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商务周刊》2005 > 正文
 

国产淡马锡显身江湖 国投在新体制下焕发生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 12:17 《商务周刊》杂志

  国投在国资新体制下重新焕发生机,是否预示着中国“淡马锡”浮出海面?

  记者 钟加勇

  “国投员工对公司的信心指数比上一年陡然增加了20个百分点。”盘点2004年,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总经理王会生难掩喜悦,他告诉《商务周刊》,2003年年初国投制定的“二次
创业”战略规划,5年15亿元的利润目标当年就得以实现,2004年更是以26.5亿元的利润几乎实现了10年30亿的利润目标。

  也因此,2005年1月12日,国投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评为2004年度全国“最具影响力企业”。2003年临危受命接手国投的王会生感慨到:“回想两年前,我们只能谈愿景,谈规划与设想,描述着公司美好的未来。不曾想,经过两年的时光,许多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

  进入2004年以来,国投的好事一直不断:首先,就在德隆这样的民营企业“产融投”梦想破碎,国家整顿信托业的当口上,弘泰信托正式归于国投门下,使国投一直追求的“投融结合”梦想得以实现。接着,王会生亲征西陲,把新疆最大的钾肥开发项目揽入了怀中,让国投希望整合国内化肥产业的梦想也获得突破性进展。在许多投资场合,业界甚至开始用“惊现”这个词来形容国投的“江湖”表现。

  国投总裁办信息宣传处处长陈苏刚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认为,虽然国投的兴旺也得益于搭上了本轮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前几年对一些不良资产和非主业资产进行的收缩,把主业集中到了电力煤炭港口、化肥等基础性和资源性行业上。在他看来,要讲述国投的故事,“必须从这个起源开始”。

  为了集中的退出

  “在资源短缺的中国,谁占有资源谁就占有了长期的主动。”这是国投的第一任老总王文泽在8年抗战后留给继任者王会生的使命,这句话也几乎成了国投上下的“座右铭”。陈苏刚告诉记者,正是基于这个判断,国投才能在目前严厉的宏观调控下,两年间实现了利润的翻两番,而这其中资源性的主业利润占到80%以上。

  曾经为国投做过咨询的美国科尔尼咨询公司项目经理徐冰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也认同这一点。“国投在资源领域上的胜出,得益于它在过去10年对国家给它圈定的这块‘一亩三分地’进行了苦心经营,而不是离开太远。”他认为,围绕这个基础,在“集中和退出”上做“加减法”,成就了国投的“脱胎换骨”。

  国投提供的资料显示,1995年5月,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成立,注册资本金58亿元,是中央出资设立的第一家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其业务基础是原来6个国家专业投资公司1994年以前的项目,先后划转的资产总额147亿元,共计858个项目。

  但这些资产在划转时,大部分已经“千疮百孔”,王会生把当时这种项目局面概括为“多、小、散、差”。他介绍说,“大到285亿的二滩水电站,小到几万元的养甲鱼项目,甚至有的项目有名无实,钱都不知到哪去了……国投当时自身也非常窘迫,公司没有利润,没有积累,运作方式也不清楚。”

  这样一个复杂的局面,逼迫国投必须做出选择。陈苏刚介绍,在认真分析划转资产的质量和行业分布状况后,按照自身的实力和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方针,国投不断收缩战线。截止2004年底,国投共砍掉了500多个项目,收回资金35亿元。王会生说,在降低不良资产比重的同时,这为公司发展积聚了宝贵的“本钱”。

  回顾这段艰难岁月,国投总裁办副处长黄新民认为,更宝贵的是在调整中国投最终确定了发展的主业:将电力、煤炭和港口三个基础性和资源性行业作为公司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的基础和重点;将汽车零部件、金融、创业投资和资产管理业务作为公司整体发展的重要补充。

  但国投目前的集中度,王会生认为仍显宽泛。在他看来,国投目前200多个项目中,需要有50个重点项目占到公司80%-90%的资产,利润占到95%,其他该退的则坚决退出。他解释说:“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是国家的大公司,大公司就要有大战略,就要搞一些大项目,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尤其是基础性、资源性、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为什么公司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就因为公司投资的都是国家关心的大项目,如大电力、大煤炭、大化肥和大港口。”

  现在,认准了方向的国投在王会生的带领下开始加大对资源性主业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是在公司现有划转项目中,选择一批在公司主业范围内有前途的项目重点培育;另一方面是选择一批符合公司发展方向的一流项目进行投资,使其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前者以四川二滩水电站为代表,后者以安徽新集煤矿项目为典型。

  装机容量330万千瓦的二滩水电站,总投资280多亿元,国投占48%的股份。建设期间,国投投入了11亿多的资本金,还提供了融资担保。这个项目现在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点,在电力短缺的今天,成为国投的“黄金项目”。

  安徽新集煤矿项目,国投只投入了3.5亿元资本金和7亿多的债权资金,就使该矿由最初设计年产70万吨煤炭的生产能力,发展到2002年生产原煤860万吨。鉴于新集煤矿具有优质的煤炭资源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国投准备再投入8亿元资本金,使其在2010年达到3000万吨以上的煤炭生产能力。

  黄新民介绍,截至2004年底,国投参股、控股企业200多家,总资产791亿元,当年实现利润26.5亿元,国投的“二次创业”为自己打开了一个“美丽新世界”。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