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大卖场霸权内幕(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 18:43 赢周刊 | |||||||||
内部人员层层拔毛
就算一个卖场几万元,一个厂商要把销售点铺开,少说得面对几十个甚至更多的卖场,这笔数字算下来得多少呢?正在记者为名目繁多的费用瞠目结舌之际,伍先生等厂商又说出了更深层的忧虑:“如果仅仅是明着收费也就算了,毕竟货物的售价是由我们定的,可以预留多一点利润空间。其实暗地里伸过来的手,才是我们最大的噩梦。” 厂商们口中这些贪得无厌的台下之手,分布在卖场的各个环节:从普通采购人员到采购经理,这是需要疏通的最基本环节;还有就是商场营业部的经理,再到专管家电专区的人员……总之只要有所接触的人,都可以向厂商伸手要钱——“他们算准了我们的利润空间,到最后肯定刮到你没钱赚为止。” 面对这些台底交易,卖场管理层不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自流,还是干脆默许支持,总之这已经成为惯例。即使是有些管得比较严的商场,在会议室装了闭路电视,还是无法杜绝五花八门的索钱手段。厂商们表示,他们已经见识了太多千奇百怪的要钱方式了。 场景一:商场采购人员打电话给厂商业务员,要借8000元应急,并声明会立借据。业务员表示,公司没有那么多流动资金,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决定以3000元了结。钱交给采购之后,之前说要写的借据踪影全无,更没有发票、收据等,厂商以后当然也不敢追讨欠款。 场景二:厂商与采购人员相约倾谈货物进场事宜,条件无论如何谈不拢,采购人员也迟迟没有提出私下的条件。厂商灵机一动,问到了对方手机号码,双方一言不发,通过短信交流私下回扣等条件。终于,双方签订了合作合同。 卖100万倒贴15万 “如果取一个中间数的话,一年下来单是‘贿赂’一个采购就得花上一两万元。而且这些人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半年到一年就流动一次,你花大力气与一个人搞好了关系,他捞了一把就跑了,新人上马,厂商又得‘大出血’。” “最惨的是这些钱花出去了,既没有发票又没有收据,企业不知道从何出账,被迫做两盘账,搞不好被税局查处罚款,或被工商部门指定商业贿赂,那又是大麻烦。” “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能力成立一个专门应付卖场的‘公关’部门,怎样塞钱给采购、塞多少,都由业务员来操作,这就不排除有部分业务员中饱私囊:明明塞了5000元,却说是1万元。老板又不可能逐一求证,内部管理的成本无疑又提高了不少。” 供应商们七嘴八舌,大吐苦水,而最终归结出来的,都是同一个结果——货物进了大卖场,不仅没钱赚,还得倒贴!其中,还不排除有卖场像普尔斯玛特那样,拼命圈钱和转移资金后就宣布破产,让收不回钱的供应商欲哭无泪。 有厂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如一批利润率为30%的货物进入天虹超市后,在其中一家店内的销售额是100万元,按理来说厂商应该可以赚上30万元,但经过超市这么重重盘剥下来后,不但一分钱都赚不了,还得倒贴15万元。 “这还不算,”该厂商苦笑着说,“贴了15万元后,货款能不能收回来还很难讲。好又多曾经采购了我们将近100万元的货,合同商定是15天给款,到现在将近半年,还有十几万元没有结出来。所以说如果亏钱之后能把货款拿回来也已经算万幸了。”
《赢周刊》封面系列报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