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2005年两会与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养老之惑 社保变革解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 10:55 南方都市报

    “421”家庭养老问题突出,劳保部长称现行社保模式非改不可,委员建议发展老龄产业

    连日来,本报对“421”家庭问题作了持续关注。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都表示在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内,中国的“421”家庭还会不断增多,这不仅与上千万个家庭中的普通百姓息息相关,更是关乎社会能否良性运转的宏观命题。所以,该问
题不仅市民阶层热议,代表委员关注,国家相关部委也在积极探讨对应策略。11日,正在参加两会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潘贵玉、民政部原副部长李宝库,就此问题分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1 对话

  对话人:郑斯林

  身份:全国政协委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我国的养老体制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以前没有积累。老人们过去没有存养老金,钱都混在国家资产里了。但是,他们现在的养老金必须如数地发给他们,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窟窿,给我们的支付带来很大压力。”

    养老“窟窿”靠年轻人填补

    养老金支付压力很大

  记者:“421”家庭的问题在这次两会上引发了较多的关注,在您看来,这个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郑斯林:“421”家庭最大的问题是养老问题。国际上判断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65岁以上人口占老年人口的7%。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将在2015年左右达到高峰,这将会有很大的养老压力。

  记者:压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斯林:这种压力不仅压在个人身上,同样压在政府身上。因为我国的养老体制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以前没有积累。老人们过去没有存养老金,钱都混在国家资产里了。但是,他们现在的养老金必须如数地发给他们,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窟窿,给我们的支付带来很大压力。

  现行社保模式非改不可

  记者:为了缓解这种压力,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郑斯林:关于养老的问题,去年,中央财政拿了474亿,地方财政也拿了很多,并且第一次做到了全国4100万离退休人员,一分不差地、一天不拖地、按期足额拿到了养老金。如数按期发放,这是第一次。这件事,我在中央电视台公开讲过:全国有一个人拖欠,我负全责!至今没有人找我,说明这个事落实了。这是很不容易的,4100万啊!

  记者:不过,对于我国现行的“现收现付”社保制度(即在职的一代赡养已退休的一代,在职者的缴费直接用于支付当期退休者的养老金),有不少委员代表在这次大会上还是提出应该尽快改革。这方面进展怎么样?

  郑斯林: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做好的。就是一定要把个人账户做实,改变目前“现收现付”的状况。现在已经在东北试点,今年要在全国推开。

  扩大养老金征缴范围

  记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养老体系,我们还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需要多少时间?

  郑斯林:第一个,就是刚刚讲到的改革养老金制度,做实个人账户,把人的一部分钱存起来,留待将来用。第二,扩大养老金的征缴范围,现在民营、私营等企业也在搞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要跟企业效益结合。第三,项怀诚同志(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前财政部长)那里在搞社保基金,现在已经有1700个亿了,作为战略储备。将来到老年化人口高峰的时候,这部分钱作为战略补充。第四,开展商业性保险,年轻时自己投点钱,老了再用。大概从这四个方面健全我们的养老体系。

  社会化养老并不现实

  记者:有代表委员提出,应对“421”家庭,除了制度方面努力外,还应该努力推行养老的社会化,您认为这是一个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吗?

  郑斯林:社会化养老,多建一些养老机构,我当然赞成。但是,关键是费用的问题,钱从何来?中国人太多,再加上农村,数额就更大了。

  记者: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部长,您认为目前最重要、心里最放不下的是哪一块?

  郑斯林:我面对的都是弱势群体,他们怎么能够充分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我最关心的问题。离退休工人、工伤人员、失业人员、农民工、新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每个人都要生存,在这个问题上不分轻重缓急。

  2 对话

  对话人:潘贵玉

  身份: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我国目前的综合生育率是1.8,这已经是达到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低生育水平了,但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却与发达国家差得很远,与低生育率不配套。”

  低生育率遭遇低社保

    “421”家庭影响孩子成长

  记者:“421”家庭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潘贵玉: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二十多年来,使人口少生了三亿多。目前,全国共有独生子女6000多万,其中约3000万在城市,3000万在农村。另外,我国的人口寿命也在延长。所以就出现了所谓的“421”家庭。这种家庭模式的日益增加,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家庭伦理都产生了影响。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的期望值往往很高,所以,“421”家庭中的孩子在教育方面更容易产生问题。比如,过度的溺爱,过度的压力等,使得孩子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思维方式上、心理人格上存在障碍,往往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如果这种状况过于泛滥,就会影响到中华民族未来的素质,当然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立。

  社保体系与低生育率不配套

  记者:“421”家庭更引人关注的好像还是养老问题?

  潘贵玉:对,子女教育之外,更严重更现实的还是养老问题。在政策层面,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同时起步,在计划生育二十年后,养老保险才开始发展,目前又是用现在的资金去支付。所以,养老金的发放上面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国目前的综合生育率是1.8(即一对夫妻平均生1.8个孩子),这已经是达到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低生育水平了,与台湾相当接近。但是,生育率的稳定必须与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相配套。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却与发达国家差得很远,与低生育率不配套。所以,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淡化行政措施,强化社保制度。

  财政拨款扶助计生家庭

  记者:人口与计生委在这方面有什么举措吗?

  潘贵玉:在这方面,我去年提出了对部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对那些为国家的人口政策作出过贡献的农民进行经济补偿,并且已经在15个省实施试点。具体做法是,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以后,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按人年均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一对夫妻一年奖励1200元,这在很多农村还是相当可观的。目前,这笔钱由财政部拨款。

  资金筹措发放困难重重

  记者: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潘贵玉:还是资金问题。这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资金的发放,如何保证中央的财政拨款能及时足额地发放到群众手中,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目前探索的应对措施是“事权分离机制”,也就是资金的确认权、管理权、发放权和监督管理权都是独立的。计生干部不能拿钞票,拿钞票的干部不能管计生。

  资金的另外一个问题在于筹措。目前,社保基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西部80%,中部50%靠的是中央财政。我也一直反对把此事配套到县级财政,因为很多县级财政太没保障,把任务交给他们根本实现不了。所以,我们就此事一直在与财政部协调,希望能够建立起一种长期有效地的完善机制。

  3 对话

  对话人:李宝库(右二)

  身份:全国政协委员、原民政部副部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

  “帮天下儿女尽孝、给天下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

  --建议设立“爱心护理工程”的宗旨

  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他能会去爱国家、爱人民?这种人值得交往?

  ——建议孝敬纳入官员考核系统”

  “爱心护理工程”或解“421”难题

    社会未富先老 养老形势严峻

  记者:在您看来,“421”家庭的出现、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究竟带来哪些影响?

  李宝库:“421”家庭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养老,一个是教小。老龄化的问题尤其严峻,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还在以每年3.3%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将达到4个亿,到那时,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所以,赡养老人是全社会面临的难题。这就必须要全社会的帮助。

  记者:民政部和老龄办现在有什么应对措施吗?

  李宝库:我国不仅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而且是未富先老。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建议民间组织和社会多做一点贡献。在这次全国两会上,我写了一份建议,提议在我国实施“爱心护理工程”。现已有四十多名委员在我的建议上签名。我正打算将它送交国务院领导手中。

  记者:“爱心护理工程”具体怎样运作、预期效果是什么?

  李宝库:“爱心护理工程”的宗旨是:帮天下儿女尽孝、给天下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该工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建立“爱心护理基金”;二是在各地,主要是在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建立“爱心护理院”。它是护理和治疗包括心理治疗的结合体。在具体操作上,它需要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各地的老龄委办公室负责监督指导,同时,要统一名称、统一标识,护理人员也要统一培训,持证上岗。

  8个试点启动 发展老龄产业

  记者:全国大规模的兴建是否也需很大一笔资金?

  李宝库:钱当然是需要的。但我们实现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一个是现在有很多民营企业都做得很好,也很有爱心,通过社会募捐可以实现一部分;再一个,可改造地方民政部门办的“荣军医院”、“光荣医院”等。

  记者:这样家庭还是不能免除负担?

  李宝库:收费是肯定的,但是费用可能不会太高。而且,现在城市中子女面临的问题多数不是没钱,而是没时间。

  记者:这项工程现在开始启动了吗?

  李宝库:已在湖南、湖北、北京、广东等地选了8个试点,刚刚开始做。做好的话,不仅能解决中国的“421”家庭问题,还有助于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

  不向国家要钱 等待政策支持

  记者: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李宝库:最重要的还是募集资金。我们不伸手向国家要钱,但是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所以,我的建议的最后七条统统是在向国家要政策:发改委要将其列入国家社会发展计划、民政部要将其作为社会福利机构对待、财政税收部门要给予税收优惠。其中,民政、劳保等部门都问题不大,劳保部长对此表示支持,会报销老人在“爱心护理院”的相关费用。最关键的是税务部门,必须要对捐赠者免除捐赠税,才能鼓励社会捐赠。

  记者:“爱心护理院”之外,在养老的社会化方面,还有哪些发展方向?

  李宝库:还应该加强社区养老建设。目前我国不少城市小区都在运行的应急呼叫系统,也是不错的尝试。

  记者:您还提出,要把是否孝敬纳入官员的考核。您自己家里还有老人吗?

  李宝库:现在不孝敬老人,而又在官场上春风得意的,大有人在。我不相信这种人是在真心为国为民做事。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他能会去爱国家、爱人民?这种人值得交往?我父母现在也都在,已经八十多岁了。我不敢说我做得很好,但在尽力去孝敬他们。其实,老人很可怜,全社会都要想法一起解决养老问题。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