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全球财经观察》2005 > 正文
 

角逐同业竞争时代 长三角珠三角谁更具发展潜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 15:13 《全球财经观察》

  从已见的事实来看,珠三角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与中国港澳以及东南亚地区紧密联系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上,直接参与国际产业链的循环;而长三角则是开放型的经济模式,既与亚欧及其他国际市场紧密联系,又与国内市场紧密联系。这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两个地区发展走向的差异性。

  “近两年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哪个地区最具发展优
势。其实,这个问题的另一个问法是,哪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具发展潜力。”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淮在第二届长三角论坛上的开场白。

  对于急于寻求地区经济发展特色的决策者来说,如何将产业链拉长,对产业进行细分以及谋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则成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我们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长三角的昆山和广东的佛山作为观察目标。

  资料

  现代制造业促生物流中心

  据预测,长三角的集装箱吞吐量到2010年将达到每年1500万标准箱。同一时间,广州也在加快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的航空港、深水港建设。对物流中心的热情源于制造业需求庞大的市场。

  “长三角要重振长江黄金水道,将那些流失的长江上游省市再度纳入自己的经济腹地。”华师大长江流域研究所沈玉芳教授说。当“泛珠三角”中出现云、贵时,长三角的区域经济专家大惊失色,纷纷指出其跨大流域、跨大行政区的不合理性,并声称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腹地之争已经开始。双方纷纷扩大自己的物流功能,以期获得内地省市的青睐,并心甘情愿地承接自己的经济辐射,进行配套产业的服务。

  文|杭晓琳

  早年起步的珠江三角洲,在港澳外部因素和区域内改革力量的合力驱动下,经济发展一度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 十年后回过神来的长江三角洲,以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为标志,跨入经济高速增长期,逐步改变了珠三角独领风骚的局面。

  “长三角的综合实力排名我国区域经济第一。”这是我国首部区域发展蓝皮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3—2004)》中透露的。

  “珠三角的人均指标依旧高于其他地区。”这是来自于珠三角的政府官员和区域经济专家的声音,尽管有人质疑这个指标只计算了当地常住户籍人口。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竞争态势已愈发明显激烈。

  从已见的事实来看,珠三角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与中国港澳以及东南亚地区紧密联系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上,直接参与国际产业链的循环;而长三角则是开放型的经济模式,既与亚欧及其他国际市场紧密联系,又与国内市场紧密联系,在满足内需的同时,也满足了外需。

  这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两个地区发展走向的差异性。但是,当两地现在分别积极地调整产业布局、升级产业结构时,其发展方向又在趋同。

  [1]  [2]  [3]  [下一页]

  全球财经观察》系列报道:

  重整产业链条 寻求地区经济发展特色

  借力东南以期自强 湖北融入两大区域经济带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长三角新闻 全部珠三角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团团圆圆
正月十五闹元宵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