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中意合资埃迪尔公司旗帜能否继续高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 23:06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邹建锋

  5月6日,从意大利回国后在北京进行了短暂休整的杨华立匆匆赶回浙江嘉兴。杨是中意合资嘉兴埃迪尔丝绸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5月9日上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访了位于浙江嘉兴经济开发区内的埃迪尔公司,坐
在记者面前的杨华立显得并不轻松。

  向左VS向右

  “‘五·一’前去意大利米兰参加了董事会,对于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还是未能达成统一意见。本月下旬,董事会主要成员还将在嘉兴埃迪尔公司现场作进一步的沟通。”杨华立对记者说。

  在采访埃迪尔公司之前,一位对该公司颇为熟悉的人士告诉记者,两大主要股东已经“闹翻”。对此,杨华立表示,中意双方在企业投资方向和内部管理方面的分歧从2001年之后就一直存在,对此双方的态度是: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加强沟通、求同存异。

  据记者了解,在中意经贸合作中,嘉兴埃迪尔公司算得上“元老级”了:该公司成立于1994年10月,中方主要股东是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外方主要股东是意大利米埃里公司。合资公司的总经理由意方担任。中方任副总经理,常年在公司现场负责生产经营。

  在丝绸行业,双方都是重量级的企业。中方在很长一个时期都称得上是全球最大的丝绸贸易公司,而成立于1935年的米埃里公司是欧洲最大的生丝进口和捻丝制造企业。

  “组建这个公司的出发点是将中国的丝绸原料优势与国外的先进技术、生产工艺结合起来,共同提高产品的档次,并更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杨华立说,“客观地说,第一阶段的意图是实现的。”

  他告诉记者,埃迪尔公司的产品95%以上供出口,自投产以来,每年平均出口创汇额达到1500万美元,最高峰的年份达到过2500万美元。在中国捻丝行业,出口创汇能力一直居于前两名。在丝绸行业,该公司每年的出口创汇也一直保持在前十名的行列。

  在中意经贸合作尤其是丝绸行业中,埃迪尔公司一度被称为中意合作的一面旗帜。

  该公司计划总投资4000万美元,其中已经完成并投产的一期工程投资额为1500万美元。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中意双方近几年一直争论不休:

  中方分析认为,由于欧美丝绸产业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对于处于产业链上游的捻丝需求量逐步减少,而对面料等下游产品需求正在上升,近年来埃迪尔的市场压力明显加大,已经出现开工不足的情况。为此,合资公司应该尽快实施合资计划中的捻丝后处理、纱线后处理、面料生产及后处理等投资。

  意方则表示,作为世界顶级的原料生产商,要善于引导市场,应该进一步扩大捻丝生产能力。

  “他们的核心优势是做原料,所以觉得应该在捻丝项目上继续投资。而我们则认为,必须适应已经发生变化的市场,在稳固捻丝生产的基础上将财力投放到后继的产品上。这是双方的主要分歧。”杨华立表示。

  市场变化凸现理念差异

  “回顾十一年的合作历程,我们觉得大致上可以分成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是美国‘911事件’。”从1997年开始被派往浙江嘉兴担任埃迪尔公司副总经理的杨华立说道。

  他告诉记者,在“911事件”之前,国际市场环境对企业的有利因素更多一些,埃迪尔公司的生产规模和盈利状况都不错,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对欧洲市场的开拓也颇有起色。总体上看,这一阶段双方合作比较顺利。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导致全球丝绸产业陷入低潮,埃迪尔公司的业务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打击。同时,这几年来丝绸业的国际化分工进一步趋于明朗,埃迪尔公司在欧洲的市场面临很大压力。另外,2002年之后中国的丝绸进出口业务逐步向各种社会资本开放,经营主体明显增多,出口竞争大为加剧。

  2004年11月召开的第四届捻丝同业联谊会上,业内人士指出,5年来捻丝行业发生了诸多变化:出品数量大增(1999年为2782吨,2003年为3851吨),增加了38.4%,而价格从1999年的25.52美元/公斤下降到了2003年的19.07美元/公斤,下降了25%;需求市场由出口型转变为内外兼营型。

  “我们一再向外方表示,企业一定要先了解市场、适应市场,才能把握市场的主动权。但是外方对这一观点似乎一直难以接受。”杨华立对记者说。

  记者从另外的消息渠道获悉,意大利米埃里公司一直中国在寻求新的原料生产合作途径。2004年12月,意大利米埃里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米埃里赴四川省三台县就生丝资源进行考察,表示想通过合作或投资的方式,利用米埃里公司在世界上的多国经营渠道,进一步延长三台县丝绸产业链,整合丝绸资源。

  在反思和沟通中寻找新奶酪

  “从埃迪尔已经建成的一期工程看,企业的技术装备和产品档次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平台。这是各合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谁也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而轻言放弃。而且,在长期的合作中,由于双方文化、理念和企业自身状况的差异,在投资方向和经营管理上出现分歧也是正常的。”杨华立这样表示。

  他说,迄今为止,董事会成员一直还是抱着正视分歧、求同存异的态度,不断进行有诚意的沟通。

  对于生产管理、经营策略、投资方向等重大问题,中意双方虽然各执己见,但是沟通并非毫无进展。他透露,5月底在埃迪尔公司现场进行的进一步沟通将有望达成一些共识,可能会进行适当的调整。

  “之所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是因为我们这几年的调整步伐的确是放慢了,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杨华立说道,“在最近这次董事会中,大家并不讳言分歧,而是更多地讨论如何消除分析,形成共识,促进埃迪尔公司更好地发展。”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意合资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