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商务周刊》2005 > 正文
 

国产淡马锡显身江湖 国投在新体制下焕发生机(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 12:17 《商务周刊》杂志

  “淡马锡”中国化

  其实不论主管机构的变化更替,2002年科尔尼公司给他们提供淡马锡模式,就坚定了国投的决心。

  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是世界上典型的国有控股公司,成立于1974年,是新加坡财政部的全资注册公司,直接向财政部负责。淡马锡公司直接参股的国联企业23家,业务涉及电力、电信、传媒、交通等各类基础设施,其中14家企业是淡马锡公司的独资子公司,7家是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又分别通过投资建立各自的子公司、孙公司,如果包括所有的下属企业,淡马锡共有2000家企业之多。

  王会生告诉记者,他十分认同淡马锡在投资管理上的架构,“淡马锡通过控股上市公司管理着550亿美元的市场资本化资金,而每年的经营费用不到3000万美元,证券代管部更是仅有区区53名工作人员。”

  而且,拥有100%所有权的新加坡财政部并不直接干预淡马锡的日常经营。财政部任命淡马锡董事会的主席和董事,淡马锡每年提交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供财政部审阅,财政部部长时常召集与淡马锡或其管理的相关联的公司的会议,讨论公司的绩效和计划。除此之外,财政部只在影响淡马锡在某个关联公司股份的并购和出售的问题出现时才参与进来。

  不过王会生也认为,淡马锡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来。他分析说,新加坡是小国,中国是大国,小国可以用一个控股公司把国有资产做起来,但大国不行。如果把国资委称为淡马锡的话,那么中国在一个公司下,把所有企业都放进来,就没有竞争可言了,“所以中国不能只有一个淡马锡,应该是有若干个淡马锡”。

  “我们学习的是人家的管理模式。”王会生在公司的内部会议上说,“淡马锡实际上是一个较小的控股公司控制了若干个产业,这些产业全是由一个个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平时就是在经营,在取得效益,在需要的时候,就把它卖掉,拿到的钱,再投资其他,这种运作模式跟国投公司是一致的。”

  实际上,也只有这样的定位才能彰显国投公司在国资体系中的独特的地位。因为在国资委管辖的180多家中央大型企业中,第一类是以产品为经营目标的控股公司,叫产业控股公司,像中石油、中石化和电信、国电等;第二类就是投资控股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是其中最大的一家。

  “如果我们与中央产业投资公司去竞争,是没有地位的。”王会生认为,“按照国资委的要求,中央产业投资公司经过3-5年,有30到50家是能够进入世界500强的。国投在哪个具体的产业上,怎么努力也做不了排头兵,但作为国家投资控股公司,我们的独特作用却是产业公司所不可比拟的。”

  王会生所说的独特作用是,“我们不经营具体的产品,而经营的是股权,即通过投资拥有股权,然后通过经营提升企业价值,通过资本经营使资产变成资本,实现国有资本的最大增值。”

  事实上,国投公司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经过多年的集中和退出,从成立时的20多个行业,集中到现在只有电力、煤炭、港航、化肥、汽车零部件、高科技产业化等6个主要行业,已经向国人展示其“阶段性持股”资本经营和资产调整的独特魅力。“这实际上是模式的胜出。”王会生说。

  正因如此,国资委研究中心报告为决策层提出了5大建议:给予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充分的产权处置功能;给予国有投资控股公司更大的投资决策权限;为国有投资控股公司的投融结合经营创造条件;完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开展资本经营的外部环境;培育1-2家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协助国资委从事国有经济营运。

  这5大建议为国投的未来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力,王会生把这些想像力变成了他的“四位一体”战略业务发展框架,以实业投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和中介咨询等业务功能相互依托,互为融通,实现四者有机、高效地运营。

  按照国投今年的新规划,“5年后公司资产规模将由2002年底的733亿元增长到1100亿元,10年后达到2200亿元,资产翻两番。”陈苏刚说,到那时,“国投才是我们理想中的‘淡马锡’”。

[上一页]  [1]  [2]  [3]  [4]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