作司等属于政府职能的管理机构;网络运营部、公众服务部等属于企业经营管理机构,同时设立若干直属专业经营管理部门,如邮政储汇局、邮政速递局等。

  据了解,当时就已经开始酝酿邮政体制改革,而由于邮政牵涉面广、问题复杂,时至今日才开始有所动作。

  国家邮政总局新闻中心主任夏立群一言蔽之:“现在所进行的邮政体制改革就是要把中国邮政分拆成中邮集团和邮政管理局。” 以政企分开来破题无疑相对简单、阻力也较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佐军也很赞同改革的步骤,“政企分开是邮政体制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指出,邮政改革酝酿历时长久,且羁绊众多,关键就在于邮政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对邮政普遍服务造成的亏损进行补贴。

  根据邮政部门测算,为符合普遍服务的要求,中国邮政的77315处服务网点中就有59935处设立在农村,其中超过24000处的年收入不足5万元,有的甚至不到2万元,而每个网点的年平均费用需要14万元,仅此一项,中国邮政每年亏损就达30亿元。

  从邮政提供的服务内容看,其为全体国民提供的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如信件、包裹、汇兑、发行等)属于国家定价的成本价服务;其为特殊群体提供的特殊服务业务(如义务兵寄信、盲人读物寄递等)属于民政局性质的无价(零价)服务;其为国家主权和安全需要提供的政治性服务业务(如机要通信、边防通信、党报党刊发行等)属于赔本价服务。

  业内人士指出,邮政补偿机制应是广义的系列政策支持,可以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包括信件专营、减免税费等措施。

  国家邮政局一位人士就说:“中国邮政不仅没有得到税费照顾,处于亏损边缘、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仍需交税,显得不合情理。”

  李佐军则建议,邮政补偿机制可以考虑建立邮政补偿基金,以国家财政的形式对邮政提供普遍服务所造成的亏损进行补贴。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怎么补与补多少。就补偿方式而言,不外乎政策性补偿与直接经济补偿两种。实际操作中既可以用其中一种,也可以两种都用。但是在目前邮政系统内部专业核算不清、不准、不精的现实下,这又显得困难重重。

  李佐军认为,邮政改革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从企业层面上说,邮政系统企业、国外企业、民营企业三大利益集团存在博弈关系。从政府层面上说,则涉及财政部、央行、国资委与新的监管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

  “政企分开只是第一步,如何将其公司化、股份化,监管部门怎么改变职能都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佐军说。

  邮政改革思路已定,但关于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却仍未明了。

  在此次的方案中,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就将原来邮政总局经济效益较好的业务一一揽于怀中,包括经营信函、EMS、物流等等。

  而这,似乎也印证了此前有关邮政即将引进战略投资者并争取上市的传言。

  不过目前专家比较担心的是,邮政作为以主要向全社会提供福利型公共产品的特殊公共服务业,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如普遍服务、特殊服务、全程全网、基本资费均一等,都不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市场化运作在这些领域是否有效还有待论证。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丁宁宁就认为,如果改革简单地模仿西方国家的做法,把“政企分开、缩小专营权、减少政府补贴和私有化(股票上市)”当作邮政改革的主要措施,必然会迫使邮政降低普遍服务能力来追求赢利目标,从而影响到政令的畅通和社会的安定。

  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胡仲元曾撰文总结国外邮政改革的经验。他认为,邮政改革牵涉面广,只有稳步推进,并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才能寻求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利益,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回归“朝阳”

  业务收入达到500多亿元的中国邮政是中国举足轻重的大企业。邮政曾与轮船、铁路、电报电话并称为国家的 “四政”,也曾与机器制造业、纺织业和金融业等并驾齐驱。但随后,中国邮政离往日的辉煌渐行渐远,到如今处境维艰。

  自从1998年邮政电信分家之后,中国邮政如同坐上滑梯,效益日渐下滑。资料显示,1998年邮电分营之初,中国邮政的亏损高达179亿元,亏损额列全国各行业之首,银行负债95亿元,建设项目资金缺口多达170亿元。

  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亏损极大,在不少人眼中,邮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夕阳产业”。

  然而,国家邮政局软科学研究中心经济技术部主任张立然则认为,这种判断为时尚早。原因很简单,看一个行业是夕阳产业还是朝阳产业,最主要的是看它提供的产品服务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否有更好的替代品。

  他解释说,电话、传真、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传统的民用信函业务呈现萎缩趋势,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电子商务的出现、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则给中国邮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电子商务、物品速递等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朝阳产业”。

  目前中国邮政开办的电子商务配送业务、现代物流类业务、速递业务都属这一范畴。邮政速递、邮政金融、商业信函这些业务既是成熟业务也是朝阳业务,是邮政的强项。

  但张立然也表示,中国邮政还需要处理好两大关系:一是核心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关系;二是理顺业务结构调整与专业化经营的关系。

  中国邮政在业务上的潜力应该说是巨大的。以速递业务为例,EMS曾经是市场占有率接近百分之百的快递业务品牌,但目前占有率不到20%,而且受DHL、TNT等跨国巨头的围攻。

  一位北京邮政管理局的内部人士无奈地说:“就算是有国家法律限定的专营范围,也还是抵挡不住跨国公司和民营快递公司的渗透。”

  来自客户端的反馈或许可以解释这种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为了与跨国公司竞争,EMS也在进行改变,推出“次晨达”业务。但一家商务公司的张先生却被这项业务害苦了,只因业务员没有注明,客户过了好几天才收到自己所递的资料,而且邮政承诺的不能准时到达全额退款也成了一句空话。

  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无疑是EMS与国外巨头竞争的必修课。

  金融专家指出,邮政金融领域的业务创新尚有很大空间。比如,邮政可以开展城市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争取邮政国际汇款业务等。

  不仅如此,邮政开展信息服务类业务的步伐也有待加快。如果拨打185、184、183这些电话号码,电话提示音会告知皆为空号。事实上,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都属于邮政所有,只是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7月25日,中国邮政改革方案公布数日之后,中国国家邮政局联合五家全球邮政—澳大利亚邮政、中国香港邮政、日本邮政、韩国邮政和美国邮政,在中国香港宣布:将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市场正式启动邮政特快专递(EMS)承诺服务。整个网络拥有的投递点将超过2.61亿个,邮件收发点超过14万个,员工达160万人。规模之盛,覆盖点之多,无一速递公司能及。这或许可以看作是中国邮政在真正实施改革的开局之年迈出的第一步吧。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邮政 相关网页约4,230,107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