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淡马锡显身江湖 国投在新体制下焕发生机(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 12:17 《商务周刊》杂志 | |||||||||
国有经济第二层次 就在王会生上任国投总经理的2个月后,国投的“老板”国资委在2003年4月6日挂牌成立。但当时或许很少有人意识到国投事实上就是“国有投资控股公司”的雏形,甚至可能包
据一位接近国资委主要领导的人士透露,李荣融在国资委成立之初要派人出国考察,第一个要去新加坡,看看淡马锡投资控股的模式,看看它作为一个国有控股公司的管理模式。有人当即提醒,其实中国就有,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就是一个国有投资控股公司。 事实上,不论是国投成立之初接手6家国家专业投资公司资产进行改造,还是此后在资源和基础性行业上的投资,国投一直的使命就是“保值增值”和“履行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的职责”。国务院在当时的批复中指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是国务院直接联系的国有独资政策性投资机构。 在此背景下,当时刚履新的王会生,首要任务就是“政府公关”,让国资委等部委认可国投作为第二层次——国家投资控股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发展模式。为此,国投公司2003年7月赶制了一份19页的汇报材料,内部称之为“黄皮本”,给国资委各部门发送,同时也抄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政府部门,向他们介绍公司9年工作的体会和未来的发展设想。 令王会生略感意外的是,国资委等部委很快就肯定了国投在这些方面的工作,特别是探索和完善投资控股公司这种发展模式。一位国资委副主任在听完国投的汇报后说:“你们就是一个小国资委,职责任务和我们是一样的。你们就是我们正在寻找的第二个层次。” 实际上,对国资委这个“第一层次”来说,从事的国有经济营运是宏观层面的,目标的实现要靠在市场竞争中微观层面的国有资本经营行为来完成,这些具体的资本经营行为不可能由国资委去操作,只能通过具体的市场主体来完成。 为此,2003年8月,国资委研究中心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组成课题组,并邀请国资委有关司局专家就“新体制下国有投资控股公司的运作模式”开展了深入的课题研究。该课题成为了国资委成立第一年的重点研究课题。 一年之后,也就是2004年9月,以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为组长的课题组在一份长达276页的课题总结报告中指出,“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在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中所处的地位,与国有产业控股公司的不同点在于,它涉足的领域相对较宽,而不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产业,而且具有阶段性持股的资产流动性特征。” 报告认为,“正由于投资控股公司具有这种有别于产业集团,涉足领域更宽,更具有灵活性和对产业发展的敏感嗅觉以及资本经营的娴熟技艺,同产业集团比,更适合于作为新体制的‘载体’,担纲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具体运作。” 课题组上述的评价实际上改变了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在整个国资管理体系中的地位。黄新民说:“过去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以生产人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型企业,而投资型控股公司由于不具体生产某个产品,所以一直不被人们看好,始终处于国有经济填平补齐的‘边缘化’地位。” 现在,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国有资产管理提升到国有经济营运的高级阶段。因此他认为,具有长期从事国有资产经营运作职能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国有经济实现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