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商务周刊》2005 > 正文
 

国产淡马锡显身江湖 国投在新体制下焕发生机(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 12:17 《商务周刊》杂志

  流程再造

  通过集中主业,国投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后,紧接着面临的课题就是如何架构一个决策管理顺畅的公司运行体系,来满足战略实现的需要。

  作为2002年美国科尔尼咨询公司为国投管理运行“诊疗”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徐冰告诉记者,当时国投管理上面对的挑战,甚至远远超过了战略调整的难度。实际上,“业务部与子公司业务交叉,职能定位重叠,相互争夺项目、争夺资源,造成公司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子公司的发展方向又很不明确,什么赚钱就干什么”,“开发靠等项目,决策靠听汇报”,这是国投人自己总结出的问题。

  亲历实践的陈苏刚印象更深刻,“往往形成倒逼的投资决策机制,发展方向难以把握,投资风险难以控制”。

  其实早在1996年初,国投就开始着手改变这种散乱。陈苏刚告诉记者,国投按照确定的业务发展重点和开展资本经营的需要,将业务部与子公司合并重组,重新组建专业子公司,将投资企业全部交由子公司经营管理,构筑起母公司—子公司—投资企业三个层次的管理框架,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的大型企业集团。使公司总部成为战略决策中心、投资决策中心和财务控制中心;子公司成为经营管理中心,全面负责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落实资本经营责任;投资企业则成为利润中心。

  2002年6-11月,国投专门请来“洋顾问”美国科尔尼咨询公司,进一步对公司的定位以及相应的组织配套、流程设计和业务管理等等进行梳理。

  在科尔尼的协助下,国投首先将业务系统与支持系统分开。业务系统设置了五个全资子公司和两个投资部,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经营任务及其汇报关系;支持系统,通过在总部设置五个职能部门,以及组建投资委员会、企业管理咨询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来完成和支持决策的制定。国投的管理顿显明晰。

  在此基础上,国投又设置了5道决策和监管“防火墙”:第一道——投资方案小组的评估;第二道——战略发展部的战略匹配评估;第三道——计划财务部的财务指标控制与资金平衡评估;第四道——法律事务部的法律风险评估意见;第五道——投资委员会的综合评估。

  陈苏刚以第三道“防火墙”为例向记者做了解释。首先,计划财务部根据《国投公司项目投资财务评价指标基准值》对财务指标和财务风险进行量化分析。“比如在指标的应用上,不同类型的投资项目的主要财务评价指标不同,一般不得低于公司设定的基准值(见表),投资项目最低分红率应不低于可分配利润的一定比例。”他介绍说,“从表上你可以看到公司对非主营业务的进入门槛要求较高,这就相应限制了公司为追求短期利益而过多进入非主营业务。”

  经过5道“防火墙”之后,投资方案提交总裁办公会进行充分的讨论,最后按照总裁负责制的会议机制,由总裁做出决策。2003年是国投公司投资决策流程推行的第一年,总裁办公会共讨论决策了17项投资方案,通过13项,批准项目总投资15亿元。

  两年后的今天,徐冰回忆此次参与国投的自我改造印象深刻。“他们的改革意识非常强烈,”他说,“当时我们还在做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实施我们的战略以及组织结构和人员的调整。”甚至在科尔尼还没有撤离之前,方案就开始执行,“他们就开始搬办公室了”。徐冰告诉记者,这对从事咨询行业的人来说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